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36030)

作品数:21 被引量:101H指数:6
相关作者:石碧廖学品黄鑫焦利敏杨珊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攀枝花学院成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原纤维
  • 9篇胶原纤维
  • 5篇纳米
  • 5篇胶原
  • 4篇催化
  • 3篇氧化硅
  • 3篇水体
  • 3篇接枝
  • 3篇二氧化硅
  • 3篇催化剂
  • 2篇树脂
  • 2篇酸性蛋白酶
  • 2篇吸附剂
  • 2篇硝基
  • 2篇硝基苯
  • 2篇离子
  • 2篇纳米催化剂
  • 2篇纳米纤维
  • 2篇介孔
  • 2篇金属

机构

  • 22篇四川大学
  • 2篇攀枝花学院
  • 1篇成都医学院

作者

  • 20篇石碧
  • 18篇廖学品
  • 5篇黄鑫
  • 2篇周荣清
  • 2篇吴昊
  • 2篇吴重德
  • 2篇刘孟华
  • 2篇孙霞
  • 2篇杨珊
  • 2篇王艳平
  • 2篇曾成华
  • 2篇陈星宇
  • 2篇焦利敏
  • 1篇何利
  • 1篇唐睿
  • 1篇李丽
  • 1篇冯远春
  • 1篇魏香奕
  • 1篇张米娜
  • 1篇何强

传媒

  • 5篇皮革科学与工...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中国酿造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酿酒科技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生物质化学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原重聚集纤维材料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2
2014年
以Ⅰ型胶原分子为原料,采用盐析-丙酮脱水-戊二醛交联的反应路线制备了胶原重聚集纤维材料,并采用 SEM、FT-IR、DSC 及比表面孔隙分析仪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胶原重聚集纤维材料外观为浅黄色蓬松纤维形态,微观尺度上由直径在30~150 nm 之间的纳米纤维交织而成;材料比表面积为26 m2/g,远大于天然胶原纤维及其改性产物的比表面积;材料中胶原分子的三股螺旋结构未被破坏;材料的热变性温度达到85℃.胶原重聚集纤维材料的制备思路,有望为胶原资源在吸附材料、催化剂载体以及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魏香奕张文华石碧
关键词:胶原纳米纤维生物材料
响应面法优化酸性蛋白酶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SZ-357)产酸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全因子实验分析了温度、pH值、接种量、装液量对产酶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温度、装液量,前者为正影响,后者为负影响。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水平。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发酵3d,酶活达到1543.01U/mL。
吴重德刘孟华杨珊周荣清
关键词:黑曲霉酸性蛋白酶响应面法
胶原纤维固载铁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吸附被引量:5
2008年
将三价铁固载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并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固化铁(FeICF)对Cr(Ⅵ)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pH为3.0~8.0的范围内,FeICF对Cr(Ⅵ)的吸附量达到21.0mg/g以上;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Cr(Ⅵ)的去除率提高,当在Cr(Ⅵ)质量浓度为25mg/L的50mL混合溶液中投加吸附剂0.100g时,FeICF对Cr(Ⅵ)的去除率为71.5%,而当吸附剂用量为0.500g时,去除率达到90.3%;溶液中的其他共存金属离子Ni(Ⅱ)、Cu(Ⅱ)和Zn(Ⅱ)对Cr(Ⅵ)的吸附基本没有影响;FeICF对Cr(Ⅵ)的吸附速度非常快,约50min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固定床吸附和解吸实验表明,FeICF可有效地用于电镀废水中Cr(Ⅵ)的去除。
焦利敏廖学品石碧
关键词:胶原纤维电镀废水
含铬废革屑负载锆对水中氟的吸附被引量:8
2009年
将锆(Ⅳ)负载在含铬废革屑上制备新型氟吸附材料(Zr—CrF),并研究了其对水体中氟离子(F^-)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pH对Zr-CrF吸附F^-有较大影响,适宜的pH范围为4.0-9.0;当温度为303K、F^-的初始质量浓度为95.0mg/L、吸附剂用量为1.0g/L时,Zr-CrF对F^-的吸附容量为64.1mg/g,而当吸附剂用量增加到3.0g/L时,F^-的去除率达到99.0%;Zr-CrF对F^-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溶液中共存的SO4^2-、NO3^-;和Cl^-基本不影响Zr-CrF对F^-的吸附,但PO4^3-和CO3^2-会对吸附产生一定影响。
任涛廖学品石碧曾成华
关键词:含铬废革屑
胶原纤维负载铁催化剂在可见光作用下降解染料的催化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将Fe(III)负载到胶原纤维上制备新型非均相催化剂(FICF),研究了FICF在可见光作用下对孔雀石绿的光助催化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3.0,FICF的用量为0.50 g,H2O2用量为5.0 mmol时,FICF使500mL初始浓度为0.10 mmol/L的孔雀石绿溶液在反应进行到50 min时完全脱色,反应130 min后的矿化率为59.0%,FICF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刘晓虎唐睿田鑫廖学品石碧
关键词:可见光孔雀石绿
胶原纤维接枝多酚负载纳米钯的制备及其对硝基苯加氢的催化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以胶原纤维(CF)接枝表棓儿茶素棓酸脂(EGCG)为载体,制备了新型非均相钯(Pd)纳米催化剂(CF-EGCG-Pd)。EGCG作为"桥分子"不仅对Pd纳米颗粒具有锚定作用,而且能控制Pd纳米颗粒的大小及分布。通过SEM、TEM、XRD、XPS对该催化剂的形貌和物理特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该催化剂具有规整的纤维结构,在胶原纤维的外表面形成了高分散的平均粒径在3.8 nm的Pd纳米颗粒。将该催化剂用于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反应,结果表明在308 K和1.0 MPa氢压下,硝基苯转化速率(TOF)达到34.13 mol.mol-1.min-1,苯胺选择性为100%,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卓良明吴昊廖学品石碧
关键词:胶原纤维硝基苯
胶原固载Zr(Ⅳ)亲和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牛血清蛋白的吸附特性被引量:7
2008年
将Zr(Ⅳ)固载在胶原上,制备了亲和吸附材料(Col-Zr),并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物,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蛋白质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每克胶原可以固载100mg Zr(Ⅳ),被固载的Zr(Ⅳ)在pH值3.0~10.0范围内不会溶解脱落;pH值对Col-Zr吸附BSA有较大的影响,当pH值5.0、BSA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g/L时,吸附容量高达550mg/g;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升高温度吸附量增加,表明其属于化学吸附过程;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由拟二级速率方程计算所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的平衡吸附量非常吻合。
吴晖张米娜姜苏杰廖学品石碧
关键词:胶原固载
胶原-单宁树脂对水体中Hg(Ⅱ)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将胶原与黑荆树单宁反应合成了胶原-单宁树脂(C-TR),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体中Hg(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C-TR对Hg(Ⅱ)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当温度为303K时对Hg(Ⅱ)的吸附容量可达到3.126mmol·g·1。pH对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大,适宜的pH范围为4.0~9.0。C-TR对Hg(Ⅱ)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升高温度,平衡吸附量增大;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很好地描述。Cl-的存在会影响C-TR对Hg(Ⅱ)的吸附,但即使在Cl·浓度较高的情况下,C-TR对Hg(Ⅱ)仍有较强的吸附能力。Al(ⅡI)、Cu(Ⅱ)、Zn(Ⅱ)、Pb(Ⅱ)和Cd(Ⅱ)几乎不影响C-TR对Hg(Ⅱ)的吸附。本研究表明,C-TR可用于水体中Hg(Ⅱ)的去除。
孙霞廖学品石碧
关键词:胶原树脂吸附剂
二氧化硅接枝黑荆树单宁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3
2010年
以二氧化硅接枝黑荆树单宁为载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负载型钯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硝基苯的液相催化加氢。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接枝黑荆树单宁负载钯催化剂(SiO2-BT-Pd)对硝基苯的液相加氢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当以甲醇为溶剂,在温度为50℃和H2压力1.0MPa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时,SiO2-BT-Pd对硝基苯的初始催化转化频率(TOF)高达2061.5mol/(mol·h),转化率在80min达到100%,转化为苯胺的选择性为99.5%。该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其催化活性及选择性没有明显降低。这表明SiO2-BT-Pd是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的负载型催化剂。
王艳平黄鑫廖学品石碧
关键词:二氧化硅负载型钯催化剂硝基苯催化加氢
二氧化硅接枝杨梅单宁用于水体中Cu^(2+)的吸附去除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微乳法制备了氨基化二氧化硅(NH2-SiO2),并通过Mannich反应将杨梅单宁(bayberry tannin)接枝到氨基化二氧化硅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剂,即二氧化硅接枝杨梅单宁(SiO2-BT)。对SiO2-BT吸附剂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并系统的研究了该吸附剂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包括pH的影响?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共存离子的影响和解吸性能。结果表明:SiO2-BT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Cu2+,30℃时平衡吸附容量达到28.1 mg/g,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容量增大。SiO2-BT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一级速率方程,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此外,SiO2-BT对Cu2+的吸附具有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大且易于解吸的特点,可用于水体中Cu2+的吸附去除。
冯远春黄鑫王艳平廖学品石碧
关键词:CU2+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