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08116)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何援利王雪峰张芍李湘元彭冬先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慢病毒
  • 3篇基因
  • 2篇体外
  • 2篇窦前卵泡
  • 2篇细胞
  • 2篇卵巢
  • 2篇卵泡
  • 2篇慢病毒表达
  • 2篇慢病毒载体
  • 2篇BCL-2基...
  • 2篇病毒表达
  • 2篇病毒载体
  • 2篇BCL-2
  • 1篇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增强型绿色
  • 1篇增强型绿色荧...
  • 1篇诊治
  • 1篇三维可视化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7篇王雪峰
  • 7篇何援利
  • 2篇张芍
  • 1篇付霞霏
  • 1篇江永焰
  • 1篇王显龙
  • 1篇晏三华
  • 1篇李静
  • 1篇朱洪磊
  • 1篇马颖
  • 1篇彭冬先
  • 1篇李湘元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亚毫米CT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索宫颈癌患者亚毫米CT静脉扫描的最佳显影时间,建立活人体宫颈癌患者女性盆腔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行动脉期及分别延时70、90、120 s的静脉期进行亚毫米CT扫描,由影像诊断科医师对各期图像进行判读,确定最佳静脉显影时间并进行影像学诊断,应用女性盆腔CT薄层扫描数据,在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然后将重建模型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平台进行平滑、上色、透明化、旋转等操作,获得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确定自注射造影剂后90 s行静脉期扫描可获得最佳显影效果图像。亚毫米CT对≤ⅠB1期的宫颈癌诊断率并不高(1/5),对≥ⅠB2期的诊断率较高,本研究25例均诊断出,分期判断准确率达64%。以CT动脉期及90 s静脉期数据为基础成功重建出宫颈癌患者女性盆腔的三维图像,包括盆腔主要脏器、血管、宫颈癌肿块,肿瘤供血血管等,并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子宫与毗邻主要脏器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恰当扫描条件的亚毫米CT扫描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的帮助。基于亚毫米CT数据重建的三维可视化女性宫颈癌盆腔数字模型,能够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可为进一步的仿真手术研究提供基础。
朱洪磊何援利王显龙李湘元彭冬先王雪峰江永焰李静
关键词:宫颈癌三维重建数字化
携带人bcl-2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原代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构建及鉴定bcl-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在体外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含有人bcl-2基因的质粒克隆模板pCMV-SPORT6钓取bcl-2基因,并将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含EGFP基因)中,构建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bcl-2,通过酶切、测序验证bcl-2基因后,将pGC-FU-bcl-2质粒和包装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获得携带bcl-2基因和EG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GC-FU-bcl-2,并转染靶细胞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通过检测标志蛋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目的蛋白bcl-2进一步验证pGC-FU-bcl-2在靶细胞中的表达。结果(1)pGC-FU-bcl-2中携有正确的bcl-2基因,并能在人类细胞中表达;pGC-FU-bcl-2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能产生重组病毒GC-FU-bcl-2;(2)目的基因bcl-2能被重组慢病毒高效地转导入靶细胞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并达到稳定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GFP,Westernblotting能检测到bcl-2蛋白在靶细胞中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bcl-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后能够稳定表达bcl-2基因,为进一步研究bcl-2的功能和细胞凋亡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王雪峰何援利
关键词:BCL-2慢病毒载体基因转移
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在大鼠卵巢中的定位及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慢病毒在活体大鼠卵巢中感染定位及表达情况。方法将携带EGFP的慢病毒注射至实验组大鼠双侧卵巢部位,另设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分别于注射后第7,14,21和28天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每组各2只),取出双侧卵巢分别称重,行石蜡切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卵巢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卵泡总数量;实验组卵巢行冰冻切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结果3组大鼠一般情况及卵巢重量均无明显变化;行石蜡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见慢病毒注射的卵巢均未见明显的变性、坏死等病理形态学异常;实验组大鼠卵巢行冰冻切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第7,14,21天EGFP的表达逐渐增强,至第28天开始稳定表达,感染效率可达90%以上。结论慢病毒载体能有效地转染活体大鼠卵巢而无明显毒不良反应。
晏三华何援利王雪峰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转染卵巢
大鼠B细胞淋巴瘤-2基因的克隆及其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克隆大鼠B细胞淋巴瘤-2(bcl-2)基因全长cDNA,构建及鉴定大鼠bcl-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法从大鼠脾脏组织中扩增全长bcl-2 cDNA,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测序正确后,将基因连接到慢病毒载体pGC-FU(含EGFP基因)中,构建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bcl-2,将pGC-FU-bcl-2质粒和包装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后,细胞即可分泌携带bcl-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目的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经DNA序列分析测定证实大鼠bcl-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一致;pGC-FU-bcl-2中携有正确的bcl-2基因,并能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pGC-FU-bcl-2及包装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能产生重组病毒pGC-FU-bcl-2;目的基因bcl-2能被重组慢病毒高效地转导入人胚肾上皮细胞中,并达到稳定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荧光蛋白,Westernblotting能检测到bcl-2蛋白在靶细胞中的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大鼠bcl-2基因并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载体,包装出高浓度慢病毒,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后能够稳定表达bcl-2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细胞凋亡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王雪峰何援利
关键词:基因,BCL-2病毒
顺铂致体外培养大鼠窦前卵泡损伤模型的建立
2010年
目的探索建立顺铂(cisplatin,CDDP)大鼠窦前卵泡损伤的模型。方法以SD大鼠窦前卵泡为研究对象,将5组不同剂量(0、0.25、0.5、1、2μg/mL)的CDDP加入到体外培养的大鼠窦前卵泡培养液中。作用24h后,用光镜和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观察窦前卵泡的形态学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窦前卵泡培养液中的雌二醇(E2)水平。结果 CDDP浓度≥1μg/mL时,窦前卵泡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培养液中E2浓度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μg/mL的CDDP作用24h后即可明显抑制大鼠窦前卵泡的生长,出现闭锁现象。该模型的窦前卵泡形态及E2水平出现明显变化,与人类CDDP导致的卵巢功能早衰的病变过程相似。
张芍何援利付霞霏王雪峰马颖
关键词:窦前卵泡闭锁顺铂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体外培养窦前卵泡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鉴定。机械分离性成熟前大鼠卵巢中的窦前卵泡置于培养液中,并分为实验组(窦前卵泡与第3代MSC共培养)和对照组(仅培养分离的窦前卵泡),每组30个卵泡。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第35、7、天窦前卵泡生长的形态变化,计算生发泡(GV)出现率,并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第35、7、天培养液中的雌二醇(E2)含量。结果第3天时点实验组卵母细胞清晰可见,位于卵泡中央,结构较对照组清晰;第5天时点对照组有60%卵泡闭锁;第7天时实验组中53.3%的卵母细胞出现生发泡(GV);对照组有26.7%的卵母细胞出现G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7天的MSCs与窦前卵泡共培养液中,E2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可提高体外培养的大鼠窦前卵泡存活率并促进其成熟。
张芍何援利王雪峰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卵泡雌二醇
克隆高鸟嘌呤与胞嘧啶含量大鼠bcl-2基因的编码序列
2008年
背景:卵巢颗粒细胞的过度凋亡是诱发卵巢早衰的根本途径,bcl-2基因具有抗细胞凋亡的特性。但实验表明,大鼠bcl-2基因序列中鸟嘌呤与胞嘧啶含量高达60.6%,应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无法扩增出此基因。目的:拟克隆大鼠基因组中高鸟嘌呤与胞嘧啶含量的bcl-2基因编码序列。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7-05/12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Wistar大鼠购自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生产供应部,大肠杆菌DH5α由中山大学分子医药生物学实验室保种,载体pMD18-T购自TakaRa大连宝生物技术公司。方法:采用改进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大鼠脾脏组织中扩增出鸟嘌呤与胞嘧啶含量为60.6%的bcl-2cDNA编码序列,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用单菌活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快速鉴定DNA片段后进行序列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bcl-2基因cDNA克隆与纯化。②bcl-2基因cDNA与pMD18-T载体的连接、转化、鉴定阳性克隆及测序结果。结果:在筛选的阳性克隆中扩增到大鼠bcl-2基因,DNA序列分析结果与Genebank中序列相比,同源性为99%。结论:高鸟嘌呤与胞嘧啶含量基因的扩增属于困难聚合酶链反应,实验采用改进技术成功克隆了大鼠bcl-2基因,此技术也适用于其他富含鸟嘌呤与胞嘧啶的基因快速扩增。
王雪峰何援利
关键词:基因BCL-2克隆聚合酶链反应鸟嘌呤胞嘧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