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2037)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晓东马畅朱琦李继光孙旭东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荧光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粉
  • 2篇纳米粉体
  • 2篇粉体
  • 2篇Y
  • 1篇单分散
  • 1篇导电
  • 1篇导电率
  • 1篇导电墨水
  • 1篇银薄膜
  • 1篇荧光粉
  • 1篇荧光粉体
  • 1篇荧光性
  • 1篇荧光性能
  • 1篇闪烁体
  • 1篇烧结性
  • 1篇陶瓷
  • 1篇透明陶瓷
  • 1篇喷墨

机构

  • 5篇东北大学
  • 1篇太重(天津)...

作者

  • 5篇李晓东
  • 2篇孙旭东
  • 2篇李继光
  • 2篇朱琦
  • 2篇马畅
  • 1篇霍地
  • 1篇刘绍宏
  • 1篇付仲超
  • 1篇贾莎莎
  • 1篇吴金蓉
  • 1篇董宇
  • 1篇何娇
  • 1篇李雅楠
  • 1篇张琳
  • 1篇吉春明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无颗粒银导电墨水及高导电率银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酒石酸银为原料、1,2丙二胺为络合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无颗粒银基导电墨水,将该墨水棒涂于玻璃、PET、PI和相纸基板,在加热板上130℃固化5 min获得银膜,通过XRD、FTIR、TG-DSC、FE-SEM和四探针测电阻率方法对合成的酒石酸银粉体、导电墨水和银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导电墨水的分解温度远低于银前驱体的分解温度;在不同基板上的银薄膜表现出不同的形貌和颗粒尺寸,其中相纸基板上的电阻率最低为6.7×10^(–6)?·cm。喷墨打印银线条于PI基板,130℃固化5 min后,银线条宽度约100μm,表面平整光滑且微观组织致密,在柔性印刷方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晓东吴金蓉贾莎莎
关键词:导电墨水银薄膜喷墨打印
煅烧气氛对Y_2O_3纳米粉体性能的影响
2015年
分别研究了在O2气氛或H2气氛下煅烧预处理,对Y2O3粉体性能的影响。用BET、XRD、SEM和TMA对粉体形貌和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气氛不仅会影响粉体颗粒尺寸,也同时会影响到粉体的团聚状态;O2煅烧后粉体为纯立方相Y2O3,粉体颗粒近似球形,具有较小的粒径、较好的分散性,等升温速率烧结时具有较低的最大收缩速率温度;H2气氛下在大于1 050℃对粉体煅烧,不仅粉体颗粒尺寸显著长大,同时粉体颗粒也会发生严重的团聚。在O2气氛下1 100℃煅烧的粉体颗粒尺寸约80 nm,同时团聚系数也最小,更有利于获得易烧结的Y2O3粉体。
付仲超李晓东何娇朱琦李继光孙旭东
关键词:Y2O3纳米粉体烧结性稀土
Bi^3+离子掺杂对(Y,Gd)AG∶Ce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高纯稀土氧化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_(0.5)Gd_(0.5-x-0.005))Bi_xCe_(0.005)]3Al_5O_(12)高亮黄色荧光粉(x=0~0.01),并通过XRD、SEM、PL-PLE和FL等方法对该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 400℃下煅烧4h可得到纯石榴石相的(Y,Gd)AG。煅烧所得的[(Y_(0.5)Gd_(0.5-x-0.005))Bi_xCe_(0.005)]3Al_5O_(12)荧光粉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均一性。在469nm激发下于563nm附近呈现黄光发射,且Bi ^(3+)掺杂浓度为0.001mol时,样品的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值,提高了近56%,归因于Bi^(3+)→Ce^(3+)能量传递和粉体结晶性能的改善。样品的荧光寿命随着Bi ^(3+)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李晓东刘渊溢李雅楠吉春明
关键词:荧光粉体
Lu_2O_3和Lu_2O_3:Eu^(3+)单分散球形粉体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以Lu(NO3)3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合成镥盐前驱体,研究Lu3+浓度、尿素/Lu3+摩尔比R对前驱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95℃时,低Lu3+浓度有利于单分散球形粉体的合成,并且适当的调整R值可将单分散球形颗粒尺寸控制在180~270 nm之间。在此基础之上,研究Eu3+掺杂Lu2O3单分散球形荧光粉体的合成,探讨了Eu3+的掺杂量(1%,3%,5%,7%,9%(原子分数))及煅烧温度(600~1200℃)对颗粒形貌及其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的掺杂使所得(Lu,Eu)盐前驱体颗粒尺寸远小于单纯的Lu盐前驱体,且Eu含量对荧光粉的荧光强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荧光淬灭浓度为5%。在考察的煅烧温度范围内,荧光粉的荧光强度随煅烧温度的提升而增强。
马畅李晓东董宇刘绍宏朱琦李继光霍地孙旭东
关键词:LU2O3均相沉淀
(Gd0.95-xLuxEu0.05)2O3纳米粉体合成、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以稀土硝酸盐和NH_4HCO_3作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用于制备Eu掺杂Lu_2O_3-Gd_2O_3固溶体透明陶瓷的一系列(Gd_(0.95-x)Lu_xEu_(0.05))_2O_3(x=0~0.95)纳米粉体,并利用XRD、SEM、TEM、BET和TMA手段对合成粉体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800℃煅烧后的粉体均为立方相的(Gd_(0.95-x)Lu_xEu_(0.05))_2O_3,粉体颗粒细小,呈近球形,且颗粒尺寸分布较均匀。将合成的一系列纳米粉体压制成型,于1700℃真空烧结24 h得到了透明性良好的(Gd_(0.45)Lu_(0.5)Eu_(0.05))_2O_3和(Lu_(0.95)Eu_(0.05))_2O_3透明陶瓷,其在可见光区的最高直线透过率分别为53.5%和62.3%。在254nm激发下,透明陶瓷在612 nm处均呈现出很强的Eu^(3+)的红光发射。(Gd_(0.45)Lu_(0.5)Eu_(0.05))_2O_3透明陶瓷中由于存在Gd^(3+)向Eu^(3+)的有效地能量传递,其发光强度是(Lu_(0.95)Eu_(0.05))_2O_3透明陶瓷的1.7倍。
张琳马畅李晓东
关键词:闪烁体纳米粉体透明陶瓷荧光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