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2Z34061) 作品数:14 被引量:69 H指数:4 相关作者: 赵彤 蒋会勇 李慧灵 陈愉 张三泉 更多>> 相关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 广东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单细胞核悬液制备方法的改进 2006年 蒋会勇 赵彤关键词:石蜡包埋 肿瘤组织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t(14;18)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的检测 被引量:28 2007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t(14;18)染色体异位及 bcl-2基因扩增在其分类及临床分期、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先对60例 DLBCL 的标本进行显微切割,获取相对比较纯的肿瘤组织,再使用细胞核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标本进行 t(14;18)易位及 bcl-2基因扩增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 CD20、CD10、bcl-6、MUM1的表达,进行生发中心样(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CB)分类;通过病例分析得出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的信息,并统计分析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60例 DLBCL 中,10例 bcl-2/IgH 阳性,18例 bcl-2基因扩增;GCB 29例(48.3%),non-GCB 31例(51.7%)。经 FISH 检测 t(14;18)阳性10例中,GCB 8例,non-GCB 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t(14;18)阳性及 bcl-2基因扩增的病例 bcl-2表达均增高。在36例正规 CHOP 治疗的病例中,bcl-2扩增13例,无扩增23例,bcl-2扩增的13例之治疗结果显效、部分有效、无效率分别为3例(23.1%)、4例(30.8%)和6例(46.2%);临床分期情况为Ⅰ~Ⅱ期1例(7.7%),Ⅲ~Ⅳ期12例(92.3%),这两项指标与 bcl-2不扩增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46)。结论 t(14;18)易位及 bcl-2基因扩增均是引起 DLBCL 之 bcl-2蛋白表达的原因,bcl-2阳性者与预后有关的原因难以确定,可能是由于引起其阳性表达的原因不同所致;bcl-2基因扩增与治疗效果较差及临床分期较晚有关;FISH 检测 t(14;18)染色体易位可用于 DLBCL 的分类。 蒋会勇 李慧灵 胡海 何滢 赵彤关键词:基因,BCL-2 基因扩增 微阵列分析 显微切割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变型的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2006年 目的:探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变型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收集108例DLBCL,总结其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检测CD10、bcl-6的表达。结果:中心母细胞型(CB)为89.8%,免疫母细胞型(IB)2.8%,间变性大B细胞型(ALCL)1.9%,富于T细胞的B细胞型(TCRBCL)1.9%,其它变型3.7%;23.1%见较多背景反应细胞,41.7%伴有纤维化基质,21.3%有浆细胞分化,14.8%血管丰富、含有成片印戒样细胞,8.3%见坏死,3.7%见嗜酸细胞、硬化带。CB中44.2%CD10、48.1%bcl-6阳性,2例ALCL均阳性,而3例IB均阴性。结论:各变型有B细胞淋巴瘤共有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又有其各自的病理特征;CD10/bCL-6表达在识别变型中有重要意义。 胡海 宋兰英 蒋会勇 韩西群 陈愉 赵彤关键词:DLBCL 组织病理学 免疫表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D10、bcl-6、MUM1蛋白表达与分子分型 被引量:15 2005年 陈愉 宋兰英 蒋会勇 韩西群 朱梅刚 吴自勍 赵彤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CL-6 CD10 分子分型 蛋白表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肿瘤和移植后第二肿瘤中survivin,MMP2,TIMP1,CD44和nm23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发生的移植前肿瘤和移植后第二肿瘤,其肿瘤粘附、扩散及存活相关因子Survivin,MMP2,TIMP1,CD44和nm23的表达变化。方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的淋巴瘤标本均来自于同一个病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两份肿瘤标本进行了Survivin,MMP2,TIMP1,CD44和nm23的表达差异对比研究。结果移植前患者的白血病骨髓标本细中,Survivin,MMP2,TIMP1,CD44和nm23明显强表达,移植后发生的淋巴瘤标本细胞中的上述分子不表达或极弱表达。结论接受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发生的第二肿瘤,其与恶性肿瘤存活、黏附和转移有关的分子Survivin、MMP2、TIMP1、CD44和nm23的表达均较普通免疫状态下出现表达抑制现象。 李慧灵 向征 赵彤关键词:SURVIVIN MMP2 TIMP1 CD44 NM23 ALCL染色体移位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008年 本研究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中染色体移位产生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年龄和预后的关系。建立包含30例ALCL及2例对照组织共96点阵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LK蛋白表达,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①ALK蛋白在2例皮肤原发ALCL患者中表达均为阴性,28例系统性ALCL中有20例(71.4%)表达为阳性,其表现主要为细胞浆和(或)细胞核棕黄色;②ALK蛋白阳性组的年龄低于ALK蛋白阴性组,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ALK蛋白阳性组的预后好于ALK蛋白阴性组,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LK蛋白的表达在ALCL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尤其是在低年龄组的患者,它可以作为ALCL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独立重要指标。 季天海 李慧灵 蒋会勇 赵彤 余英豪关键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染色体 组织芯片 细胞和细胞核微阵列的制作及其应用 2005年 蒋会勇 张三泉 沈丽佳 赵彤关键词:组织微阵列 细胞核 石蜡包埋组织 免疫细胞化学 组织芯片 基因蛋白 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检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在检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色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0例石蜡包埋ALCL病例中ALK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结果: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在60.7%(17/28)、71.4%(20/28)系统性ALCL中检测到ALK基因转位或融合蛋白,在2例皮肤原发ALCL中均未检测到基因转位或融合蛋白。结论:在检测ALCL中有无ALK基因转位时,ALK蛋白免疫组化由于其简单、快捷、价廉成为一般情况下的首选方法;在具备FISH条件时,由于其准确性也可以将检测ALK基因转位作为首选。 季天海 李慧灵 蒋会勇 赵彤 余英豪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2008年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AL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年龄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建立包含30例ALCL及2例对照组织共96点阵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LK蛋白表达,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LK蛋自在2例皮肤原发ALCL均为阴性,28例系统性ALCL中有20例(71.4%)阳性,主要为细胞浆和/或细胞核棕黄色。(2)ALK蛋白阳性组的年龄低于ALK蛋白阴性组的年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ALK蛋白阳性组的预后好于ALK蛋白阴性组的预后,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LK蛋白的表达在ALCL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尤其是低年龄组的患者,它可以成为ALCL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独立重要指标。 季天海 李慧灵 蒋会勇 赵彤 余英豪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组织芯片 预后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2/IgH基因重排与GCB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cl-2/IgH基因重排与分子亚型生发中心样(GC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巢式PCR对60例DLBCL的bcl-2/IgH基因重排进行了检测,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CD20,CD10,Bcl-6,黑色素瘤相关抗原(突变体)1(MUM1)的表达,进行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CB)分子分类.结果:经常规法扩增bcl-2/IgH,有6/60例DLBCLbcl-2/IgH阳性;在6例阳性样本中,采用本组设计的半巢式PCR扩增,经克隆及测序证实5例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1例为人类第19号染色体BAC331191基因的片段.60例DLBCLCD20表达全部阳性;CD10,Bcl-6,MU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46.7%,61.7%;GCB32(53.3%)例,non-GCB28(46.7%)例.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的病例均属GCB分子亚型,且与CD10表达有显著性相关(P=0.012),而与Bcl-6及MUM1表达无相关性.结论:使用本组设计的半巢式PCR可提高bcl-2/IgH基因重排检测的准确性.bcl-2/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可协助确定部分GCB分子亚型的DLBCL. 蒋会勇 陈愉 张三泉 朱梅刚 赵彤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CL-2 基因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