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无)

作品数:15 被引量:171H指数:7
相关作者:陈耀孙浩进陈钰樊欣周洪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产业转移
  • 3篇经济学
  • 3篇福利效应
  • 2篇演化经济
  • 2篇演化经济学
  • 2篇实证
  • 2篇区位
  • 2篇经济增长
  • 2篇城镇化
  • 1篇新生代农民
  • 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篇寻租
  • 1篇亚洲四小龙
  • 1篇研究范式
  • 1篇运输费
  • 1篇运输费用
  • 1篇中国城
  • 1篇中国城镇化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机构

  • 12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黑龙江省社会...
  • 2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宁波工程学院
  • 1篇河南省社会科...

作者

  • 8篇陈耀
  • 6篇孙浩进
  • 4篇陈钰
  • 3篇樊欣
  • 2篇周洪霞
  • 1篇郑鑫
  • 1篇汪彬

传媒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当代经济管理
  • 1篇开放导报
  • 1篇经济纵横
  • 1篇学术交流
  • 1篇经济问题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贵州财经学院...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化与福利改进被引量:3
2011年
在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美国、日本把纺织、服装等轻纺类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部分耗能多、污染大的重化工业逐渐转移到亚洲"四小龙"。这些国家和地区获得了相对先进的技术和工业化机会,弥补了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口,使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起飞,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政府服务等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居民福利和政府福利提高提供重要启示。
孙浩进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亚洲四小龙
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的历史耦合被引量:1
2013年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决策,这对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有重大意义。在当代社会,经济不断增长,而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紧张,使得人类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这种危机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是人性的异化所导致的。如何克服这种危机,防止人性的异化,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迫使人们重新考虑人对自然的耦合问题。在崇尚生态文明的今天,人类应当遵循文明发展的规律,调整自身的行为,在文明进步的激励下,达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互利,创立一个全新的现代人类文明,步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
樊欣
关键词:经济增长生态文明
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其区域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选取2000~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样本,构建城镇化及其与就业、收入差距、投资、贸易等因素的交互项共同影响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据此实证分析了中国及各地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从作用机理看,城镇化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从东部到西部依次提高的梯度分布,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突出.
陈耀周洪霞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
中国产业转移中区域福利效应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要素逐渐实现了跨区域、跨国别的流动与转移,从而形成了企业群为追逐利润而在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在经济系统中,产业只有适应市场环境,才能在经济选择中被保留下来并继续发展;若产业不适应市场环境,就会在经济选择中被淘汰,这与生物界的自然选择是同一道理。产业转移从不适应旧的市场环境而迁移到新的市场环境,在经济"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不仅从新市场环境主体获取要素,也会给新环境的市场主体带来福利效应。产业转移引致的区域福利可以分为居民福利、企业福利和政府福利三部分,其区域福利效应是一个增量效应。基于此,可以从产业转入区和产业转出区两个方面,分析出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引致的双重区域福利效应。
孙浩进
关键词:产业转移演化经济学
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基于产值和就业结构建立反映工业化内涵的综合指标,测度2000~2012年全国“四大板块”及各省(市、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总体水平,进而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考察两者的协调度,并检验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观察期内,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且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还不高。各省“两化”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两化”的协调发展水平。
陈耀周洪霞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模式构建与政策支持被引量:1
2013年
我国中西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宏观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提高还有较大的潜在促进作用。从实际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应通过主导产业更替机制、结构升级促进机制、福利效应发挥机制来构建转型升级的结构高度化模式,以在主导产业转出后保持区域福利水平不下滑;中西部地区应通过梯度转移机制、静态极化机制和动态扩散机制来构建梯度承接的点域扩展型模式,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和放大区域福利正效应。在国家政策支持上,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二五"规划,统筹全局、重点突出,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中布局,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促进环境福利改善。
孙浩进樊欣
关键词:产业转移梯度转移
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被引量:20
2012年
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检验方法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经验检验,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历史演变分析,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各省份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中国总体上存在着能源资源型的"资源诅咒"现象,矿产资源则不明显。同时,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市场经营环境和出口贸易影响,虽然有较高的教育经费投入比,但是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对本地经济的发展却没有显著的作用,应着力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引入外部产业进驻来发挥后发优势。地处沿海的省份,引进外资和市场经营环境变革的边际效应已经较小,而人力资本的相对影响开始突出,已经到了需要推动传统比较优势转型的关键期。在经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国内区域经济由东至西正呈现类似国际间的"雁阵"发展形态。
陈耀陈钰
关键词:资源禀赋资源诅咒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的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被引量:1
2014年
产业空间转移问题一直是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研究内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中的产业转移理论已经难以准确地解释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规律、新问题,而空间政治经济学可以从新的视阈来解释产业空间转移。在演化的视阈内,空间政治经济学的产业转移研究范式决定了经济关系以一种与生物学隐喻的方式嵌入空间经济分析过程中。这种隐喻后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斗争、共生等生物界的博弈关系,即竞争、合作等经济环境中的博弈关系。其是否和谐与协调,直接决定产业是否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环境。在构建空间政治经济学范式下,可以对未来产业转移的趋势和规律做出有说服力的阐释,对产业转移赋予新的理论内涵,并在实践的维度上,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更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孙浩进
关键词:空间经济学产业转移研究范式
我国产业转移的区域福利效应研究——演化经济学视角被引量:3
2013年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要素逐渐实现了跨区域、跨国别的流动与转移,从而形成了企业群为追逐利润而在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在经济系统中,产业只有适应市场环境,才能在经济选择中被保留下来并继续发展;若产业不适应市场环境,就会在经济选择中被淘汰,这与生物界的自然选择是同一道理。产业转移从不适应旧的市场环境而迁移到新的市场环境,在经济"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不仅从新市场环境主体获取要素,也将会对新环境的市场主体带来福利效应。产业转移引致的区域福利可以分为居民福利、企业福利和政府福利三部分,其区域福利效应是一个增量效应。基于此,可以从产业转入区和产业转出区两个方面,分析出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引致的双重区域福利效应。
孙浩进陈耀
关键词:产业转移演化经济学
运输费用、需求分布与产业转移——基于区位论的模型分析被引量:48
2012年
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是注重生产成本分析的雁阵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但这两类理论并没有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本文在现有产业转移理论的基础上,使用"分散式转移"和"集中式转移"的阶段划分来描述产业转移的一般过程,并引入运输费用、需求分布等空间变量,构建了基于区位论思想的两地区模型;在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增的假定下,分别讨论了产业转移的实现条件和形式,发现地区生产成本的相对变化并不必然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使用该模型分析中国现实,发现集中式转移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要大于分散式转移;而运输费用的下降和内需的扩大将提高集中式转移的动力,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集中式转移但助推了分散式转移。
郑鑫陈耀
关键词:产业转移运输费用区位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