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1-2-152)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敏彭辉常琳王磊陈维贤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K与NKT细胞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NK及NKT细胞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5例健康对照者(HC)、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6例HBV-ACL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K、NKT细胞的比例,经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NK或NKT的差异,同时分析HBV-ACLF组中的NK或NKT细胞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或肝功能间的相关性。结果 HC、CHB、HBV-ACLF组外周血的NK细胞比例分别为(15.0±6.0)%、(11.4±6.8)%和(8.9±6.7)%,HBV-ACLF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KT细胞在HC、CHB、HBV-ACLF组外周血中的比例分别为(1.9±1.3)%、(4.3±3.7)%和(5.4±8.6)%,HBV-ACLF组与H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内NK细胞比例显著性降低,而NKT细胞比例显著性升高,他们可能在HBV-ACLF疾病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 彭辉常琳王磊陈敏
- 关键词:NKT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
- γδT细胞在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的变化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通过构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模型,观察肝脏内γδT细胞的比例、激活表型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γδT细胞在HBV急性感染清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尾静脉高压水动力法注射HBV基因组1.3倍体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BV1.3)构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pcDNA3.1-HBV1.3质粒模型组(pHBV组)、pcDNA3.1对照质粒组(pcDNA组)在质粒注射后不同时间肝脏、脾脏及外周血中γδT细胞比例的变化,以及pHBV组肝脏中γδT细胞的CD25与CD69激活分子,IFN-γ及TNF-α细胞因子产生的变化,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各时间点及各组间的差异。结果:pHBV组血清中的HBsAg在第1天即为阳性(33.64±14.88 COI),到第5天上升到最高(146.92±24.23 COI),而后逐渐降低;而血清中的HBeAg在第1天为阳性并达峰值(2.26±2.34 COI),然后降低。而正常对照小鼠(NC)与pcDNA组的外周血中HBV标志物一直为阴性。在pHBV组中,肝脏内的γδT细胞的比例在第1天即升高至(8.3±4.3)%,而后降低,到第10天时,又快速升高至(8.0±1.2)%。统计结果显示,第1天的比例明显高于第5及15天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各时间点脾脏或外周血中的γδT细胞比例未见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pcDNA组中,小鼠肝脏、脾脏或外周血中的γδT细胞比例均未见有显著性的变化发生(P>0.05)。同时pHBV组小鼠肝脏内CD25+γδT细胞比例在第5天升高至最高(8.4±3.7)%,但各时间点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69+γδT细胞比例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第10天的CD69+γδT细胞比例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HBV组第1天IFN-γ+γδT细胞比例升高至(8.6±3.2)%,之后即刻降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构建成功,模型中肝脏内γδT细胞的比例、激活表型或细胞因子产生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提�
- 常琳王磊彭辉陈敏
- 关键词:ΓΔT细胞急性感染非特异性免疫
- HBV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TCR γδT细胞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HBV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外周血中TCRγδT(γδT)细胞的比例及产生IFN-γ、TNF-α及IL-17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能力,分析它们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6例HBV-ACLF患者、4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CHBV)、25例健康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频率及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细胞的比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各细胞比例的差异及细胞比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的中位值为4.8%,低于CHB患者(10.7%)与健康对照者(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外经刺激后,IFN-γ阳性的γδT细胞在HBV-ACLF组的比例中位值为73.9%、CHBV组为70.9%,高于健康对照组(45.3%,P<0.01);HBV-ACLF患者中TNF-α阳性的γδT细胞中位值为26.7%,显著高于CHBV患者(11.5%)及健康对照组(11.7%,P<0.01);产生IL-17因子的γδT在HBV-ACLF组中中位值为0.7%,高于CHBV组(0.3%)及健康对照组(0.3%,P<0.01)。经Spearma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HBV-ACLF组中TNF-α+γδT细胞的比例与ALT或AS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虽然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总的γδT细胞比例降低,但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的能力显著增强,可能参与了HBV-ACLF发病过程中炎症因子急剧升高的过程。
- 彭辉陈维贤常琳陈敏
- 关键词:ΓΔT细胞慢加急性肝衰竭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