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35014)

作品数:36 被引量:636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新时李波唐海萍董孝斌严茂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12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3篇生态
  • 7篇植物
  • 5篇短命植物
  • 5篇生态系统
  • 5篇天山北坡
  • 5篇能值
  • 4篇生态经济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土地利用
  • 4篇群落
  • 3篇杂交杨
  • 3篇蒸腾
  • 3篇蒸腾速率
  • 3篇土壤
  • 3篇盆地
  • 3篇准噶尔盆地
  • 3篇荒漠
  • 3篇草地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机构

  • 36篇北京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植...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昆明冶金高等...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云南国土资源...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四川省农业气...

作者

  • 17篇张新时
  • 12篇唐海萍
  • 11篇李波
  • 7篇董孝斌
  • 5篇严茂超
  • 5篇张玉芳
  • 4篇尤鑫
  • 4篇崇洁
  • 4篇龚吉蕊
  • 4篇葛之葳
  • 4篇段庆伟
  • 4篇袁素芬
  • 4篇吴建寨
  • 3篇李薇
  • 3篇陈海滨
  • 2篇朱文娇
  • 2篇洪睿
  • 2篇安然
  • 2篇谢花林
  • 2篇郝利霞

传媒

  • 4篇生态经济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干旱区地理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林业经济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2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短命植物--狭果鹤虱光合与蒸腾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准噶尔盆地荒漠区典型短命植物---狭果鹤虱(Lappulasemiglabra)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以及光强和CO2响应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狭果鹤虱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生长中后期均是双峰型,而蒸腾速率日变化则是单峰型,属于非蒸腾午休型,生长中期净光合速率为生长后期的2倍;表观量子效率为0.0691,羧化效率为0.0541,与暖温带其他植物相比,狭果鹤虱对低光强和低摩尔分数的CO2有较高的利用率.
袁素芬李薇唐海萍
关键词:短命植物蒸腾速率准噶尔盆地
两种杂交杨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能利用被引量:11
2009年
比较研究了伊犁地区两种杂交杨伊犁杨1号(Populus deltaids'cv-64'(P64))和伊犁杨小叶杨(P.simonii canaden×P.russkii-9(Jia))对太阳辐射光能的利用和耗散特性。两种杂交杨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高光量子通量密度(PFD)阶段Pn达到20.1%的差距;实际最大光化学猝灭ΦPSII日变化均呈"U"型,于16:30时,P64的ΦPSII达到最低值,而Jia的值于14:30时达到最低(Jia>P64);光合系统的闭合程度(L)在14:30时均出现一个短暂回落,全天平均闭合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6:30同时达到最大值(Jia>P64),两者NPQ全天相差31.7%。叶片转化吸收太阳能热能耗散(E.D)和光化学反应转化的光能量(E.P)进行估算表明:在PFD较低的环境条件下,两种杂交杨将吸收的光能50%以上用于光化学猝灭;在PFD较高的环境条件下,P64的E.P值比例大于Jia,两者全天的E.P值没有太大的差异,P64的E.D值显著大于Jia的E.D值(p>0.01),而P64的E.D值占全天转化能量的比例小于Jia。P64和Jia的E.P达到最大的估算值时,其E.D也达到了最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杂交杨对高光能形成不同的适应机制,P64利用更多的太阳能进行光化学猝灭反应,而Jia利用更多的太阳能进行非光化学猝灭反应,减缓强太阳辐射伤害;两种杂交杨用于光化学能量分配的比例P64大于Jia,而Pn值在强辐射阶段和全天平均值、累积值均出现Jia>P64。结果证明,仅通过杂交杨本身叶绿体对光的荧光特性反应计算接收到的光能中有多少能量被利用与实际植物光合速率的转化的干物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种杂交杨光化学实际固定碳和转化光能的多少的内在关系需进一步的研究。
尤鑫龚吉蕊葛之葳段庆伟安然陈冬花张新时
关键词:非光化学猝灭
基于KJ法的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将系统分析中的KJ法应用于新疆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对策研究中。首先制作了59张包含与艾比湖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信息卡片,之后根据信息的亲近性将其分为5个大组,每个组内再进行细分,最后得到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的结构模型图,从管理体制建设和工程措施两方面归纳提炼出了具体治理对策。应用结果表明,KJ法能够充分体现群体的创造性思维并将之有序化,能很好地应用于包括生态系统在内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复合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中。
唐海萍陈海滨李传哲徐广才
关键词:生态环境艾比湖流域
新疆天山北坡西台子人工草地畜牧业发展范式及其可行性综合评估
2009年
新疆草地主要由于过牧而退化严重,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迫切需要建立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范式。本研究以阜康市三工乡三工村的西台子人工草地畜牧业示范工程为例,运用生态经济综合评估理论对这一发展范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其可行性和示范价值。
董云杨凌志严茂超董孝斌
我国草地的发展观被引量:7
2005年
本文通过对我国草原起源的追溯和现代草原不可持续性的分析,指出以人为主的因素加速了草地退化,导致草畜矛盾的加剧、抗灾能力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减弱,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文章认为,亟须建立产业化与集约化经营的现代人工草地畜牧业,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董孝斌张新时
关键词:草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草地畜牧业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保障
本文从建立土地利用功能分类系统,确立"生态用地"地位,建立生态和环境安全红线制度、全过程环评机制、变更审查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在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保障及相关措施。
李波郝利霞宋晓媛张书慧侯鹰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
文献传递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活的影响——以皇甫川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08年
以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借助统计软件,从农户生活水平、生活态度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探讨了皇甫川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对区域农户生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展开几年来,农户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对生活的态度逐渐变得消极,农村老龄化现象加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结合分析结果,从补助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保证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开展的建议。
洪睿李波崇洁
关键词:退耕还林农户生活皇甫川流域
围栏禁牧对毛乌素沙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围栏禁牧是一种使退化草地获得自然恢复的低投入措施。通过对毛乌素沙地3种放牧管理类型(持续放牧、围栏禁牧5 a和围栏禁牧16 a)的物种组成、盖度、丰富度、多样性、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阐明退化毛乌素沙地植被在禁牧条件下自然恢复的可能性和其恢复演替的趋势。研究发现,围栏禁牧5 a左右群落物种组成就会有较大的恢复,但是物种多度增加程度却不大,即去除放牧干扰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恢复要比物种多度的恢复更容易;禁牧后恢复的种类主要是一些不耐牧但适口性好的物种;围栏禁牧16 a后草本盖度大大增加而半灌木盖度却减少了,且出现了半干旱草原的重要典型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这标志着以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为主的退化灌丛沙地开始向以禾本科草为主的半干旱沙质草原方向恢复;但要实现毛乌素沙地更大尺度上物种丰富度的恢复,围栏恢复的时间还需要更长。
熊好琴段金跃张新时
关键词:物种组成盖度丰富度多样性毛乌素沙地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以烟台市为例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基于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在此基础上,以烟台市为例,系统分析了该区域景观格局的总体框架、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并提出景观—区域尺度上烟台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构架及对策。
朱文娇李波王传胜
短命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生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0年
短命植物主要生长在冬季湿润的干草原、荒漠、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草地以及中生落叶林下,利用短暂湿季生长的特殊植物类群,因此生活周期很短。以往对短命植物的研究多集中在分类和区系方面,而对该类群生境适应性的研究虽在各方面均有所涉及,但缺乏横向的对比和系统的总结,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从短命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适应和反馈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短命植物的研究进展。短命植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形态、行为以及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短命植物作为先锋植物进入环境,对土壤质地和水分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从而为新物种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短命植物对各类养分因子的"春坝"作用,促进了土壤养分的良性循环;短命植物具有很高的光合速率,在荒漠群落中有极高的生产量,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可能是重要的碳汇。最后,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了短命植物对生境适应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短命植物未来的研究方向。该研究可以为了解短命植物这类特殊的植物类群及其环境适应性提供全面认识,以及为进一步开展的短命植物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袁素芬唐海萍
关键词:短命植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