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017)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木胡牙提卢武红何鹏义刘志强杨玉春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房
  • 8篇房颤
  • 6篇心房颤动
  • 4篇哈萨克族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2篇心房纤颤
  • 2篇血栓
  • 2篇纤颤
  • 2篇华法林
  • 2篇基因
  • 2篇汉族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射频
  • 1篇导管射频消融
  • 1篇导管消融
  • 1篇电隔离
  • 1篇堵闭

机构

  • 10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木胡牙提
  • 7篇卢武红
  • 7篇何鹏义
  • 6篇刘志强
  • 5篇杨玉春
  • 3篇林涛
  • 3篇南岳龙
  • 2篇张燕一
  • 2篇张雷
  • 2篇马依彤
  • 1篇马晓芸
  • 1篇贾娜·沙里江
  • 1篇米力克扎提·...
  • 1篇李婧
  • 1篇沙根德克
  • 1篇严鸿雁
  • 1篇杨毅宁
  • 1篇孟岩
  • 1篇仇萍
  • 1篇罗莉

传媒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汉族房颤患者GGCX基因rs11676382多态性及其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汉族房颤患者GGCX基因rs11676382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方法从长居新疆地区的汉族房颤患者中,收集200例获得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病例资料,所有入选者均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凹)检查患者GGCX基因您11676382多态性的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受试者之间华法林用量的差异。结果200例受试者中,GGCX基因阳11676382位点CC、CG和GG基因型的例数分别为150例(82.5%)、48例(16.5%)和2例(1.0%);C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99%、1%;所选人群GGCX(rs11676382)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Zy—Weinberg平衡(x^2=0.744,P=0.388),本组受试者稳定剂量范围是1.25,6.88mg/d,平均(3.22±1.12)mg/d。基因型为CC、CG和GG的受试者华法林稳定剂量分别为(5.93±1.33)mg/d、(3.22±0.88)mg/d和(3.16±1.40)mg/d。经秩和检验分析,GGCX(M11676382)多态位点与华法林稳定剂量显著相关(x^2=6.094,P=0.047)。结论获得了长居新疆地区汉族房颤患者的GGCX基因巧11676382多态性。同时发现基因型CC与高剂量相关,GG与低剂量相关,该位点可作为预测个体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一项指标。
米力克扎提·吾甫尔罗莉木胡牙提·乌拉斯汉孟岩贾娜·沙里江
关键词:汉族心房纤颤华法林
TTC染色识别家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存活心肌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应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并通过TTC染色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中存活心肌和梗死心肌。方法:普通家猪13只,麻醉气管插管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置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堵闭血流60~90 min,建立家猪心肌梗死模型。处死试验动物取出心脏,将心肌组织切成薄片后采用TTC染色法识别存活心肌。结果:家猪均完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封堵,2只家猪分别在堵闭45 min,65 min时因心室颤动死亡,存活的11只家猪均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TTC染色显示正常心肌88个节段,梗死心肌49个节段,存活心肌39个节段。结论: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过TTC染色能识别出心肌梗死模型中的梗死心肌与存活心肌。
张雷木胡牙提林涛马依彤杨毅宁仇萍刘芬张燕一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TTC染色
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心房颤动与钾离子通道KCNE1-G38S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心房颤动与钾离子通道KCNE1-G38S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房颤人群(房颤组)和非房颤人群(对照组)各100例的外周血样标本,提取DNA,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琼脂糖电泳法鉴定分析KCNE1-G38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KCNE1-G38S基因AA、AG、GG基因型频率在房颤组分别为0.13(13/100)、0.34(34/100)和0.53(53/100),在对照组分别为0.10(10/100)、0.57(57/100)和0.33(33/100),两组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房颤组G等位基因频率(0.70)明显高于对照组(0.515)(P<0.001)。结论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心房颤动的发生与KCNE1-G38S基因多态性相关,KCNE1-G38S基因多态性位点可能存在种族、地区差异。
马晓芸木胡牙提卢武红杨玉春南岳龙
关键词:心房颤动KCNE1基因多态性种族
367例心房颤动住院病例病因与治疗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族别的引起房颤的病因中,汉族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而哈萨克族以风湿性瓣膜病、高血压为主。高血压(P=0.022)、风湿性瓣膜病(P=0.000)、心肌病(P=0.022)在汉、哈萨克族房颤发生病因中有统计学意义。心室率控制药物以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使用最多;本组患者85.23%接受抗血栓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方法(78.64%)最多。结论该地区房颤患者病因分组、药物服用与全国及国外相关资料趋势接近。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主要病因。
南岳龙木胡牙提林涛卢武红刘志强何鹏义
关键词:心房颤动病因民族
非瓣膜性房颤与血栓形成前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P)、P-选择素(PS)、D-二聚体(D-D)、左心房直径(LAD)、射血分数(LVEF)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PTS)的关系。方法按食道心脏彩色超声检查(TEE)检查结果将9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房颤血栓前状态组和房颤对照组,再将两组分别再分为哈萨克族和汉族两个亚组,检测血浆中hsCRP、BNP、PS、D-D的浓度,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LAD、LVEF。结果哈萨克族和汉族房颤血栓前状态组hsCRP、BNP、PS、D-D浓度及LAD与房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PS、LAD与哈萨克族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前状态独立相关(P<0.05),而BNP、D-D浓度、LVEF与哈萨克族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前状态无独立相关。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hsCRP、PS浓度水平增高、LAD扩大是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前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雷木胡牙提林涛卢武红刘志强何鹏义杨玉春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敏C反应蛋白P-选择素血栓前状态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前后的抗凝治疗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前后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09年4月108例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术前行经食管心脏超声和/或螺旋CT心脏成像检查排除心房内血栓;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短暂脑缺血或脑栓塞病史者或年龄>65岁的房颤患者术前华法林抗凝治疗1个月,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结果 108例患者共接受肺静脉电隔离治疗116次(8例进行了第二次肺静脉电隔离术),隔离肺静脉348根。108例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结论房颤患者在导管射频消融静脉电隔离手术前常规行经食管超声和/或螺旋CT检查排除心房血栓,并在手术前后及术中进行规范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手术相关血栓栓塞并发症。
何鹏义木胡牙提马依彤张燕一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射频电流血栓栓塞
炎症因子的基因多态性对房颤患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IL-2、IL-6基因SNPs与房颤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2012年1~6月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为观察组,随即选择同期在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血检测基因DNA,用PCR方法扩增1L-2基因包含突变位点-330的片段以及IL-6基因包含突变位点-572的片段,采用PHASE10软件构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个体单倍体型;以非条件logi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态性与房颤风险关联性的统计分析。结果两个多态性位点在部分人群中具有多态性,两组人群中-330(IL2)及-572(IL6)多态性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基因-330位点和IL-6基因的-572位点多态性对于房颤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易患关联,IL-2基因~330位点杂合、纯合形式分别增加房颤患病风险1.46倍和3.63倍;IL-6基因的~572位点杂合、纯合形式分别增加房颤患病风险1.32倍和1.36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携带TL-2的~330T/G位点突变基因G并且同时携带IL-6—572C/G位点的突变纯合子TT/GG能增加房颤患病风险(OR-1.22,95%CI-0.68~2.69);IL-2的-330T/G和IL-6的-572C/G位点突变存在左房直径水平差异。结论IL-2基因-330T/G和IL6~572C/G位点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阿丽米拉.叶尔波拉提木胡牙提卢武红何鹏义刘志强杨玉春
关键词:白介素-2白介素-6房颤多态性单核苷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人群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哈萨克族成年人心房颤动(房颤)的患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新疆塔城、伊犁和阿勒泰地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采用询问房颤病史、记录每个人心电图及体检的方法确定房颤的诊断。结果共抽样调查30~89岁之间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成年人22514例,房颤患病率为0.37%。年龄分组显示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男性房颤患病率高于女性(0.59%比0.20%,P〈0.01)。房颤患者中瓣膜性房颤23例(27.8%);卒中以缺血性卒中为主,房颤患者卒中率明显高于非房颤人群(6.0%比1.2%,P〈0.01)。结论新疆哈萨克族成年人群房颤患病率低于国内水平,且服药情况十分不理想,需要加强对房颤的控制。
卢武红木胡牙提刘志强杨玉春何鹏义严鸿雁加美拉古丽扎孔巴提沙根德克
关键词:心房颤动流行病学哈萨克族
VKORC1基因1639 G>A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汉族心房颤动患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汉族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与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基因(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subunit 1,VKORC1)1639G>A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以哈萨克族、汉族原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各100例作为病例组,以哈萨克族、汉族无心房颤动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从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VKORC1基因1639G>A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哈萨克族病例组和对照组VKORC1基因1639G>A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病例组与对照组VKORC1基因1639G>A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病例组和汉族病例组VKORC1基因1639G>A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病例组与女性病例组VKORC1基因1639G>A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KORC1基因1639G>A位点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汉族心房颤动患者分布中存在民族差异。
李婧木胡牙提.乌拉斯汉卢武红刘志强何鹏义马尔加恩.巴克依
关键词:心房颤动VKORC1民族差异华法林
新疆地区汉族和哈萨克族心房纤颤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与新疆哈萨克族、汉族心房纤颤(AF)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哈萨克族、汉族原发性AF患者各100例作为AF组,哈萨克族、汉族健康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E基因的I/D多态性。结果哈萨克族AF组与对照组ACE 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AF组与对照组ACE 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I/D多态性位点在汉族和哈萨克族A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AF组与女性AF组ACE 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I/D与新疆地区汉族、哈萨克相关,ACE基因D型等位基因可能是AF的危险因素,ACE基因I/D多态位点在汉族与哈萨克族AF患者分布中存在民族差异。
南岳龙木胡牙提卢武红刘志强何鹏义杨玉春
关键词:汉族哈萨克族心房纤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