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06py01-18)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6
相关作者:黄永坤刘华李海林杨武鲁萍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荧光
  • 6篇荧光定量
  • 6篇患儿
  • 5篇肠道
  • 3篇酶链反应
  • 3篇菌群
  • 3篇肺炎
  • 3篇肠道菌群
  • 2篇动态检测
  • 2篇多聚
  • 2篇多聚酶
  • 2篇新生儿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双歧杆菌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轮状
  • 2篇轮状病毒

机构

  • 10篇昆明医学院第...
  • 3篇云南省第二人...
  • 2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10篇黄永坤
  • 8篇刘华
  • 6篇李海林
  • 4篇杨武
  • 4篇王艳丽
  • 4篇鲁萍
  • 4篇周丽芳
  • 4篇刘梅
  • 3篇段晶
  • 3篇姚萍
  • 2篇贺湘英
  • 2篇徐静
  • 2篇梁琨
  • 2篇张瑛
  • 2篇李利
  • 2篇曹志琅
  • 1篇何雯
  • 1篇赵亚玲
  • 1篇杨娟
  • 1篇娄俊丽

传媒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幼儿肺炎患儿肠道乳酸杆菌的变化
目的:研究肺炎患儿治疗期间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16SrRNA/DNA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临床细菌定量分析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1)提取23例健康...
王艳丽姚萍黄永坤刘华鲁萍徐静周丽芳
关键词: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肺炎肠道菌群
文献传递
出生早期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动态检测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了解出生1周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16S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40例足月儿和40例早产儿生后第1(>12h)、4、7天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生后第1、4、7天足月儿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数量(拷贝数/g湿便)的对数值分别为6.52±0.52、8.30±0.48、8.8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87,P<0.01);早产儿分别为6.28±0.44、6.97±0.48、7.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1,P<0.01);相同日龄两组间比较,第4、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13.98,P均<0.01)。结论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建立呈动态变化,早产儿落后于足月儿。
黄永坤曹志琅杨武刘华梁琨李利贺湘英
关键词: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
16S rRNA/DNA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肺炎婴幼儿肠道菌群变化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肺炎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16S rRNA/DNA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在临床细菌定量分析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提取23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和23例肺炎患儿(观察组)治疗后粪便标本的细菌DNA,测量和比较二组标本细菌的吸光度(A)260值;采用16S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二组粪便标本中的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第1、3、7天的粪便标本中细菌的A260值分别为(3381.2±817.2)mg/L、(1643.5±498.4)mg/L、(859.6±165.2)mg/L、(1263.8±337.3)mg/L;健康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第1、3、7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观察组患儿治疗第1、3、7天和健康对照组的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拷贝数/g湿便)的对数值分别为(5.19±0.48)、(6.94±0.66)、(6.05±0.57)和(9.13±0.53);大肠杆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是(6.99±1.17)、(7.38±1.08)、(6.76±1.17)、(7.52±0.44),健康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结论肺炎患儿随治疗时间长短菌群数量有差异;16S 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细菌定量分析中是切实可行的。
王艳丽刘华姚萍鲁萍徐静周丽芳黄永坤
关键词: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肺炎肠道菌群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36名HDMTX化疗前后ALL患儿及36名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粪便标本,并提取目标细菌DNA。用细菌的16SrRNA/DNA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引物,行常规PCR完成细菌的定性,然后取准确定量的2种细菌DNA,经系列稀释后做荧光定量PCR,制作出标准曲线,待测样品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并和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获得各样品中2种细菌的量。结果ALL组HDMTX化疗前1d、化疗后第3、7天和对照组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7.24±0.33)拷贝数/克湿便、(6.00±0.27)拷贝数/克湿便、(6.59±0.33)拷贝数/克湿便和(9.49±0.41)拷贝数/克湿便;而大肠杆菌数量的对数值,ALL组化疗前1d、化疗后第3、7天和对照组的分别是(6.62±0.42)拷贝数/克湿便,(5.96±0.42)拷贝数/克湿便,(7.02±0.41)拷贝数/克湿便,(7.52±0.43)拷贝数/克湿便。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对照组均较ALL组高(F:739.61,88.67,P均〈0.01)。ALL组化疗前和后,大便标本中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化疗第3天下降最明显,第7天有所回升。结论(1)HDMTX化疗方案对ALL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影响,化疗后数量显著下降;(2)ALL患儿肠道菌群和健康儿童相比,益生菌明显减少。
杨武刘华段晶张瑛黄永坤何雯鲁萍李海林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甲氨蝶呤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PCR检测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肠道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量的变化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和健康儿童进行比较。从微生态的角度分析HDMTX化疗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互关系,为微生态制剂用于HDMTX化疗副作用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并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以便推广应用。方法收集36例HDMTX化疗前后ALL患儿及36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粪便标本,并提取目标细菌DNA,用分子生物学专用分光光度仪进行DNA的A值测量。用细菌的16S rRNA/DNA序列设计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引物,行常规PCR完成细菌的定性,然后取准确定量的两种细菌DNA,经系列稀释后做荧光定量PCR,制作出标准曲线,待测样品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并和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获得各样品中两种细菌的量。结果HDMTX化疗ALL患儿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患儿化疗前1天、化疗后第3天、化疗后第7天和对照组儿童的粪便标本中细菌的A260值分别为(2436.3±768.6)、(1496.5±577.1)、(1966.6±598.3)和(3479.3±870.5)ng/μl;患儿化疗前1天、化疗后第3天、化疗后第7天和对照组的肠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8.10±0.43)、(6.73±0.45)、(7.45±0.43)和(9.12±0.50)ng/μl,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是(6.62±0.4)、(5.96±0.42)、(7.02±0.42)和(7.52±0.43)ng/μl。对照组和ALL组,ALL组化疗前和后,大便标本中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对数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HDMTX化疗ALL患儿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在HDMTX化疗治疗过程中,采用微生态制剂,调整细菌比例,使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尽快恢复正常是必要的。16S 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细菌定量分析中切实可行。
段晶刘华杨武黄永坤张瑛刘梅鲁萍李海林
关键词:荧光定量甲氨喋呤大肠埃希菌
2007年至2008年昆明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特征的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4)基因的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在2007年和2008年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96例秋冬季腹泻患儿中,随机选取轮状病毒阳性的12例(其中2007年6例,2008年6例)患儿粪便标本,采用RT-PCR扩增NSP4基因,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用DNAassist软件对核苷酸序列进行翻译,并用Clustal-mp软件与Genbank Datebase中的4株人RV(Wa、KUN、AU-1、Hoch)i、3株动物RV(EW、OSU、SAl)l和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的流行株的NSP4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选取的2007年6份和2008年6份样本均可以扩增出NSP4的全长片段,测序表明:2007年6份样本中有5株属于Wa株,1株属于KUN株;2008年6份样本中也有5株属于Wa株,1株属于KUN株.10株Wa株与来自GenBank Database的4株人RV(Wa、KUN、AU-1、Hoch)i和3株动物RV(EW、OSU、SAl)l同源性分别为96.3%、85.3%、84.7%、95.1%和57.7%、92%、82.8%,与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的流行株同源性均在95%以上;2株KUN株与以上来自GenBank Database的标准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5.3%、98.2%、82.8%、85.9%、60.1%、85.3%、94.3%,和其他地区流行株的同源性为85%左右;(2)以Wa株为参考,10株Wa株的NSP4基因变异发生在第34位氨基酸,第76位氨基酸,第141位氨基酸,第145位氨基酸,第161位氨基酸和第169位氨基酸;以KUN株为参考,2株KUN株的NSP4基因变异仅在第87位氨基酸和第140位氨基酸.结论 2007年和2008年昆明地区流行株NSP4基因为Wa组和KUN组,以Wa组为主.
刘梅杨娟赵亚玲侯宗柳戚勤周丽芳黄永坤
关键词:轮状病毒NSP4基因
住院8天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研究住院1~8d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1)提取4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观察组)住院1~8d和4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粪便标本的细菌DNA,测量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标本细菌的DNA-A240值;(2)采用16S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1)粪便标本中细菌的DNA-A240值分别为:对照组d0(3605.9±1096.9)ng/μl,观察组治疗前1天d1(2225.9±616.1)ng/μl,治疗第3~4天d2(1780.3±547.4)ng/μl,治疗第7~8天d3(2055.6±570.2)ng/μl;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以及观察组治疗不同时期相比,d0与d1差异有显著性(P〈0.05),d1与d2差异有显著性(P〈0.05),d1与d3差异有显著性(P〈0.05),d2与d3差异无显著性(P〉0.05);(2)粪便标本中3种细菌量的对数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在治疗第3—4天较低,第7—8天有所回升;大肠埃希菌的对数值亦有减少,治疗第3—4天较低,但第7~8天没有明显回升。结论(1)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总DNA-A260量和健康儿童相比有减少;(2)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量与正常儿童相比有下降,治疗的第7天有回升的趋势。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益生菌数量减少可能影响其发病和转归。
娄俊丽黄永坤刘梅刘华李琪李海林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肠道菌群荧光定量PCR
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肠道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肠道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变化,并与同年龄段同性别的健康儿童进行比较。为采用微生态制剂防治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提取目标细菌 DNA,测量和比较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标本细菌的 DNA-D(260)值;应用细菌的16S rRNA/DNA 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引物,行常规 PCR 完成细菌定性;然后取标准定量的两种细菌 DNA 经一序列稀释后行荧光定量 PCR,并制成标准曲线;将待测标本同样行荧光定量 PCR 后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得出标本中两种细菌含量。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后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F=50.78,P<0.01);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拷贝数/克湿便)的对数值,患儿治疗第1天为7.10±0.59,治疗第3天为6.03±0.51,治疗第7天为6.34±0.52,健康儿童为9.48±0.4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大肠杆菌数量的对数值,患儿治疗第1天为6.74±0.38,治疗第3天为6.13±0.35,治疗第7天为7.08±0.40,健康儿童为7.54±0.4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比健康组低。因此在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时采用微生态制剂,调整细菌比例,改善肠道内环境,使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尽快恢复正常。[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0):853-857]
姚萍王艳丽黄永坤刘华鲁萍徐静周丽芳李海林
关键词:肺炎肠道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昆明地区2006年秋冬季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对昆明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RV)腹泻进行P和G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对象为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的腹泻患儿共973例,收取粪便标本60份,临床诊断标准参照文献,收集每例腹泻患儿临床资料。进行RV的RNA提取及VP7和VP4血清型分型实验。采用ELISA方法检测60份粪便标本,A组RV阳性样本为40份,阳性率为66.7%;RV阳性样本患儿年龄为6~36月龄,
王艳丽刘梅刘华黄永坤段晶李海林周丽芳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基因分型秋冬季节ELISA方法分子流行病学A组轮状病毒
16S rRNA/DNA-PCR对初生新生儿肠道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动态检测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新生儿生后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16S 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40例足月儿和40例早产儿生后第1(>12h)、4、7天粪便标本中的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日龄足月儿粪便标本中乳酸杆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5.50±0.81、6.87±0.81、9.20±0.87,早产儿分别为4.89±0.46、6.05±0.46、8.06±0.18;不同日龄足月儿粪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6.49±0.40、7.59±0.58、7.15±0.55,早产儿分别为6.32±0.51、7.39±0.78、7.05±0.63;2种细菌对数值分别在组间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内行配对t检验,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建立是动态变化的,个体间差异受多因素影响,早产儿落后于足月儿。
杨武刘华曹志琅梁琨李利黄永坤贺湘英李海林
关键词:新生儿荧光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