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9B08-13)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刘淑芝杜茂波李军红金日显杨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巴布剂
  • 2篇小檗
  • 2篇小檗碱
  • 2篇黄连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巴马汀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药效学研究
  • 1篇液相
  • 1篇镇痛抗炎
  • 1篇镇痛抗炎作用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放
  • 1篇透皮
  • 1篇烯酸

机构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6篇杜茂波
  • 6篇刘淑芝
  • 3篇梁日欣
  • 3篇王岚
  • 3篇殷小杰
  • 3篇金日显
  • 3篇王彦礼
  • 3篇杨庆
  • 3篇李军红
  • 1篇康琛
  • 1篇李曼玲
  • 1篇杨伟鹏
  • 1篇王怡薇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成药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面心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巴布剂基质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优化巴布剂基质处方。方法:采用面心设计,考察自变量卡波姆、聚丙烯酸钠、交联剂等因素对因变量初黏力的影响,拟合二次多项式方程,结合效应面法,优选较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二次多项式拟合方程复相关系数R2=0.970,Ad j-R2=0.952,方差分析F四归=53.953,P=0.000 1,模型高度显著;效应面法分析确定了巴布剂基质较佳处方,验证实验结果满意。结论:面心设计-效应面法应用于巴布剂基质的优化,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刘淑芝李军红金日显杜茂波
关键词:巴布剂卡波姆聚丙烯酸钠
萸连巴布膏抗消化性溃疡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以镇痛、抗炎及抗消化性溃疡为药理指标,对萸连巴布膏的药效学进行评价,为萸连巴布膏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幽门结扎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角叉菜胶致炎法致大鼠足肿胀;化学刺激法造小鼠镇痛抗炎模型;分别观察外用萸连巴布膏高、中、低3个剂量组(大鼠12,6,3 g.kg-1,小鼠6,3,1.5 g.kg-1)ig对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及发生率、足肿胀度、扭体次数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外用萸连巴布膏降低溃疡指数,呈剂量依赖性,仅高、中剂量组升高胃蛋白酶的排出量,降低溃疡发生率。萸连巴布膏高、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足肿胀度,中剂量组作用时间持续时间较长。高、中剂量组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高、中、低剂量组均能减少扭体次数,与赋形剂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萸连巴布膏具有明显的抑制胃溃疡,镇痛抗炎和消肿的作用,为探索经皮给药治疗胃肠疾病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王岚刘淑芝王彦礼梁日欣杜茂波杨庆殷小杰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经皮给药系统
萸连巴布剂的镇痛抗炎作用、刺激性及过敏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萸连巴布剂的镇痛抗炎作用、刺激性及过敏性,对萸连巴布剂的药效学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萸连巴布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角叉菜胶致炎法致大鼠足肿胀;化学刺激法造小鼠镇痛抗炎模型;分别观察外用萸连巴布剂高、中、低3个剂量(含生药12,6,3 g.kg-1外用涂抹)组对足跖肿胀度、扭体次数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健康家兔分别单次和多次给药,进行完整与破损皮肤的皮肤刺激性试验;健康豚鼠,通过致敏接触和激发接触给药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萸连巴布剂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足肿胀度,中剂量组作用时间持续时间较长。高、中剂量组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高、中、低3个剂量组能减少扭体次数,与赋形剂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组均未出现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豚鼠皮肤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萸连巴布剂具有镇痛抗炎和消肿的作用,对家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王彦礼王岚杜茂波刘淑芝梁日欣杨庆殷小杰
关键词:刺激性过敏性镇痛抗炎
萸连巴布膏中盐酸巴马汀和小檗碱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中巴马汀和小檗碱HPLC测定方法,测定萸连巴布剂经皮给予后巴马汀和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家兔按12 g.kg-1生药经皮给药,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巴马汀和小檗碱的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巴马汀和小檗碱73.75~1 18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95%,85.35%,日内和日间差异RSD均小于15%。家兔透皮给萸连巴布剂后巴马汀和小檗碱的药-时曲线呈一室模型,巴马汀和小檗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74.208±32.890),(541.869±367.341)ng.mL-1;Tmax(3.3164±2.490),(2.911±2.259)h;AUC(0~t)(1 259.118±720.882),(9 847.251±7 145.931)ng.mL-1.h;MRT(0~t)(13.492±1.833),(14.779±2.430)h;t1/2(6.842±2.225),(9.913±6.820)h。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巴马汀和小檗碱血药浓度分析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萸连巴布剂经皮吸收迅速,释放缓慢,长时间给药可以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发挥长效作用。
王彦礼刘淑芝王岚杜茂波杨庆殷小杰杨伟鹏王怡薇梁日欣
关键词:小檗碱高效液相药代动力学
X-5型大孔树脂纯化萸连巴布膏中黄连的工艺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杜茂波金日显李军红刘淑芝
关键词:X-5大孔树脂黄连小檗碱
萸连巴布剂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的研究被引量:30
2009年
目的:考察萸连巴布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和规律。方法:试验采用改良Franz扩散装置,用HPLC法使用1种流动相测定接收液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小檗碱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小檗碱释放速率分别为0.0239,0.0156,0.0725,0.8191 mg.cm-2.h-1/2;透皮速率分别为1.256,1.0302,2.8029,20.919μg.cm-2.h-1。结论:萸连巴布剂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透皮行为为零级过程。
杜茂波刘淑芝李曼玲金日显康琛李军红
关键词:巴布剂黄连透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