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41080)

作品数:10 被引量:129H指数:7
相关作者:杨传平王艳敏魏志刚王秋玉卞丽萍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白桦
  • 2篇地理种源
  • 2篇性状
  • 2篇速生
  • 2篇种源
  • 2篇纤维性状
  • 2篇不同地理种源
  • 1篇多态
  • 1篇遗传多态
  • 1篇遗传多态性
  • 1篇在用车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正交设计优化
  • 1篇制浆
  • 1篇人行桥
  • 1篇生理指标
  • 1篇松科
  • 1篇松科植物
  • 1篇欧洲白桦

机构

  • 10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呼和浩特职业...

作者

  • 6篇杨传平
  • 3篇魏志刚
  • 3篇王艳敏
  • 3篇王秋玉
  • 2篇岳金权
  • 2篇卞丽萍
  • 1篇任欢
  • 1篇张国珍
  • 1篇吴晓东
  • 1篇彭渊
  • 1篇宋敬滨
  • 1篇贾艳敏
  • 1篇曲丽娜
  • 1篇贾洪柏
  • 1篇薛建鹏
  • 1篇于松楠
  • 1篇夏德安
  • 1篇王会仁
  • 1篇张金然

传媒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森林工程
  • 2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行斜拉桥的方案构思
2006年
文章介绍了斜拉桥的形态特征、设计要点以及人行桥的基本要求,针对人行桥景观目前存在单调重复的现象,结合不同的环境空间,对斜拉桥作为人行桥,提出了尝试性的方案构思,旨在为设计者带来灵感和启迪。
于松楠贾艳敏
关键词:人行桥斜拉桥桥梁景观
干旱胁迫下白桦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被引量:17
2007年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白桦全同胞子代幼树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干旱胁迫下样株叶片的生理指标,探讨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白桦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土壤干旱胁迫下,施肥处理和未施肥处理的白桦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失水率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的量上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先上升后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与丙二醛的量和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非施肥处理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白桦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失水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在施肥与不施肥2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进一步分析丙二醛的量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变化发现,施肥处理的白桦幼树随着干旱时间的加长丙二醛的积累偏低,而可溶性糖的积累偏高,这意味着施肥处理的白桦相比之下可能对干旱胁迫有较强的耐受性。
薛建鹏王秋玉任欢
关键词:白桦干旱胁迫生理指标
白桦天然种群木材纤维性状、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的变异被引量:13
2007年
以东北5个地区的白桦天然种群为材料,对其木材纤维形态性状、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变异及性状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在种群间差异不显著,而木材纤维宽度、长宽比、微纤丝角和木材基本密度种群间差异非常显著;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和宽度频率基本呈正态分布,木材纤维长度分布绝大部分在800~1200mm,纤维宽度分布主要在15.00~21.00μm;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和宽度从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达到最大值后增加缓慢。汪清、帽儿山、金山屯和塔河种群的白桦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曲线与纤维长度相似,呈先上升后平缓趋势;新宾种群的白桦基本密度随树龄增加的径向变化不大,一直处在低值水平。各种群木材微纤丝角度由髓心向外逐渐变小,后趋于平缓。以上结果将为今后白桦纸浆用材林培育和现有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王秋玉曲丽娜贾洪柏
关键词:白桦纤维性状微纤丝角基本密度
白桦EST-SSR信息分析与标记的开发被引量:35
2008年
对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中2548条欧洲白桦ESTs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260条ESTs中含有306个SSRs,为全部ESTs序列的10.2%,SSR频率为12.01%。其中,二核苷酸重复比例为81.37%,三核苷酸重复比例为16.67%,四核苷酸重复比例为1.96%。不同软件设计引物的效率不同,Primer3设计出176对SSR引物,在白桦中扩增成功的引物比例为59.09%,而具有多态性的引物比例仅为25.96%;SSR Primer设计出100对引物,在白桦中扩增成功的引物比例为37%,而具有多态性的引物比例为48.65%。
王艳敏魏志刚杨传平
关键词:欧洲白桦白桦ESTSSR
不同地理种源速生白桦制浆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对帽儿山林场不同种源和不同种植条件区组下速生白桦的制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就制浆得率而言,帽儿山和六盘山种源制浆得率高于天然种源。
卞丽萍岳金权夏德安彭渊王会仁杨传平
关键词:白桦制浆种源
松科植物基因组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对比了用不同方法提取红松、樟子松和红皮云杉等3种松科植物叶片基因组DNA的效果,以寻找适合提取松科植物叶片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分别比较了用传统的CTAB法、SDS法以及3种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上述3种松科植物叶片基因组DNA的电泳、纯度和酶切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的3种松科植物叶片基因组DNA的质量差异较大。结论:常规CTAB法和SDS法无法提取出高质量松科植物基因组DNA,而改良后的CTAB法的提取效果较好。
魏志刚王艳敏杨传平
关键词:基因组DNA松科植物DNA提取
不同地理种源速生白桦化学组分被引量:3
2010年
以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6个具有速生优势的白桦种源为研究对象,选择天然次生林白桦种源为对照,通过传统的制浆造纸研究方法,分析了各速生白桦种源之间以及速生种源与对照种源在化学组分上的差异,并就这种差异对不同种源白桦制浆及成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速生种源与天然种源白桦各化学组分相比,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基本无差别;木素质量分数稍低,但差别不大;多戊糖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天然种源白桦,有利于改善制浆得率。各速生种源中,六盘山、帽儿山组速生白桦种源较其它种源具有更好的制浆优势。
卞丽萍岳金权张国珍杨传平
关键词:白桦速生种源化学组分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白桦的SSR-PCR反应体系被引量:27
2006年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白桦SSR-PCR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了白桦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DNA100ng,Mg2+浓度为3mmol·L-1,Taq酶0.5U,dNTP浓度为0.5mmol·L-1,引物浓度为0.4μmol·L-1。对白桦SSR-PCR最佳反应体系进行了梯度退火温度,得到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9.9℃。
杨传平王艳敏魏志刚
关键词:白桦SSR标记正交设计
白桦种群间木材纤维性状的表型变异与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态性被引量:13
2007年
以东北地区的5个白桦天然种群为研究材料,在木材纤维形态性状测定的基础上,采用ISSR、RAPD分子标记研究了5个种群的遗传变异以及种群间纤维形态性状与DNA分子标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桦天然林成熟材(18~31年生)的木材纤维长度在种群间差异不显著,纤维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显著,帽儿山种群的木材纤维形态性状最好,汪清最差;利用ISSR和RAPD2种标记检测5个白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所得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多态位点比率最高的为辽宁新宾种群,其次是帽儿山和汪清,而塔河和金山屯最低;ISSR标记的AMOVA分析表明白桦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0.82%;RAPD标记的AMOVA分析表明白桦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2.94%,研究结果均显示白桦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部。利用2种标记技术的种群聚类结果基本一致,这一结果与基于木材纤维性状的表型聚类基本一致,而且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王秋玉张金然杨传平
关键词:白桦纤维性状RAPD标记ISSR标记
在用车尾气排放ASM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被引量:9
2007年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的排气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尾气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现状及趋势。对比了现行的几种在用车尾气排放检测方法的优劣。并在理论上对稳态加载试验法进行论证。论述了在用车尾气排放 ASM 检测系统的优越性,分析了 ASM 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了 ASM系统的硬件组成,并依此开发设计出 ASM 检测系统及其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满足 ASM 稳态工况法检测的需要。
吴晓东宋敬滨
关键词:在用车排放污染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