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3050)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吴鹏方林张坤李晓红吴海虹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介孔
  • 4篇纳米
  • 3篇氧化硅
  • 3篇介孔二氧化硅
  • 3篇二氧化硅
  • 3篇催化
  • 2篇氧化性
  • 2篇纳米球
  • 2篇孔道
  • 2篇环氧化
  • 2篇环氧化性能
  • 2篇AU
  • 1篇生物柴油
  • 1篇树枝状
  • 1篇双金属
  • 1篇双模板法
  • 1篇酸催化
  • 1篇碳材料
  • 1篇微球
  • 1篇烯烃

机构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吴鹏
  • 2篇张坤
  • 1篇吴海虹
  • 1篇彭洪根
  • 1篇王振东
  • 1篇王江干
  • 1篇马晓静
  • 1篇李晓红
  • 1篇陈丽
  • 1篇徐乐
  • 1篇张里艳
  • 1篇方林

传媒

  • 3篇第18届全国...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孔道结构调变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宏量化制备
利用简单的软模板水热合成策略实现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MSNs)的公斤级合成,并且具有stellate(ST)、raspberry-like(RB)和worm-like(WO)三种任意调变的孔道结构。基于二氧化硅的溶胶...
马晓静张坤吴鹏
文献传递
Au/TS-1@Mesosilica双功能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丙烯直接环氧化性能被引量:2
2012年
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微孔介孔复合核壳结构钛硅分子筛TS-1@Mesosilica(TS-1@MS),核为MFI结构钛硅分子筛TS-1,壳层为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为模板剂组装形成的介孔氧化硅.壳层氧化硅具有三维蠕虫状孔道结构,有利于微孔和介孔部分的连通及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通过沉积沉淀法将金纳米粒子负载在壳层介孔孔道,和TS-1中的钛活性中心协同,形成适合于C3H6和H2、O2直接气相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PO)的双功能催化材料.实验结果表明,Au/TS-1@MS在空速8000 mL g 1h 1、温度473 K条件下连续反应132 h,活性和选择性没有明显下降,丙烯转化率保持在3.7%左右,PO选择性87%以上.
彭洪根徐乐张里艳王江干王振东陈丽吴鹏
双模板法合成具有发散状结构的介孔硅球
<正>具有发散状孔道结构的介孔硅球由于其特殊的孔道结构在吸附、催化以及药物的传输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利用强/弱模板剂效应,我们成功实现了公斤级的具有发散状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球的合成,同时通过在合成体系中添加不同...
虞叶骏张坤吴鹏
文献传递
树枝状(Dendrimer-like)孔道结构的介孔纳米碳球(MCNs)的可控合成及其酸催化性能的研究
发散状孔道结构的介孔纳米碳球(Dendrimer-like MCNs)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特性,如高比表面积、大孔容、易调变的颗粒尺寸等,在催化科学、生物医药、环保、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利用我们最近发展...
姜淑华邢俊玲逄俊玲刘鹏程张坤
关键词:酸催化
文献传递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形成机理及其负载Au/Ag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研究
<正>具有发散状孔道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球(DMSNs)由于其特殊的孔道结构在催化、吸附、分离、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1]通过'可控强/弱自组装相互作用'机制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具有发散状孔道结构的介孔二...
邢俊玲姜淑华逄俊玲薛青松张坤
文献传递
含钛介孔纳米硅球的原位合成及其烯烃环氧化性能的研究
<正>尺寸小于200 nm的介孔硅球由于短的扩散路径和易于接触的反应活性中心在催化反应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由于过渡杂金属原子易于水解的特性,原位合成的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含钛纳米介孔硅球尚未见报道。原位合成含钛介孔...
逄俊玲姜淑华邢俊玲宁田雨张坤
关键词:烯烃环氧化
文献传递
磺酸基团功能化的碳-硅介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柴油绿色合成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化学浸渍法将蔗糖负载到 SBA-15 介孔材料孔道内部, 高温炭化形成的多聚苯环经发烟硫酸气相磺化处理后, 得到磺酸基团功能化的新型碳-硅介孔复合材料. 发烟硫酸气相磺化处理是该材料合成的关键步骤. 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结果表明, 碳-硅介孔复合材料经磺酸化处理保持了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 热重、傅里叶变换的红外光谱及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结果证明, 磺酸功能基团成功的嫁接于碳-硅介孔复合材料孔道的内表面, 反应活性中心为 Br?nsted 酸, 酸密度在 0.09~0.70 mmol/g 可以有效调变. 当碳负载量为 35% 时, 该复合材料在生物柴油的绿色合成中显示出最优的催化性能, 且可重复使用 3 次以上.
方林张坤李晓红吴海虹吴鹏
关键词:固体酸碳材料生物柴油介孔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