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20111185)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江晓兵梁德张顺聪晋大祥姚珍松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椎体
  • 5篇椎体强化
  • 2篇骨水泥
  • 2篇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过伸位
  • 1篇学法
  • 1篇血功能
  • 1篇压缩骨折
  • 1篇研究生学习
  • 1篇疏松性
  • 1篇水泥
  • 1篇水泥量
  • 1篇体积
  • 1篇体积比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椎体压缩
  • 1篇椎体压缩骨折

机构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张顺聪
  • 5篇梁德
  • 5篇江晓兵
  • 4篇姚珍松
  • 4篇晋大祥
  • 4篇杨志东
  • 3篇唐永超
  • 3篇丁金勇
  • 1篇郭丹青
  • 1篇黄伟权
  • 1篇莫凌
  • 1篇周广全
  • 1篇庞智晖
  • 1篇李永贤
  • 1篇李大星
  • 1篇黄宏伟

传媒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Ⅲ期Kümmell′s病的过伸位CT分型及其意义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Ⅲ期Kümmell′s病的过伸位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11例Ⅲ期Kümmell′s病患者,男2例,女9例,年龄54~87岁,平均71.4岁。单节段10例,其中T12 5例,L1 1例,L2 3例,L4 1例;双节段(T11、L1)1例。根据术前过伸位CT多平面重建检查中病椎塌陷的复位程度是否≥50%及继发性椎管狭窄是否解除,将患者分为可复型(A型)、难复型(B型)。参考Denis三柱学说的前中柱定义(椎体前1/2为前柱、后1/2为中柱),将A型分为两个亚型,骨折椎后方骨折块前后径与椎体前后径之比≥1/2者定义为可复、骨折稳定型(A1型),<1/2者定义为可复、骨折不稳定型(A2型)。A1型采用过伸体位下椎体强化术,A2型采用过伸体位下原位固定融合、病椎强化术,B型针对责任椎体选择后路截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和病椎局部矢状面Cobb角,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根据过伸位CT分型标准分型,A1型5例,A2型3例,B型3例。椎体强化术中2例(A1型1例,A2型1例)发生椎间隙内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不适。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3级的B型患者术后出现右心衰竭、房颤,经积极内科处理后病情稳定。随访6~33个月,平均18个月。每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Ⅲ期Kümmell′s病患者根据过伸位CT病椎复位情况可分为A1型、A2型和B型,根据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张顺聪江晓兵梁德唐永超杨志东晋大祥姚珍松丁金勇
关键词:截骨矫形术
经皮椎体强化术中注入骨水泥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利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比椎体强化术及经椎弓根穿刺活检两种技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时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纳入术前凝血功能无障碍的患者共58例,其中行椎体强化术45例(A组)、经椎弓根穿刺活检13例(B组),所有患者均在穿刺后测定凝血功能及纤溶组合,其中两组在注入骨水泥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各项凝血相关指标,以分析手术操作及骨水泥注入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影响规律。结果 A组在注入骨水泥后D-Dimer均值高于参考值,并且逐渐升高,除在注入骨水泥1 h后和3 h后测量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以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相互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B组术后D-Dimer均值无显著升高(P>0.05)。所有患者术后其余指标均未超出参考范围。结论经椎弓根穿刺活检术对患者凝血功能未见显著影响,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行经皮椎体强化术注入骨水泥时会出现D-Dimer值升高,骨水泥可能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
江晓兵姚珍松梁德黄宏伟张顺聪晋大祥杨志东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凝血功能
仿真模型模拟操作联合模块式教学法在研究生学习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仿真模型模拟操作联合模块式教学法在研究生学习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椎体强化术的标准化模块式操作步骤,在高年资医师带教下,对骨科专业22名临床研究生进行详细讲解操作要领和见习观摩,然后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根据最末次实际操作评分评判效果。结果:22名研究生中10人操作规范、步骤正确、完成手术满意、回答问题准确,优秀率达45.45%,10人良好,良好率45.45%,优良率达90.9%。结论:仿真模型模拟操作联合模块式教学法,使研究生们能直观的按模块化步骤模拟椎体强化术实施步骤,有利于他们快速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方法,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姚珍松唐永超江晓兵梁德张顺聪晋大祥丁金勇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
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体积及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建立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量与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并验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2012年1月~3月共有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椎体强化术(14个椎体),均使用标准化定量推注管道注入骨水泥,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准确记录骨水泥量,将他们记录的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术后对患者手术节段进行CT薄层扫描,再将CT数据输入Mimics软件,利用Mimics软件计算测量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及椎体体积,并计算出椎体内骨水泥/椎体的体积比,将2名检测者计算出的骨水泥量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将计算出的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准确性。并对2名不同检测者按照同样操作流程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及椎体体积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可靠性。结果:12例患者(14个椎体)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2名医师记录的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为4.99±0.60ml,检测者A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1±0.61ml、26.66±2.93ml,检测者B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2±0.59ml、26.64±2.92ml,检测者A及B测量出骨水泥体积的平均值(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为5.02±0.60ml,椎体内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为0.19±0.03(0.13~0.23)。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水泥估计量及椎体体积计算量在2名不同检测者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mics软件可精确计算椎体内骨水泥量,并测量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椎体强化术骨水泥量的相关研究。
江晓兵黄伟权庞智晖周广全梁德晋大祥姚珍松杨志东张顺聪丁金勇
关键词:骨水泥MIMICS软件
应用过伸位CT重建预判椎体强化术治疗Ⅲ期可复型kümmell's病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过伸位CT重建在经皮强化术治疗Ⅲ期可复型kümmell's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Ⅲ期可复型kümmell's病患者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59~88岁,平均(74.6±9.2)岁。其中T(10)1例,T(11)3例,T(12)8例,L(1)5例,L(2)1例,L(4)1例。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过伸位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第7天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及中间高度、病椎局部矢状Cobb角,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出现少量骨水泥椎间隙渗漏,2例沿椎体前方骨壁裂隙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42个月,平均(22±13.5)个月。术后第7天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椎体高度得到恢复,后凸畸形角度显著改善,VAS及ODI评分明显下降(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3例患者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再次行椎体强化术后痊愈。结论 应用过伸位CT重建预判Ⅲ期可复型kümmell's病,对指导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Ⅲ期kümmell's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唐永超张顺聪梁德杨志东江晓兵李大星李永贤莫凌郭丹青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