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21002)
- 作品数:20 被引量:59H指数:4
- 相关作者:石炳毅肖漓孔祥瑞刘志佳高钰更多>>
-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解放军309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肾移植受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评估其与移植物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横断面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接受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肾功能恢复稳定33例受者为移植组,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肾衰竭(CRF)的患者65例为CRF组,3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连续监测移植组在肾移植术前及术后3、7、14、21 d的血清Hcy和Scr水平,比较肾移植前后血清Hcy水平的变化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CRF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为(25±10)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μmol/L和移植组稳定期的(15±9)μmol/L,移植组的血清Hcy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RF组、移植组和对照组的Scr水平分别为(708±302)μmol/L、(98±23)μmol/L、(72±18)μmol/L,CRF组的Scr水平明显高于移植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RF组、移植组和对照组的BUN水平分别为(18.1±5.9)mmol/L、(10.9±5.3)mmol/L、(4.9±1.3)mmol/L,CRF组的BUN水平明显高于移植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移植组BUN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移植组患者肾移植术后随着肾功能好转,Scr和血清Hcy水平逐渐降低,其中术后14 d血清Hcy水平降至最低(15±5)μmol/L,与术前的(25±10)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内,移植组肾移植受者的血清Hcy水平与Scr水平呈正相关(r=0.761,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的血清Hcy水平与移植肾功能相关,联合检测血清Hcy与肾功能指标对预防高Hcy血症和早期评估移植物功能有一定指导意义。
- 孔祥瑞肖漓刘志佳高钰毕丽丽石炳毅
- 关键词:肾移植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肌酐血尿素氮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在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移植后细菌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间79例受者纳入研究,术后受者均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依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CMV感染组(17例)以及无感染的功能稳定组(20例)。CMV感染的诊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前后受者外周血CD64指数和T淋巴细胞绝对值,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结果功能稳定组、细菌感染组和CMV感染组术前外周血白细胞、CD3’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稳定组术后3个月、细菌感染组和CMV感染组感染时受者外周血的白细胞、CD3’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即CMV感染组绝对值均低于功能稳定组和细菌感染组,而细菌感染组高于功能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前以及术后1、3、7和14d时3组受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为4.087±1.485,与功能稳定组术后3个月时的1.031±0.41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与CMV感染组感染时的1.694±0.801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MV感染组感染时与功能稳定组术后3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预测细菌感染的最适cutoff值为1.51,其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86.5%,曲线下面积(AUC)为0.91。CD64指数预测CMV感染的最适cutoff值为1.48,其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0.0%,AUC为0.76。结论CD64指数可以作为诊断肾移植受者细菌感染的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 肖漓何秀云周文强魏玉香樊文梅高钰马锡慧孔祥瑞韩永许晓光黄海燕王新颖石炳毅
- 关键词:肾移植CD64流式细胞术
- 调节性B细胞与器官移植被引量:1
- 2015年
- 调节性免疫细胞网络是目前移植免疫领域研究热点内容之一,其中调节性B细胞(Breg)是新近发现的一群具有负向调节功能的B细胞。目前研究认为,Breg具有表型多样性的特点,主要通过产生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以及自然抗体等发挥负向调节作用。Breg还有促进调节性T细胞增殖的功能,具有诱导器官移植术后免疫耐受和维持耐受状态的作用。B细胞参与器官移植反应的机制复杂,应将Breg与效应性B细胞区别对待,且如何调控效应性B细胞与有潜在免疫抑制功能的Breg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 宋继勇石炳毅
- 关键词:器官移植调节性B细胞免疫耐受排斥反应
-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诱导免疫耐受的重要细胞被引量:2
- 2015年
-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是一种功能较为特殊的DC,可以通过胞质内Toll样受体(TLR)识别病毒RNA或细菌非甲基化DNA,产生大量1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免疫过程,同时p DC可以提呈抗原给T细胞,诱导CD8+细胞毒T细胞和CD4+效应T细胞分化并决定其反应类型,是联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细胞。p DC的共刺激分子表达谱与经典的DC(c DC)不同,其活化性共刺激分子表达较少,刺激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较弱,有利于诱导CD4+或CD8+调节性T细胞,对于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p DC的发生、发育和功能特点以及近年来在诱导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进展。
- 刘志佳肖漓孔祥瑞石炳毅
- 关键词:免疫调节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耐受器官移植
- 供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导致移植肾失功的首要原因,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诊断移植肾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必要因素之一。因此,DSA检测方法的选择、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AMR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器官移植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移植免疫学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对DSA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特别是应用Luminex-单抗原微珠法检测DSA的意义、技术优势及不足进行综述。
- 匡国杰石炳毅肖漓
- 关键词:肾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当前首选治疗手段仍为手术治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全身化疗方案可推荐为不可切除IC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新辅助治疗联合肝移植方案的提出为肝移植治疗ICC开拓了新的治疗前景.此外,放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也是综合治疗ICC的重要组成部分.
- 罗梦超丁超峰吴健郑树森
- 关键词:胆管肿瘤治疗学预后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构建评估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之间77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住院患者与95例同期内未发生肝癌破裂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找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评估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风险。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到大量腹水、肝硬化、肿瘤突出肝脏表面、最大肿瘤的长径≥5 cm这4项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绘制所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862( P<0.05)。结论:最大肿瘤长径≥5 cm、肿瘤突出肝脏表面、肝硬化、中到大量腹水是原发性肝癌发生自发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四项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有效评估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发生的风险。
- 吴健童荣亮丁超峰周杰许晓锋王伟林徐骁郑树森
- 关键词:肝肿瘤LOGISTIC回归
- 外周血标本处理方法和时间影响可溶型CD100的水平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血清和血浆标本不同处理方法和时间对外周血可溶型CD100(sCD100)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未加促凝剂血清采血管、含硅化涂层促凝管以及肝素抗凝管、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分别在凝血1、4、8 h,分别收集2种血清收集管内血清标本。采用ELISA检测标本中sCD100水平,比较不同标本和时间处理对sCD100检测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抗凝剂处理后的血浆标本中,sCD100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血清标本sCD100水平明显高于血浆标本。使用促凝剂血清sCD100水平高于无促凝剂血清sCD100水平。在室温条件下,血清标本随着凝血时间的延长,sCD100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血清中sCD100水平显著高于血浆,处理时间延长可引起血清sCD100水平进一步增高。在定量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膜分子的可溶型标志物时,应注意标本收集过程中的标准化。
- 刘志佳张春梅李琦肖漓孔祥瑞许晓东石炳毅
- 关键词:血清血浆酶联免疫吸附法
- 趋化性细胞因子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患者21例[分为急性排斥反应(AR)组(n=11)、功能稳定组(F组,n=10)]和健康志愿者10例(C组,n=10)。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1、7、14、28天以及排斥反应发生时应用流式微球捕获技术(CBA)检测患者血浆中单核趋化蛋白-1(MCP-1)、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NATES)、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1(NAP-1/IL-8)、IFN-γ诱生单核因子(MIG)和IFN-γ诱导蛋白-10(IP-10)的表达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趋化细胞因子与肌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志愿组相比,肾移植患者术前MCP-1、MIG、IP-10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和RANTES无明显差异(P>0.05)。AR发生时,AR组患者的MCP-1、IL-8、MIG、IP-10与F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RANT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趋化性细胞因子与肌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IL-8和MIG与肌酐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96、0.6245(P<0.01)],MCP-1、RNATES、IP-10与肌酐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趋化性细胞因子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肾移植术后应监测其变化情况。
- 肖漓何秀云周文强樊文梅魏玉香王新颖高钰马锡慧孔祥瑞韩永许晓光黄海燕石炳毅
- 关键词:炎症趋化因子类肾移植移植物排斥
-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无创诊断进展及展望被引量:3
- 2015年
- 迄今为止,肾移植仍然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优选手段。随着对移植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进展及预后不断的深入了解,新型免疫抑制剂层出不穷。近年来移植界的趋势是更加强调治疗手段、药物种类及剂量等的个体化,在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同时确实提高了对受者和移植物的中短期疗效。然而仅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是难以精确把握个体的用药,控制药物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受者的远期疗效。
- 石炳毅肖漓
- 关键词:移植排斥反应终末期肾病无创诊断急性排斥反应药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