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99044237)

作品数:11 被引量:9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学军魏生才杨森张安平王红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银屑
  • 7篇银屑病
  • 4篇寻常型
  • 3篇等位
  • 3篇等位基因
  • 3篇寻常型银屑病
  • 3篇基因
  • 2篇环境因素
  • 2篇发病
  • 2篇HLA-DQ...
  • 1篇单纯病例研究
  • 1篇序列特异性
  • 1篇序列特异性引...
  • 1篇遗传易感
  • 1篇遗传易感性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银屑病患者
  • 1篇人类白细胞
  • 1篇特异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张学军
  • 6篇杨森
  • 5篇魏生才
  • 3篇王再兴
  • 3篇王红艳
  • 2篇张安平
  • 2篇陈珊宇
  • 1篇刘涛峰
  • 1篇李明
  • 1篇高敏
  • 1篇王福喜
  • 1篇朱文元
  • 1篇林国书

传媒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皖籍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关联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为探讨皖籍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PV)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关联性,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了安徽籍汉族人166例PV患者HLA-Cw0602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了携带该等位基因的PV患者与其家族史的相互关系,并与248例健康对照相比较。结果:病例组HLA-Cw060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7.9%vs5.4%,OR=4.13,95%可信限2.38~7.16,P<0.001),且无性别差异;携带HLA-Cw0602等位基因的PV患者发病年龄早于不具有该等位基因的PV患者;有PV家族史患者携带HLA-Cw0602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无PV家族史患者(37.4%vs11.5%,OR=5.62,95%可信限2.54~12.57,P<0.001)。表明皖籍汉族人PV与HLA-Cw0602等位基因高度关联,且携带该等位基因的PV患者易发生早发型(发病年龄<40岁)银屑病,并有家族倾向性。
张安平朱文元张学军
关键词:银屑病寻常型人类白细胞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等位基因
有无家族史银屑病环境因素与HLA-DQA1等位基因交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银屑病环境危险因素与HLA DQA1等位基因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方法调查 176例银屑病患者及 185例健康人环境因素 ,用PCR SSP方法检测HLA DQA1等位基因 ;对环境危险因素与HLA DQA1等位基因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①在有及无家族史银屑病中 ,HLA DQA1 0 10 4与受潮存在交互作用 (P <0 .0 5 ,OR>4.0 ) ;在无家族史银屑病中HLA DQA1 0 10 4与饮酒 (P =0 .0 190 ,OR =4.62 )、食鱼虾 (P =0 .0 42 6,OR =2 .82 )存在交互作用。②HLA DQA1 0 2 0 1与食鱼虾 (P =0 .0 0 74,OR =4.72 )仅在无家族史银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③HLA DQA1 0 5 0 1与受潮 (P =0 .0 0 40 ,OR =10 .5 0 )、食鱼虾 (P =0 .0 3 3 8,OR =5 .41)和精神紧张 (P =0 .0 482 ,OR =8.14 )仅在有家族史银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HLA DQA1等位基因能增加银屑病环境危险因素发生该病的危险性 ,在有及无家族史银屑病中存在差异。
魏生才张学军王再兴杨森
关键词:银屑病环境因素等位基因
寻常型银屑病单纯病例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环境因素与HLA -DQA1 0 10 4、DQA1 0 2 0 1和DQA1 0 5 0 1等位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方法 ,调查 17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环境因素 ,用PCR -SSP方法检测HLA -DQA1 0 10 4、DQA1 0 2 0 1和DQA1 0 5 0 1等位基因 ,对寻常型银屑病环境因素与HLA -DQA1 0 10 4、DQA1 0 2 0 1和DQA1 0 5 0 1等位基因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1)HLA -DQA1 0 10 4等位基因与精神紧张呈现交互作用 (P =0 0 383,OR =0 4 1)。 (2 )HLA -DQA1 0 2 0 1等位基因与饮酒 (P =0 0 4 5 1,OR =0 5 2 )、手术 (P =0 0 332 ,OR =3 93)存在交互作用。 (3)HLA -DQA1 0 5 0 1等位基因与接种疫苗 (P =0 0 14 5 ,OR =12 0 )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HLA -DQA1 0 10 4、DQA1 0 2 0 1和DQA1 0 5 0 1等位基因能加强或减弱环境因素发生银屑病的危险性。
魏生才李明高敏张学军王再兴杨森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单纯病例研究环境因素HLA-DQA1等位基因PCR-SSP
HLA-DQA1及DQB1等位基因与寻常型银屑病遗传易感性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探讨HLA-DQA1和DQB1等位基因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遗传易感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法,对189例银屑病患者和273例健康人的HLA-DQA1和DQ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①HLA-DQA1*0104和DQA1*0201与汉族人银屑病呈正相关性(Pc<0.05);DQA1*0501与汉族人银屑病呈负相关(Pc<0.001)。②HLA-DQA1*0104、DQA1*0201和DQA1*0501等位基因与Ⅰ型银屑病发病有关。③HLA-DQA1*0104和DQA1*0201等位基因在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患者中的频率显著性增高。HLA-DQA1*0501仅在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中显著性下降。结论①HLA-DQA1*0104和DQA1*0201可能是银屑病的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DQA1*0501等位基因可能具有阻止汉族人发生银屑病的作用。②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在其遗传背景上可能存在差异。
张学军魏生才王再兴张安平杨森
关键词:HLA-DQA1DQB1等位基因寻常型银屑病遗传易感性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首发年龄与父母生育年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首发年龄与父母生育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资料应用电子表格及EPIinfo 6 0软件包进行统计 ,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银屑病患者初发年龄与其出生时父亲的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r =- 0 83,P<0 0 1) ,而与母亲的年龄不相关 (r=0 0 5 ,P >0 0 5 ) ;②男性银屑病患者初发年龄与其出生时父亲年龄呈显著相关性(r =- 0 6 5 ,P <0 0 1) ,而与母亲年龄不相关 (r =0 0 9,P>0 0 5 )。女性银屑病患者初发年龄与其出生父亲的年龄不相关 (r=- 0 0 5 2 ,P >0 0 5 ) ,而与母亲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 =- 0 33,P <0 0 5 ) ;③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初发年龄与其出生时父亲的年龄呈显著相关性 (r =- 0 2 6 ,P <0 0 5 ) ,而与母亲的年龄不相关。无家族史的银屑病患者初发年龄与其出生时父母的生育年龄均不相关 ,P均 >0 0 5。
林国书王红艳张学军杨森
关键词:银屑病病因学年龄因素
Ⅰ型及Ⅱ型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01年
目的研究Ⅰ、Ⅱ型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了Ⅰ、Ⅱ型银屑病患者分别为581例、117例及同一地区的年龄相匹配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34例与112例,对Ⅰ、Ⅱ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①吸烟、嗜酒、食鱼虾、药物、受潮、感染、精神紧张、接种疫苗为Ⅰ型银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②嗜酒、食鱼虾、受潮、感染、精神紧张为Ⅱ型银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③吸烟为男性发生Ⅰ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嗜酒为男性发生Ⅰ型及Ⅱ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在Ⅰ型及Ⅱ型银屑病男女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环境因素在Ⅰ、Ⅱ型银屑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魏生才张学军杨森王红艳陈珊宇
关键词:银屑病流行病学
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46
2001年
目的 探讨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的发病年龄、病情程度、发病季节及发病诱因等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 2 2 0例有家族史和 5 47例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以及 6 47名正常对照进行调查 ,用EPIinfo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 2 2 0例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中 ,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的患病率分别为 16 .98%、2 .70 %。而对照的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的患病率分别为0 .5 9%、0 .19%。②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中 ,女性平均年龄、平均发病年龄较男性早 ,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t=1.715 0 ,P <0 .0 5 )。有家族史男性发病年龄较无家族史男性要早 ,而女性患者中则差异无显著性 (t=0 .7392 ,P >0 .0 5 )。③发病诱因、病情程度及发病季节在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间无统计学意义 ,但环境因素无论对有家族史还是对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 ,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χ2 =0 .2 3,P <0 .0 5 )。结论 除平均年龄、平均发病年龄在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中存在统计学上显著差异外 ,发病诱因、病情程度及发病季节等则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遗传因素在有家族史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
王红艳张学军杨森王福喜刘涛峰魏生才陈珊宇
关键词:银屑病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