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168)

作品数:17 被引量:231H指数:8
相关作者:史丹冯永晟马丽梅汪崇金张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电力
  • 4篇能源
  • 3篇电力体制
  • 3篇电力体制改革
  • 2篇电力需求
  • 2篇电网
  • 2篇电网投资
  • 2篇社会合作
  • 2篇碳排放
  • 2篇能源价格
  • 2篇能源投资
  • 2篇规制
  • 2篇
  • 1篇低碳
  • 1篇电改
  • 1篇电价
  • 1篇电价改革
  • 1篇电力发展
  • 1篇电力竞争
  • 1篇电力市场

机构

  • 17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国家信息中心
  • 1篇马里兰大学

作者

  • 7篇史丹
  • 6篇冯永晟
  • 4篇马丽梅
  • 2篇汪崇金
  • 1篇聂新伟
  • 1篇王俊杰
  • 1篇张成
  • 1篇刘生龙
  • 1篇周亚敏
  • 1篇阙光辉
  • 1篇刘自敏
  • 1篇张昊
  • 1篇聂左玲
  • 1篇李鹏飞
  • 1篇张晓
  • 1篇伊淑彪
  • 1篇余熙

传媒

  • 4篇财贸经济
  • 2篇中国能源
  • 2篇当代财经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世界经济
  • 1篇亚太经济
  • 1篇地方财政研究
  • 1篇中外能源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城市与环境研...
  • 1篇政府管制评论

年份

  • 4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电力需求的动态局部调整模型分析——基于电力需求特殊性的视角被引量:13
2015年
电力需求分析是支撑电力发展与改革事业的基本理论依据,然而,电力需求的特殊性增加了这一领域研究的难度。本文利用动态局部调整模型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以2003—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基于全国和区域视角的中国电力需求特征。本文发现,忽略电力需求的引致性、电力商品属性的多维性和电力技术的通用目的技术特性将使模型设定和研究结论产生偏误。通过建立动态局部调整模型、筛选关键控制变量和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强调了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因素对电力需求的重要影响,工业化、城镇化、非公经济占比提高、城乡差距缩小都是促进长期电力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电力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对外开放则是促进可持续和绿色化发展的推动力。基于全国和区域视角的电力需求特征并不相同,各种经济结构因素的影响均因东、中、西部的划分而存在明显差异,制定电力发展与改革政策必须考虑地区差异性。特别地,根据区域价格弹性差异,中部地区相对更宜挑选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
史丹冯永晟
关键词:电力需求技术特性经济结构
打开天窗说亮话:社会合作何以可能被引量:7
2018年
近年来,私人之间的相互监督与惩罚得到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私人惩罚实际上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利他性惩罚,其已成为当今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并被理论界当作破解"社会合作何以可能"这一难题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则是反社会惩罚,其极大地抑制着利他性惩罚的社会控制职能。学术界对利他性惩罚的研究颇丰,但对反社会惩罚的研究尚少。本文基于高阶惩罚的公共品实验,探索了私人惩罚的自我强化机制,分析了反社会惩罚的社会心理基础。研究发现,无论是公开更多的信息,还是向更多的人公开信息,都有助于抑制反社会惩罚;然而,仅仅是公开更多的信息仍然难以维系公共品自愿供给合作,但随着向更多的人公开信息,辅以旁观者的第三方监督,公共品自愿供给合作能够得以维系。另外,"不公平感"、"不公正感"和"不规范感"等社会认知,解释了人们的反社会惩罚行为;而且,那些社会公平感认知较强的个体更愿意实施第三方监督,私人惩罚自我强化效应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当今社会治理实践中,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私人惩罚渠道,发挥利他性惩罚的社会控制职能,为社会治理提供"地方知识";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引入信息公开、交流沟通等柔性治理技术,特别是要大力培育社会资本,增强群体的自我组织与自我管理能力。
汪崇金汪崇金史丹聂左玲
关键词:信息公开社会合作
电力市场竞争与规制——新规制电力市场理论及对中国电改的启示被引量:3
2016年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亟待科学经济理论的指导。新规制电力市场理论高度融合了经济学理论和电力技术经济特征,展现了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的理论内涵和政策含义,强调了电力市场设计必须重视市场机制和规制机制的协调配合。新规制电力理论强调,要正确认识电力市场失灵和规制政策的独特性质,才能使批发实时电价尽可能反映真实社会机会成本,并保障系统可靠性;要结合需求响应的实际特征、网络拓扑结构和技术水平、用户的异质性特征等,才能合理确定零售市场的市场结构;要重视电网容量的有效配置机制与市场势力的关系,以及电网容量配置机制设计和监管,才能有效地促进电力竞争并提高效率与福利;要结合电网的技术经济特征和自然垄断属性,才能选择合理的投资模式和治理结构。新规制电力市场理论对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新一轮改革应避免沦为简单的利益再调整,而应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促进激励机制改革;要通过顶层设计和系统思维,明确竞争性电力市场体系和市场交易模式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要将构建竞争性市场与改革政府监管有机结合,从一定意义上讲,监管改革将决定市场化改革的成败;应转变电网治理理念,明确以规制投资为主的电网投资模式,进一步释放电网所有权与调度权一体化下的潜在效率。
冯永晟刘自敏
关键词:电力竞争市场势力电网投资
纵向结构的配置效率与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被引量:9
2014年
明确纵向结构的改革方向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三种纵向结构,法人分离、所有权分离与纵向一体化之间配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纵向经济、竞争效应与监管效应的权衡,三种效应的比较受到企业数量等基本市场条件的影响,其中,纵向经济与竞争效应的权衡主导了两种分离模式的效率比较。中国电力产业纵向结构分离的界面应该在电网与售电环节之间,而非输配之间;通过法人分离形成售电市场,是还原电力"商品"属性,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完善当前改革措施的理想路径;构建售电市场的落脚点在于形成竞争性的趸售市场;政府应有效地实施接入监管,坚定改革决心,着力破除不合理的法律制度阻碍。
冯永晟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售电市场
中国实施省际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成效被引量:34
2017年
本文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模拟分析了国情无约束和国情有约束条件下,中国实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成效。结果表明:(1)作为碳交易理论基石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样本年间总体趋于上升,省份间和八大区域间的绝对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态势,但相对差距则趋于不断缩小。(2)以最大化降低全国碳强度为目标,在维持全国GDP总量不变的国情无约束情景下,碳交易能够降低碳强度20.06%。如果放松对全国GDP总量的硬性约束,并对各地区施加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现实约束,实施碳交易能够降低碳强度22.15%。(3)中国当前的整体碳强度推进进程完成了哥本哈根会议承诺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引入碳排放权的省际交易,能有力推进碳强度的改良进程,甚至能满足哥本哈根会议承诺的总体要求。
张成史丹李鹏飞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影子价格
近年来我国能源投资发展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能源投资规模总体呈不断增长趋势,2015年能源投资为32564亿元,比2000年增长7.16倍。特别是2002年以来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对能源投资限制造成的能源短缺。使我国能源投资进入一轮高速增长期,2002-2008年平均增速达25%。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能源投资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增速放缓,2008-2015年平均增速仅10%。我国能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12.2%降至2015年的5.8%。煤炭选采、石油开采、石油及炼焦业投资在金融危机后增速放缓.至2012年左右均呈现负增长。占能源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煤气生产和供应与电力、热力及燃气投资在危机后仍保持强劲增长,占能源投资比重不断攀升。从区域上看,我国能源投资不断向能源资源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运输处理大省集中。国有经济占能源投资总额比重不断下降,2004年后基本稳定在48%的水平上。能源投资与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产业结构、能源价格的关系密切,经实证分析,能源投资与能源消费在总量上显著正相关.但除煤炭外的其他分行业在增速上相关性均较弱,表明我国能源投资与能源消费存在失衡问题;我国能源投资与能源价格显著正相关,且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外在增速间的相关性也较强,说明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产业结构变动和节能等措施使我国工业用能比重和能源强度不断下降,对能源投资有重要影响。推动能源投资健康发展,要解决好投资和消费的失衡问题,保证在国家主导下推动能源投资市场化,鼓励引导对绿色、智慧能源的投资,限制落后投资,引导海外投资。
李华杰马丽梅
关键词:能源投资能源消费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失衡问题
英国核电定价机制研究
2017年
随着我国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以及中国核电成功登陆英国市场,有必要对英国电力市场最新情况,尤其是对核电定价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研究英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最新进展以及包括差价合同在内的核电定价机制,针对我国新能源行业存在的"弃风"、"弃光"、"弃核"问题,从制度安排、市场监管、电价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伊淑彪史丹
关键词:差价合同
新规制视角下的电网投资与治理理论——兼论对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启示被引量:11
2015年
商业投资模式与规制投资模式,以及电网所有权和系统运营权实施一体化结构与分离结构下的激励和效率问题,是电网投资与治理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商业投资模式依赖于近乎完美竞争的假设以及电网所有权与系统运营权的分离结构,在现实中易扭曲电网投资激励并产生团队道德风险,难以确保竞争性电力市场的有效电网投资。依靠激励性监管,规制投资模式下的电网所有权与系统运营权的一体化结构能够避免团队道德风险和各类投资激励扭曲。比较而言,规制投资模式更宜作为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电网投资的主要目标模式,电网治理应着眼于释放电网所有权与系统运营权一体化结构下的潜在效率。电力体制改革必须将竞争性市场的构建与电网管理体制的改革协调推进,避免成为简单的利益再调整。
冯永晟
关键词:电网投资电力体制改革
能源结构、交通模式与雾霾污染——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00
2016年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对能源结构、交通模式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展开分析。实证显示,雾霾污染区域特征明显,主导东、中、西部地区污染的因素各不相同。对中、西部而言,能源结构是关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集聚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损人利己"效应;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通过国际间横向对比发现凡是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都同样存在雾霾污染严重的问题;三是产能过剩加剧了污染。对于东部而言,交通拥堵以及来自邻近地区的影响是其高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污染的治理需要联防联控,而在东部地区,打破省域行政界限实现市级层面的联合防控则更为有效。短期看,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劣质能源的使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制定符合城市发展的中长期布局规划至关重要;而长期看,发展清洁能源相关技术则更具战略意义。
马丽梅刘生龙张晓
关键词:能源结构PM2.5空间溢出效应
对近年来我国海外能源投资发展的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对2005—2017年我国海外能源投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我国海外能源投资规模总体呈增加趋势,权益投资比重不断下降。投资结构方面,石油投资起步最早,但2013年油价大跌导致投资剧减;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电力投资增长强劲;煤炭投资受国内外煤价波动影响经历3轮增降;天然气和燃气投资由于受气价倒挂以及国内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规模有所下降,近期受益于能源结构调整其规模上升。投资区域从早期投资资源国向投资资源国和发达国家能源公司并举。国企是投资主力军,且跨界投资增加,民营企业活跃。随着各国对能源投资管制加强,优质能源投资难度增大。基于我国能源国情,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提高海外能源投资规模和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一是国家要做好引导和支持;二是金融要战略支持;三是投资主体要提高投资和经营水平;四是要借鉴经验教训,策略性开展投资。
李华杰马丽梅
关键词:能源投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