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356)

作品数:27 被引量:120H指数:8
相关作者:卢青姚志剑刘海燕江海腾张婧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3篇抑郁
  • 23篇抑郁症
  • 12篇抑郁症患者
  • 10篇脑磁
  • 9篇脑磁图
  • 6篇影像
  • 6篇源性
  • 6篇静息态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基因
  • 4篇额叶
  • 4篇复发
  • 3篇影像学
  • 3篇张量成像
  • 3篇频谱
  • 3篇弥散
  • 3篇弥散张量

机构

  • 27篇东南大学
  • 26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回龙观医...

作者

  • 27篇卢青
  • 24篇姚志剑
  • 15篇刘海燕
  • 11篇江海腾
  • 11篇张婧
  • 9篇韩颖琳
  • 8篇王丽
  • 6篇滕皋军
  • 5篇韩莉
  • 4篇罗国平
  • 4篇汤浩
  • 4篇张宁
  • 4篇刘刚
  • 2篇刘文
  • 1篇陈景旭
  • 1篇卞清涛
  • 1篇李箕君
  • 1篇唐勇

传媒

  • 15篇中华行为医学...
  • 3篇中华精神科杂...
  • 3篇Journa...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5篇2012
  • 10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变化的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静息状态下反复发作重性抑郁患者经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的脑局部一致性变化特点。方法12例反复发作重性抑郁症患者在经抗抑郁治疗前、治疗10周后及12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与患者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参加静息状态fMRI扫描。结果较正常对照,未治疗抑郁症患者右额下回(BA44)、右后扣带回(BA31)、左豆状核、右尾状核、右脑岛(BA13)局部一致性增高;而治疗后的抑郁症患者右海马旁回(BA36)、右颞上回(BA22)局部一致性减低。较治疗前、治疗后的抑郁症患者左额上回(BA10)、双侧额中回(BA10,BA11)、右额下回(BA44)、右前扣带回背侧(BA32)、左海马旁回(BA36)局部一致性减低。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存在皮层-边缘-基底核神经环路的异常,这种异常在抗抑郁治疗后可以部分逆转。
卢青姚志剑王丽刘海燕刘文张宁滕皋军
关键词:抑郁症磁共振成像静息状态
抑郁症单胺氧化酶A基因活性对表情识别脑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应用影像基因组学的原理,探讨单胺氧化酶A基因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MAOA—uVNTR)对抑郁症患者及健康对照不同面部表情识别过程中脑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抑郁症患者及33例性别比例、年限、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将61名受试者进行基因型分组,并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每个受试在识别喜悦、悲伤、及中性面部表情视频时的脑激活反应。结果识别悲伤面部表情时,高活性基因型健康组较低活性基因型健康组左楔叶、左额下回、右额中回、左顶下小叶脑区激活显著增强(P〈0.005,K≥10)。识别喜悦面部表情时,高活性基因型患者组较低活性基因型患者组左右壳核、左中央后回,右颞上回、右丘脑、左梭状回脑区激活降低(P〈0.005,K≥10)。结论高活性基因型与健康人群负性情绪识别的优先激活趋势及抑郁症患者正性情绪的抑制状态均存在关联性,该基因型可能是健康者罹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唐勇张婧姚志剑刘海燕卢青
关键词:重性抑郁症多态性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大脑灰质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5-羟色胺2A受体(5-HT2A)基因T102C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大脑灰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以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对57例抑郁症患者及37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患者组无差异的正常对照进行脑部的三维磁共振扫描,同时检测受试者的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采用基于像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被试的脑灰质图,建立方差分析(校正P<0.005)模型以比较不同组间灰质密度差异,体素为10及以上(K≥10)的脑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T102C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患者组左楔叶、左丘脑、右后扣带回灰质密度较TC基因型组降低(校正P<0.005),同时左右后扣带回、右额中回灰质密度也较TT基因型患者组降低(校正P<0.005);TC基因型患者组左扣带回灰质密度较TT基因型组降低(校正P<0.005)。包括对照组不同基因型组在内的其他各组间未发现各脑区灰质密度存在差异(校正P<0.005)。结论 5-HT2A受体C等位基因可能参与了抑郁症后扣带回等脑区结构异常的病理机制。
张婧刘海燕姚志剑卢青
关键词:抑郁症5-羟色胺2A受体多态性
色氨酸羟化酶1和单胺氧化酶A基因对抑郁症患者额叶负性情绪加工功能的叠加效应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影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色氨酸羟化酶1基因A218C多态性、单胺氧化酶A基因串联重复序列(u-VNTR)多态性对抑郁症额叶功能的影响,以初步探讨抑郁症额叶功能异常的遗传学基础。方法对28例抑郁症患者及34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负性情绪识别功能核磁共振扫描及基因分型,以双侧额叶上、中、下回为感兴趣脑区,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组、对照组额叶亚区激活强度的差异及两种多态性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TPH1AA基因型患者组(0.19±0.01)、AA基因型对照组(0.15±0.05)左额下回激活强度较其余4组显著增强,AA基因型患者组右额下回(0.28±0.07)激活较其余五组显著增强。MAOA高活性基因型患者组右额中回(0.15±0.06)、左额下回(0.18±0.02)激活强度均较低活性基因型患者组、低活性基因型对照组显著增强。两种基因型对左额下回(F=4.98,P=0.047)存在叠加作用,患者组中,AA+H基因型携带者左额下回激活强度显著增强。结论五羟色胺系统中的不同基因能够通过共同的五羟色胺能作用影响抑郁症大脑功能异常。
李箕君张婧姚志剑刘海燕卢青
关键词:抑郁症额叶功能核磁共振5羟色胺
首发抑郁症患者扣带回神经纤维完整性与执行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探讨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扣带回区域神经纤维、执行功能损害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5例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及24例对照,均经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及威斯康星测试(WCST),对2组各向异性值(FA)及WCST因子分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抑郁组在左额中回(-29 24 32,16像素)、左颞上回(-36 -34 16,11像素)、左颞叶下回(-45 1 -15/-47-6 -9;16/10像素)及右扣带回(18 -2 29,22像素)的FA值较对照组降低;女性抑郁组主要在额下回(-42 23 4/45 24 6;15/21像素)、左中央前回(39 -44 -15,17像素)、右额中层(6 16 -18;10像素)、左颞上回(-55 -31 15;89像素)、左颞叶下回(-38 -12 -19;12像素)及右扣带前回(71 26 -9;15像素)(P〈0.001,像素集合〉10);扣带回感兴趣区分析结果仅在女性抑郁组发现右扣带前回的FA相对值降低(0.26±0.05/0.33±0.08;P=0.03).患者组右扣带前回与持续错误数(r=-0.49,P=0.03),右扣带中回与持续错误数(r=-0.56,P=0.01)线性相关存在,正常组间扣带回FA值与WCST执行改变未发现线性相关.结论 抑郁症患者扣带回区域存在神经纤维的完整性降低,可能是影响患者执行功能的病理生理基础这一.
刘海燕姚志剑卢青王丽张宁
关键词:抑郁症扣带回弥散张量成像
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额叶执行功能的磁源性影像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观察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额叶执行功能在时间空间序列的变化特征。方法18例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苦及21私年龄、性别、受教育年匹配的健康对照入组,利用脑磁图检测受试者在完成Stroop字色干扰测试时前扣带叫、额叶功能的实时改变。结果1.与对照绀相比,患者组完成Stroop字色干扰测试时激洒增强的脑区依次为(t代表激活强发):(1)100~200ms:右前扣带回(t=1.81)、双侧额内侧回(t=1.91,t=1.86)、左额上回(t=1.79)、有额中回(t=1.82)、右额下回(t=1.82)(2)200~300ms:左前扣带回(t=1.82);(3)250~350m:左前扣带网(t=2.67)、左额内侧回(t=2.43)、左额下回(t=1.91);(4)300~400ms:左前扣带回(t=2.26)、双侧额下回(t=1.97,t=2.66)、左额内侧回(t=2.35);(5)350—450ms:左前扣带回(t=2.02)、左锨内侧回(t=2.00)、双侧额下回(t=1.74,t=1.78);(6)400—500ms:左前扣带回(t=2.01)、左额内侧回(t=1.97);2.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完成Slroop字色干扰测试时激活减弱的脑区为:200~300ms定额中回(t=1.79)、左额上回(t=1.76)。结论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额叶脑区存在时间和空间序列双层次的激活紊乱。
汤浩韩颖琳韩莉江海腾卢青姚志剑
关键词:抑郁症脑磁图扣带回
抑郁症脑结构影像学和基因组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抑郁症作为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常见精神疾病,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严重者甚至发生自杀自伤行为,一直为全球各国的关注。然而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晰,一般认为是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非侵入性神经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基因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研究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得到较多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选取抑郁症研究中脑结构影像学、部分重要候选基因两方面的相关研究作如下综述。
张婧姚志剑卢青
关键词:抑郁症基因组学神经影像学技术反复发作性精神疾病自伤行为
抑郁症患者识别悲伤表情时额叶-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及健康对照在识别悲伤面部表情过程中额叶寸口带回功能连接差异,以初步探讨抑郁症患者情绪偏向性的神经基础。方法检测12例女性重型抑郁症患者和12例匹配健康对照在识别悲伤及中性面部表情时的激活脑区,基于动态因果模型比较2组额叶一扣带回功能连接强度。结果对刺激调节连接模型进行贝叶斯模型比较得出:模型二与观测数据更为匹配,模型二与模型一的比较上,平均贝叶斯因子大于7.38;模型二与模型三的比较上,平均贝叶斯因子大于2.71。以固有连接模型和刺激调节连接模型二分别进行固有连接参数和刺激调节连接参数计算后,结果表现在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与右额下回之间两种连接参数高于正常对照。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额叶寸口带回功能连接异常增强,这可能是负性情绪偏向性的神经基础。
刘刚卢青张婧刘海燕姚志剑
关键词: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识别悲伤表情刺激时磁源性影像动态变化的性别差异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脑磁图(MEG)技术以及表情类型识别实验范式来探讨抑郁症患者识别面部悲伤动态表情时功能网络神经基础的性别差异。方法利用脑磁图检测12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以及11名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男性抑郁症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识别动态表情视频时的脑部反应。结果与男性抑郁症患者相较,女性抑郁症患者识别面部悲伤动态表情时活动增强的脑区依次为双侧额下回(x,y,z=58/-60,12/22,20/20,T=2.17,1.88)、左前扣带回(x,y,z=64,12,4,T=2.37)、双侧额上回(x,y,z=30/-24,64/-4,0/50,T=2.86,2.36)、左脑干(x,y,z=-12,-16,-18,T=1.96)、右额中回(x,y,z=40,60,4,T=2.22)、双侧中央前回(x,y,z=-62/56,16/10,10/8.T=1.99,2.65)、左海马(x,y,z=-26,-14,-20,T=1.77)、左海马旁回(x,y,z=-16,-12,-20,T=1.72)、右枕中回(x,y,z=50,-76,-14,T=1.75)等;活动减弱的脑区依次为右颞上回(x,y,z=68,-18,2,T=1.85)、右海马旁回(x,y,z=20,-36,-14,T=1.92)、左楔叶(x,y,z=-6,-98,14,T=2.46)、双侧颞中回(x,y,z=52/-34,-80/-62,20/28,T=1.95,2.57)、左楔前叶(x,y,z=-40,-74,38,T=2.58)、右海马旁回(x,y,z=24,-32,-18,T=2.05)等。设P〈0.05时,均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抑郁症患者的悲伤情绪识别功能网络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江海腾韩颖琳卢青姚志剑张婧
关键词:抑郁症性别差异脑磁图
基于任务态和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信号的抑郁症识别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提高抑郁症识别的准确率,将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任务态数据和静息态数据相结合,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模型以提取识别特征.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条件下,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提取任务态数据和静息态数据的独立成分;然后,利用相关遍历分析法获取功能信号集,利用频谱分析法识别并获取功能信号成分;最后,将功能信号成分作为贝叶斯分类器的特征输入,完成分类.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提取出的功能信号成分能很好地将抑郁症患者和健康者区分开,整体识别准确率达到77.27%,抑郁症患者识别准确率达到83.33%,健康者识别准确率达到70.00%.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刘刚江海腾刘海燕王丽姚志剑卢青
关键词:抑郁症功能核磁共振频谱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