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340) 作品数:9 被引量:57 H指数:5 相关作者: 郭文善 封超年 李春燕 朱新开 彭永欣 更多>> 相关机构: 扬州大学 金陵科技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 江苏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处理下小麦籽粒的淀粉合成及相关酶基因表达 被引量:10 2012年 为探讨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对花后高温的响应机制,以弱筋小麦扬麦15为试验材料,研究花后不同时期35℃高温处理对籽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酶(AGPase、GBSS、SSS、SBE)活性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AGPase1、GBSSI、SSSIII、SBEI)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花后不同时期经35℃高温处理后,其籽粒淀粉积累量、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各处理下降的幅度均表现为:花后5~7d>花后10~12d>花后15~17d>花后20~22d>花后25~27d,且花后5~7d高温处理下降的幅度最大。4种淀粉合成酶基因中,GBSSI和GBSS对温度最为钝感,SSSIII和SSS对温度最为敏感。 谭彩霞 封超年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关键词:花后高温 淀粉积累 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的基因型差异及对锌强化的响应 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分析锌强化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40个不同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扬花期叶面喷施0.5%的Zn肥,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Zn处理与不处理(对照)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6种矿质元素(Zn、Fe、Ca、Mg、Cu、Mn)的含量,并分析这些元素对Zn强化的响应。结果表明,Zn处理后各品种籽粒中Zn含量均比对照有极显著上升,但上升幅度因品种而异。籽粒中Fe、Ca、Mg、Cu、Mn含量对Zn强化的响应因元素种类和品种而异,就品种平均值而言,Mn含量在Zn处理和对照间有极显著差异,Fe、Mg和Cu含量在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大部分品种Zn处理后籽粒Ca含量有所下降,Mn则有所增加。对施Zn和对照间被测矿质元素的变幅进行主成分分析,前三个主成分(PC1、PC2、PC3)累积贡献率为0.76,基于前三个主成分对40个品种(系)进行类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将40个品种分为3类:第1类包含有8个品种,Zn处理后籽粒中Ca、Mg、Cu、Fe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而Mn、Zn含量呈增高趋势;第2类包含23个品种,Zn处理后籽粒Ca、Cu含量总体有一定的降低,其余4种元素含量则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第3类共有9个品种,施Zn后Fe含量总体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其余5种元素含量则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来自第2类和第3类中的12个品种在Zn处理后所测定的全部6种元素或者其中大部分元素的含量提高,适宜进行Zn强化,而其余品种Zn强化后部分或全部元素(Zn除外)与对照相比有所下降,不宜作为Zn营养强化的载体品种。 张明艳 杨宜豪 封超年 封超年 李春燕 郭文善 彭永欣关键词:小麦 矿质元素含量 种植密度对扬糯麦1号籽粒产量与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14年 为给糯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扬糯麦1号为材料,设置了135×104、180×104、225×104、270×104和315×104株·hm-2五个密度水平,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糯小麦籽粒产量与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扬糯麦1号孕穗期及开花期叶面积系数、开花期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密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分蘖成穗率与密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粒叶比与密度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在215×104~238×104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达8 000kg·hm-2以上,此密度区间可作为糯小麦正常播种条件下的适宜密度范围。 訾妍 丁锦峰 车正 周冬冬 袁毅 袁毅 朱新开 封超年 彭永欣 朱新开关键词:糯小麦 种植密度 扬糯麦1号8000 kg hm^(–2)以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被引量:14 2015年 糯小麦因其独特的品质特性而在食品加工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但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却鲜有研究,制约了该特种小麦的生产。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连续3个生长季,以扬糯麦1号为材料,通过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及不同生育期施氮比例处理,构建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不同群体的产量结构及群体质量特征,以明确高产群体的产量结构及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扬糯麦1号≥8000 kg hm–2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三要素特点是每公顷520~550万穗、每穗43~46粒、千粒重32~37 g。高产群体拔节期最适茎蘖数为穗数的2.3~2.5倍,茎蘖成穗率为44%~49%,分蘖成穗率为25%~33%,孕穗期和乳熟期的最适叶面积指数(LAI)分别为6.2~6.5和3.2~4.0,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为10 000~11 600kg hm–2,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5900 kg hm–2以上,适宜粒叶比达0.36粒cm–2叶和12.40 mg cm–2叶以上。高产群体各生育时期LAI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粒叶比均高于中高产群体(7500~8000 kg hm–2)及中产群体(<7500 kg hm–2)。3年中扬糯麦1号均达到高产指标的小区具有以下特征:基本苗为225×104 hm–2,总施氮量为240 kg 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5∶1∶2∶2。 訾妍 丁锦峰 黄正金 王丽爱 鞠峰 翟超越 蒋伟 朱新开 李春燕 郭文善关键词:糯小麦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10 2011年 为探寻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品质调控的途径,以不同专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其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淀粉积累速率动态特征,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整个灌浆期间,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AGPase1、GBSSI、SSSIII、SBEI)相对表达量、淀粉合成酶(AGPase、GBSS、SSS、SBE)活性及直、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均表现为强筋小麦中优9507>中筋小麦淮麦18>弱筋小麦宁麦9号>糯小麦Wx11。相关分析表明,AGPase1、SSSIII、SBE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大值与AGPase、SSS、SBE活性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GBSSI基因相对表达量最大值与GBSS活性峰值相关不显著;4种淀粉合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最大值均与籽粒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与籽粒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谭彩霞 封超年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关键词:小麦 淀粉合成酶 淀粉积累 氮肥运筹对专用小麦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及淀粉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以强筋小麦烟农19、中筋小麦扬麦16、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试材,研究氮肥运筹对其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及淀粉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氮肥运筹水平下,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峰值、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淀粉积累量由大到小均依次为强筋小麦烟农19、中筋小麦扬麦16、弱筋小麦宁麦9号;不同氮肥运筹处理水平下,这3个小麦品种的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1)、束缚态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III)、淀粉分支酶基因(SBEI)]相对表达量、淀粉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以及淀粉积累量,均表现为5∶1∶4氮肥运筹处理大于7∶1∶2氮肥运筹处理。 谭彩霞 封超年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关键词:小麦 氮肥运筹 淀粉积累 小麦淀粉合成酶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2014年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小麦淀粉合成酶基因(AGPase1、GBSSI、SSSIII、SBEI)进行了定量检测,分别建立了这4种淀粉合成酶基因和内参基因18s的Ct值与模板量之间的标准曲线和线性回归方程。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小麦籽粒4种淀粉合成酶基因在灌浆期间的表达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 谭彩霞 封超年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关键词:小麦 荧光定量 PCR 弱筋小麦扬麦15籽粒淀粉合成对氮肥运筹的响应 被引量:5 2011年 为研究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机制,以弱筋小麦扬麦15为试验材料,研究籽粒淀粉合成对氮肥运筹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施氮量水平下,追施氮肥适当前移,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1)、束缚态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III)、淀粉分支酶基因(SBEI)]相对表达量、淀粉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以及淀粉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 谭彩霞 封超年 封超年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关键词:小麦 淀粉合成 氮肥运筹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19年 以强筋小麦中优9507、中筋小麦淮麦18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值)、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之间SPAD值、Pn值及POD、CAT、SOD活性均表现为中优9507依次高于淮麦18、宁麦9号,MDA含量表现为宁麦9号依次高于淮麦18、中优9507。②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之间,CAT和SOD活性花后0~14 d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PAD值、Pn值及POD活性花后14~21 d差异达极显著水平,MDA含量花后14~28 d差异达极显著水平。③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旗叶SPAD值、Pn值及CAT、POD、SOD活性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DA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谭彩霞 谭彩霞 封超年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关键词:小麦 光合特性 活性氧清除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