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606001)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谭凯王琪乔学军杨少敏李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形变
  • 3篇地震
  • 3篇同震形变
  • 3篇GPS
  • 2篇汶川地震
  • 2篇龙门山
  • 2篇龙门山断裂
  • 2篇INSAR
  • 1篇震后
  • 1篇震后形变
  • 1篇位错模型
  • 1篇滑移
  • 1篇场模拟

机构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地壳运动与地...

作者

  • 5篇谭凯
  • 4篇王琪
  • 3篇乔学军
  • 3篇杨少敏
  • 2篇李杰
  • 1篇游新兆
  • 1篇王晓强
  • 1篇沈强
  • 1篇王伟

传媒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疆富蕴地区近五十年形变场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根据20世纪50~60年代高等级三角测量资料和2004~2005年GPS复测数据,计算了新疆富蕴地区近50年的区域形变场。结果表明:富蕴断裂带中部的相对位移最大,约300mm,中误差约为60mm,平均形变速率最大达6mm/a;不管是采用GPS分析得到的断裂长期滑动速率(2mm/a)还是采用地质资料得到的滑动速率(4mm/a),根据弹性应变积累模型,扣除断裂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后还有较大的剩余形变场。富蕴地区近50年的区域形变场可能是地壳长期构造运动和强震(例如1931年富蕴8级地震)震后粘弹性松弛共同影响的结果。
王晓强谭凯李杰王琪王伟杨少敏
关键词:GPS
大地测量约束下的阿尔泰山岩石圈流变结构被引量:15
2007年
本文根据大地测量数据得到过去50年左右阿尔泰山富蕴区域形变场,破裂带中段的相对位移最大,平均速率达6mm/a,总体上表现为沿断裂的走滑运动特征.该形变场可以用1931年富蕴8级地震的震后黏弹性松弛模型进行模拟,反演得到下地壳黏滞系数为1.6×10^19~7.9×10^19Pa·s,上地幔黏滞系数为1.6×10^18~6.3×10^19Pa·s,与华北、Nevada等地区利用震后变形资料推算的黏度基本一致.根据该地区最佳黏弹性分层模型,最近五十年由于岩石圈下部应力松弛引起的地震破裂带两侧最大水平速率约为4mm/a.我们的研究表明:大陆7~8级大震在几十年后仍可能有可观的地表变形,GPS监测得到的现今变形场可能包含震后变形成分.
谭凯李杰王琪
关键词:震后形变
汶川Mw7.9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的校检被引量:5
2010年
用GPS实测结果对由ALOS PALSAR数据获取的汶川Mw7.9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结果进行校检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InSARLOS观测值含有断裂两侧的常数误差和断层单侧双线性误差。经分析,断层两侧的常数误差由断层破裂两侧相位差引起,单侧双线性误差可能是卫星轨道偏移误差引起的。用GPS结果校准后的InSAR同震形变场与根据地震波反演给出的形变场基本符合,InSAR形变误差约为5cm。
谭凯沈强乔学军杨少敏
关键词:汶川地震INSAR同震形变龙门山断裂GPS
改则Ms6.9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模拟被引量:6
2009年
以InSAR同震形变场为约束,采用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利用试错法对2008年西藏改则县扎西错Ms6.9地震断层几何形状进行格网搜索寻优模拟。观测值离散化得到1 010个数据总集,并重采样80次得到80个数据子集,每个子集之间存在微小的噪声差异,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80次搜索寻优。首先用单断裂矩形断层模型进行模拟,最大残差为30 cm。然后用双断裂矩形断层模型进行模拟,最大残差为15 cm。双断裂模型反映了观测形变场的基本特征,并与地震资料符合。根据80次搜索寻优得到主断裂倾滑量95%置信区间为1.6~2.4m。模拟表明,地表变形是主、余震两次破裂的结果。实际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InSAR可以作为监测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的有效技术。
谭凯乔学军游新兆王琪
关键词:INSAR同震形变位错模型
汶川地震GPS形变约束的破裂分段特征及滑移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解2008年汶川地震破裂分段特征及滑移,采用弹性位错模型和模拟退火算法,数值模拟汶川震区密集的GPS同震形变。结果表明,GPS同震形变场至少需要用铲状的位于映秀—北川之间的五个断裂加上灌县—江油断裂来模拟。该模型对GPS数据的符合程度与汶川地震滑动分布模型相当,基本反映了汶川地震破裂特征。映秀—北川断裂总长255~294 km。南段以逆冲为主,分上下两层,最深达30 km。中段右旋走滑和逆冲都很大,而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映秀段地震周期最短为3 000 a。破裂上层深度14km可能是龙门山中央断裂的闭锁深度。汶川地震可能源于相邻块体的相对运动和挤压、深部滑脱或浅部闭锁,在薄弱构造处首先爆发地震。
谭凯乔学军杨少敏王琪
关键词:汶川地震GPS同震形变龙门山断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