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PR-2011-33)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曹强郭新赵淼马世忠刘宗堡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油气二次运移模拟被引量:2
- 2014年
- 以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含油气系统研究为基础,应用二维(2D)盆地模拟方法,对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内主要生储组合E2s(油源)-E2s(储层)的油气二次运移演化历史进行了模拟恢复;并依据区内油气汇聚区带的平面分布特征划分油气运聚单元,基于此对各运聚单元内的烃源条件、输导体系、保存条件等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综合对比.研究表明:(1)岔路河断陷含油气系统要素配置关系良好,且发育3期油气成藏,E2s-E2s(!)为已证实的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2)岔路河断陷势能场分布控制了同期油气二次运移方向和强度,区内主成藏期油气二次运移范围广、强度(流线密度)大,有利运移指向区主要集中于西北缘盆缘断裂附近和东部的万昌、梁家构造带之内的油气低势区;(3)岔路河断陷可划分为4个油气运聚单元(Ⅰ、Ⅱ、Ⅲ和Ⅳ),运聚单元II的成藏条件最为优越,而运聚单元Ⅰ内的万昌构造带围斜地区亦可作为本区有利勘探区带.
- 唐文旭曹强
- 关键词: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盆地模拟石油地质
- 南堡凹陷地层压力演化及成因被引量:2
- 2016年
- 压力场分布决定了油气运移的指向和分布状态,地层压力演化成果可为研究区有利成藏区带评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基于钻井测试资料和地震资料,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南堡凹陷地层压力演化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地层压力演化经历了沙河街组-东营组沉积期(45.5~24.3Ma)及馆陶组沉积期-现今(24.3~0Ma)的一幕半"增压-泄压"旋回,压力演化表现为"积累-停滞-再积累"的总体特征,超压主体位于生烃凹陷,盆地中-东部剩余压力极大值高于西部,且主要赋存于沙河街组及东营组三段。南堡凹陷东营组末构造抬升剥蚀导致在24.8~14.8 Ma超压表现为停滞增长,且不同"增压"旋回沙河街组及东营组超压成因机制各异,第一个"增压"旋回(45.5~24.8 Ma)沙河街组增压幅度远高于东营组,沙河街组超压主要为欠压实及生烃增压双重贡献,东营组超压主要为欠压实成因;第二个"增压"旋回(14.3~0 Ma)沙河街组与东营组增压幅度相近,沙河街组和东营组超压皆为生烃增压成因。
- 孟令箭吴建楠汤建荣曹强夏秋君刘海青吴琳娜龚发雄李雪芹
- 关键词:南堡凹陷
-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减薄模式及控油意义被引量:14
- 2012年
-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厚度自北向南逐渐减薄,其减薄模式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造成油气垂向分布认识混乱。利用1 024口井测井曲线和10口井岩心对葡萄花油层层序格架和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葡萄花油层为三角洲末端边沉积边受构造抬升控制的顺源逐层减薄过程产物,其顶底砂泥突变面并不是其真实的顶底界面,而是自北向南砂岩相变为泥岩的砂泥对接面;葡萄花油层发育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微相类型主要为密集且连续的顺直型分流河道及末端河控席状砂;葡萄花油层垂向上发育先快速水退后缓慢水进的沉积演化序列,控制葡萄花油层中部(低水位期)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组成了油气侧向运移优势输导通道和富集层位。
- 刘宗堡赵淼吕延防马世忠方庆郭新
- 关键词: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层序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