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2B30611)

作品数:4 被引量:71H指数:4
相关作者:黄文华吴涛李华李鉴轶戴景兴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三维重建
  • 2篇图像
  • 1篇虚拟中国人
  • 1篇腰椎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建模
  • 1篇软件系统
  • 1篇松质骨
  • 1篇图像处理
  • 1篇图像数据
  • 1篇配准
  • 1篇颞骨
  • 1篇鼻部
  • 1篇CT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作者

  • 2篇黄文华
  • 1篇原林
  • 1篇魏永祥
  • 1篇罗述谦
  • 1篇韩耀萱
  • 1篇夏寅
  • 1篇钟世镇
  • 1篇张美超
  • 1篇赵媛媛
  • 1篇田捷
  • 1篇彭浩
  • 1篇樊继宏
  • 1篇周果宏
  • 1篇唐雷
  • 1篇王明炎
  • 1篇韩德民
  • 1篇刘畅
  • 1篇戴景兴
  • 1篇李希平
  • 1篇李鉴轶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数据图像处理被引量:33
2003年
目的 :运用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数据集 ,测试图像处理软件对数据集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分割及有限元建模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等间距抽取、格式转换、图像分割、三维重建、三维显示及有限元建模等方法对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 (VCH—F1)部分数据集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编辑了几种数据版本 ;实现了图像分割 ;重构了冠状面图像及矢状面图像 ;将静态显示制成动画 ;实现了实时三维显示 ;建立了基于CT图像的局部有限元模型。结论 :虚拟人体女性一号数据集的不同压缩、格式转换能满足形态学三维重建、图像分割、实时三维显示的要求 ;CT、MRI和切削图像分割重建的骨骼模型可进行有限元建模研究。
原林黄文华唐雷戴景兴李鉴轶吴涛刘畅樊继宏张美超韩耀萱罗述谦李华田捷钟世镇
关键词:图像处理有限元建模
基于虚拟中国人数据集的鼻部及颞骨解剖结构三维重建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为可视化虚拟人体模型鼻部及颞骨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探索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利用3D-Slicer软件进行鼻部及颞骨部分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对单层图片进行图象分割及提取,处理后的体数据导入3D-Slicer,选择阈值进行进一步的图像分割,产生感兴趣区的标志图,进而重建出组织结构的三维表面模型。结果:成功重建了四组鼻窦,鼻中隔,中下鼻甲,颞骨,鼓室,乳突气房,乙状窦,颈内动脉的三维表面模型,并可显示不同结构间的毗邻关系与空间定位。结论:基于中国第一号虚拟人数据集,用3-D软件可以实现鼻部颞骨部分解剖结构三维可视化,便于对该部解剖结构的观察和理解。
李希平夏寅韩德民魏永祥赵媛媛周果宏
关键词:三维重建鼻部颞骨
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松质骨图像数据的配准与三维重建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研究从虚拟人体数据集中松质骨连续切片图像的分割、配准、及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方法:利用现有的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数据集中腰椎和股骨部分解剖连续切片数据集,用基于外置标记点和分割-计数法两种方法进行参数计算,依参数对图像进行刚体变换完成配准,将配准后的切片图像输入二维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割,提取感兴趣区域后输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后的松质骨三维立体图像呈均匀、致密的立体网状结构,骨小梁连接清晰可见。结论:利用现有软件及技术可重建虚拟人体的精细结构。
刘文军钟世镇
关键词:虚拟中国人松质骨配准三维重建
应用Dextroscope软件系统三维重建腰椎及其相关结构的可视化模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利用Dextroscope软件系统重建腰椎及其相关结构的可视化模型。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4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资料来源为国家863虚拟中国人项目课题组采集的"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数据集。螺旋CT(Siemens Somatom Plus4型,西门子)。②实验方法:采用螺旋CT对中国女1号数字人数据集进行轴位断面扫描,扫描技术参数为电压123.0kV,电流260.0mA,扫描层厚1.0mm,进床速度与层厚同步,1mm/s,螺距为1,连续扫描。扫描范围自第10胸椎至第5腰椎。把CT数据导入Dextroscope软件系统,并转换为8-bit格式,删除图像中多余的部分,缩小数据集,调节对比度。把数据加载到虚拟现实环境中,实现CT数据的可视化,分别对腰椎、竖脊肌、腰大肌、腰方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重建,并赋予不同的颜色。重建各部分后将其合成到一个操作界面上。③实验评估:观察脊柱及其相关结构三维重建的结果。结果:重建的脊柱及其相关结构图像能精确显示其三维空间结构,亦能沿任一轴完成连续旋转,并可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及任意方位剖面的实时虚拟切割。结论:采用Dextroscope软件重建的三维图像成功地实现腰椎及其相关结构的可视化,反映了数字人腰椎部的解剖结构。
黄文华彭浩王明炎姜楠
关键词:腰椎三维重建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