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90036)

作品数:10 被引量:345H指数:8
相关作者:范丽霞李谷成高雪冯中朝成刚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生产率
  • 4篇农业
  • 4篇全要素生产率
  • 3篇生产率增长
  • 3篇实证
  • 3篇农业全要素生...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生产率指数
  • 2篇水稻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资本
  • 2篇MALMQU...
  • 2篇MALMQU...
  • 1篇单产
  • 1篇演进
  • 1篇永续盘存法
  • 1篇油菜
  • 1篇油菜生产
  • 1篇人力资本

机构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7篇武汉轻工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武汉工业学院

作者

  • 6篇范丽霞
  • 6篇李谷成
  • 3篇高雪
  • 2篇冯中朝
  • 1篇吴丽丽
  • 1篇成刚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管理世界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粮食生产率增长被引量:8
2016年
笔者采用1978年-2012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借鉴Global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一种新的测度模型SBM—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核算与分解。实证表明,与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相比,传统的Malmquist指数容易导致“技术倒退”,致使粮食TFP的估算“被动”提高;我国粮食TFP的空间非均衡性明显,西部地区粮食TFP增长水平最高,东部地区稍低一点,中部地区最低;我国粮食TFP呈上升趋势,且表现出“U”型波动变化特征;我国粮食TFP增长的源泉主要是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善对粮食TFP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范丽霞
关键词:SBM模型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为研究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特征,探究贸易成本对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样本,选取199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HS-6位编码数据,运用H-K测度方法和核密度估计的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源泉,进一步深入分析各项贸易成本对于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波动较大,扩展边际对农产品出口增长起主要推动作用;经济规模、地理面积、人口密度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均有显著正影响;关税水平、贸易距离、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关税水平、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
黄杰刘成冯中朝
关键词:农产品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一种新的窗式DEA生产率指数的再估计被引量:69
2013年
本文借鉴窗式(Window)DEA的窗口思想,参考固定基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基于固定窗口来重新设计窗式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试图解决经典当期Malmquist指数和标准窗式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在技术方法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该指数应用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核算与分解,一是验证该指数的一些技术方法学特征及其相关判断,二是加深对中国农业增长模式的理解。实证表明,该指数具有显著的技术方法学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技术退步、窗口选择复杂等难题。转型期中国农业TFP增长显著,对农业增长呈顺周期贡献特征,省份空间差异性明显,并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基本处于恶化状态。
李谷成范丽霞成刚冯中朝
关键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数据包络分析
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油菜生产发展方式转型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利用1985—2012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从要素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视角,分析劳动力成本背景下油菜主产区要素投入结构变化对油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油菜生产投入的要素禀赋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过密型"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转变,越来越倾向于机械等资本要素代替劳动和"去内卷化",跳出"没有发展的增长"。2)生产投入各要素的产出弹性虽差异较大,但机械投入对油菜产量增加的贡献值在迅速变大,重要性逐渐突显。3)生产投入要素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特别是机械和中间投入对劳动的替代效应十分明显。此外,地区间要素替代弹性差异明显,东中部地区要素替代弹性值始终高于西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地区间自然资源、经济条件存在显著差异。
尹朝静范丽霞李谷成吴丽丽
关键词:油菜生产
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主产区单产的影响——基于扩展C-D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4-2014年15个省份的水稻投入产出及气象数据,探讨了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并系统考察了气候因素对水稻单产的非线性及区域差异性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一方面,水稻生育期降水增加对水稻单产具有负向影响,但其对不同地区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同时,降水变化的二次项对水稻单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各区域来看,水稻全生育期降水增加对西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正,而对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负。另一方面,水稻全生育期内气温升高对水稻单产具有负向影响,且气温变化与水稻单产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各区域来看,气温升高对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负,而对东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正。
尹朝静李谷成范丽霞高雪
关键词:水稻气候变化单产C-D生产函数
气候变化、科技存量与农业生产率增长被引量:50
2016年
本文在对1986~2012年中国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农业科技存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农业科技存量的时间演变,并利用FGLS方法对实证模型进行估计,进而系统考察了气候变化及农业科技存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主要靠农业技术进步驱动,而农业技术效率起着阻碍作用;新世纪以来农业科研投入增速明显加快,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地域差异,并且该差异呈扩大趋势;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而年降水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从空间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气温升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而东北、华北、西北和华南4个地区气温升高能够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除华南地区外,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5个地区降水密度增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
尹朝静李谷成范丽霞高雪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积累、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11年中国农业增长与资本存量的实证估计被引量:133
2014年
利用永续盘存法和国民收入核算框架,论文对1978~2011年省际层面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基于此,论文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资本积累与深化特征、劳动与土地生产率、人地关系变化等,利用Griliehes生产函数从生产要素与制度变迁两方面对农业增长因素与趋势特征进行实证。实证表明,转型期农业增长呈阶段性周期变化,在劳动力转移和人地关系未获根本性改善条件下,资本积累及其深化与制度创新是农业增长的重要动力;资本深化是农业应对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的自然响应,传统“过密型”生产方式正经历着转变,越来越倾向于节约劳动,逐渐跳出“只有增长没有发展”陷阱;不同时期要素投入和制度变迁扮演了不同角色,资本积累与深化在改革开放中前期不明显,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省份存在明显失衡,各时期制度作用差异性较大。论文认为,农业发展应从现代生产要素和制度创新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资本深化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条件下保证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必然选择,但必须适应人地关系,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另一方面,必须适时主动推进改革,在制度设计上保证农民以“国民待遇”和农业以平等发展机会。
李谷成范丽霞冯中朝
关键词:农业资本资本深化永续盘存法
雨涝灾害对农户生产要素投入行为的影响——基于湖北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基于2003-2011年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及气象数据,运用"Z指数"法核算各气象站点的雨涝发生等级,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依据"Z指数"计算结果将年份划分为正常年份与雨涝灾害年份,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雨涝灾害对水稻种植户要素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1年间湖北偏涝少于大涝,极涝并未出现,大涝、偏涝发生区域较为集中。此外,稻农生产要素投入在正常年和雨涝灾害年间存在显著差异。雨涝灾害的发生对中间投入、劳动力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后者影响程度最大。另外,分位数回归表明,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雨涝灾害对中间投入、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程度逐渐提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湖北雨涝灾害的预警及预报,为农户尤其是高投入水平的种植大户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及知识技术支持。
高雪李谷成李谷成尹朝静
关键词:水稻分位数回归
科研投入、人力资本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被引量:37
2017年
采用中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运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出农业科技存量,同时考虑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力资本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科研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另外,城市化进程和农业贸易条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结构调整和受灾率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尹朝静
关键词:农业科研投入农业人力资本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结构
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分布动态与趋势演进——基于197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被引量:13
2017年
本文使用SBM-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省级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以累积相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指标,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增长分布的动态演进。研究发现:(1)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较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论文基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差异将28个省区分为"持续下降型"、"缓慢上升型"和"快速上升型"三种类型。(2)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全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差距呈扩大态势。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差距变小的同时表现为"三极分化"逐渐消失;中部地区差距明显;而西部地区差距则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过程。(3)马尔可夫链分析表明,省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的流动性比较低,但与高水平省区相比,低水平省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更具活跃性。稳态分布表明,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格局,"极化"现象较难发生。
范丽霞
关键词:马尔可夫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