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208ZX080022003)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孙风丽奚亚军刘曙东徐开杰王勇锋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2篇普通小麦
  • 2篇成熟胚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原核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早衰
  • 1篇生化
  • 1篇特异性表达
  • 1篇胚性
  • 1篇胚性愈伤
  • 1篇胚性愈伤组织
  • 1篇品种(系)
  • 1篇种子
  • 1篇组织特异性
  • 1篇组织特异性表...
  • 1篇小麦种
  • 1篇小麦种子
  • 1篇麦区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刘曙东
  • 4篇奚亚军
  • 4篇孙风丽
  • 3篇徐开杰
  • 2篇王勇锋
  • 1篇卜斌
  • 1篇崔桂宾
  • 1篇张超
  • 1篇汤益
  • 1篇杨国玉

传媒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早衰鉴定指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探索小麦抗早衰性的早期鉴定指标,采用种子萌发试验比较了不同抗早衰类型的33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萌发种子的芽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种子根数、根系活力、种子贮藏物质转运率、总鲜重、总干重、根芽干重、干物质含量等指标与抗早衰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萌发种子的芽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种子根数、根系活力、总鲜重及根芽干重等7项指标均与小麦抗早衰性无明显相关性;萌发种子的总干重、干物质含量与小麦抗早衰性有部分相关性,但不能准确区分抗早衰型和典型早衰型品种(系);种子贮藏物质转运率能较好区分不同抗早衰类型的小麦品种,可作为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早衰性的鉴定指标。
卜斌徐开杰王勇锋孙风丽刘曙东奚亚军
关键词:小麦干物质含量
黄淮麦区部分普通小麦品种(系)高频再生基因型的筛选被引量:2
2014年
以79个品种的小麦成熟胚为材料,用切碎处理的方式对参试基因型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统计出愈率、胚性愈伤率、褐化率、分化率和成苗率并筛选出高频再生基因型。结果表明,出愈率与胚性愈伤率、褐化率、分化率、成苗率均无相关性。胚性愈伤率与分化率、成苗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与成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褐化率与分化率、胚性愈伤率呈显著负相关。在供试的79个小麦品种中再生成苗率大于20%的有8个基因型分别是西农2611、XNS150、XN60、XNYS3、XNZK4、XN105、XNZK10和西农1376,参考愈伤组织出愈率和褐化率等指标筛选出XNZK4,XNS150,XN60,XNYS3,XN105,XNZK10和西农1376等小麦品种作为小麦转基因成熟胚受体材料。
汤益徐开杰孙风丽刘曙东奚亚军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基因型
胚性愈伤率不同的普通小麦成熟胚生化及形态特性的差异被引量:1
2016年
胚性愈伤率直接决定组织培养中植物再生的效率。为探究胚性愈伤率诱导效果不同的普通小麦成熟胚之间的差异性,以根据胚性愈伤率诱导效果高低所取得的共10种小麦基因型的成熟胚为材料,分别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纤维素、谷胱甘肽和游离氨基酸5种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利用实体显微镜和石蜡切片的方法分别观察10种小麦基因型成熟胚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两类小麦成熟胚的可溶性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可溶性糖、谷胱甘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两者间差异并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小麦成熟胚胚性愈伤率与纤维素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对外部形态进行的观察中,发现两类小麦成熟胚的高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内部结构进行的观察中,并未发现两类小麦成熟胚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雒盼妮王志成王勇锋崔桂宾张舒梦杨国玉孙风丽张超刘曙东奚亚军
关键词:普通小麦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
小麦TaSPL17基因的克隆、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原核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具有SBP结构域的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蛋白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小麦基因TaSPL17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普通小麦品种‘小偃22’中克隆得到TaSPL17基因全长CDS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1 158bp,编码38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40.25ku,理论等电点为9.12。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TaSPL17在小麦根、茎基部、叶片、幼穗中均有表达,在幼穗和茎基部中表达量最高,根次之,在叶片中表达量最少,表明TaSPL17基因可能与小麦的分蘖和穗部的发育有关。将基因TaSPL17与载体pGEX6P-1连接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GEX6P-1-TaSPL17,然后将其转入大肠杆菌DH5α并对诱导表达的时间、IPTG浓度、温度进行优化,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GST标签的TaSPL17在温度37℃,IPTG浓度为0.4mmol/L,诱导3h后表达量最大,有助于进一步纯化TaSPL17蛋白质。
张铁怀徐开杰刘曙东奚亚军孙风丽
关键词:组织特异性表达原核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