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542)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周晓慧庄勇刘军武文冯翠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野生茄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茄子
  • 1篇萎蔫
  • 1篇镰刀
  • 1篇镰刀菌
  • 1篇轮枝
  • 1篇轮枝菌
  • 1篇内参
  • 1篇内参基因
  • 1篇抗黄萎病
  • 1篇黄化
  • 1篇黄萎病
  • 1篇基因
  • 1篇尖孢镰刀菌
  • 1篇VIGS

机构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3篇刘军
  • 3篇庄勇
  • 3篇周晓慧
  • 1篇冯翠
  • 1篇江蛟
  • 1篇王述彬
  • 1篇武文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引起茄子黄化萎蔫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病原形态学观察、接种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引起南京地区黄化萎蔫茄子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发现,从茄子黄化萎蔫植株上分离得到了2种病原菌:菌株VW003在PDA培养基上呈黑色圆形轮纹状,分生孢子呈卵圆形,经回接试验确定该菌为引起茄子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FW007经培养的气生菌丝呈白色絮状,小型分生孢子团生,卵圆形至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接种健康幼苗后也可引起植株黄化、萎蔫和死亡;利用真菌ITS通用引物对菌株FW007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经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尖孢镰刀菌菌株的ITS序列(登录号AY928409和JN107739)一致性高达99%,进一步确定菌株FW007为镰刀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以上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均可导致茄子的黄化萎蔫,且分别由这2种病原菌引起的茄子黄萎病和枯萎病通常伴随发生。
周晓慧刘军江蛟庄勇王述彬
关键词:茄子大丽轮枝菌尖孢镰刀菌
喀西茄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表达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7
2014年
为了筛选在喀西茄(Solanum aculeatissimum)中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选取7个常用内参基因GAPDH、ACTIN、18sRNA、UBQ、TUA、EF1和CYP,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GeNorm、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对其在喀西茄不同组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UA和18sRNA在喀西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最好,18sRNA和ACTIN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条件下表达水平最稳定,EF1和GAPDH在干旱和盐条件下表达稳定性最好,TUA和EF1在所有喀西茄测试样品组中(包括不同组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非生物及生物胁迫)的表达稳定性最高,而CYP和ACTIN在喀西茄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表达稳定性较差。
周晓慧刘军庄勇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
利用VIGS技术分析野生茄Ve基因的抗黄萎病功能被引量:5
2014年
黄萎病是影响茄子生产的一种重要土传性病害,挖掘利用抗病基因对茄子抗黄萎病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Ve类基因是已知的植物抗黄萎病基因之一。采用同源法从抗黄萎病野生茄中分离Ve类基因的同源序列,构建重组载体TRV2-SlVe,经农杆菌介导侵染植株并接种黄萎病病菌,结合表型观察和半定量RT-PCR技术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TRV2-SlVe成功地抑制了野生茄中Ve基因的表达,接种植株表现出明显的黄萎病症状。以上结果表明,野生茄中的Ve类基因具有抗黄萎病的特性。
刘军周晓慧冯翠武文庄勇
关键词:野生茄VIGS黄萎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