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KJ130809)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林治华林勇舒茂胡勇于蕊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氧乙酸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病毒
  • 1篇三维定量构效...
  • 1篇炔基
  • 1篇嘌呤
  • 1篇哮喘
  • 1篇瘤病毒
  • 1篇结构修饰
  • 1篇抗原
  • 1篇雷帕霉素
  • 1篇雷帕霉素靶蛋...
  • 1篇环类
  • 1篇活性
  • 1篇活性评价

机构

  • 3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3篇林治华
  • 2篇舒茂
  • 2篇林勇
  • 1篇姚爽
  • 1篇韩英子
  • 1篇李秀荣
  • 1篇汪斌
  • 1篇王娟
  • 1篇王远强
  • 1篇于蕊
  • 1篇胡勇

传媒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HPV16 E7抗原CTL表位拟肽设计及活性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早期基因E7是致癌的关键基因,其表达在宫颈癌细胞癌变进程及维持癌细胞恶性表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宫颈癌治疗的理想靶标.目前,基于HPV16 E7抗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表位设计多肽疫苗是抗宫颈癌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天然CTL表位肽普遍存在体内半衰期短、激发CTL反应效果不佳等缺点.因此,本研究基于前期HPV16 E7抗原CTL表位鉴定的基础,结合多肽酶解实验结果,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结合自由能计算,初步筛选了3条表位模拟肽.人工合成相关待测表位肽,并利用T2细胞株测定各肽与HLA-A2分子的结合力.研究结果表明,3条表位模拟肽体外抗酶解能力较天然HPV16 E7抗原CTL表位肽均有提高,以(d)RAHYNIVTF表位模拟肽的效果最为明显.此外,(d)RAHYNIVTF表位模拟肽与HLA-A2分子的结合力也有所提高(荧光系数为2.06).以上结果表明,基于HPV16 E7抗原CTL表位模拟肽进行结构修饰有望为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的设计奠定基础.
王娟舒茂林勇胡勇韩英子林治华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CTL表位结构修饰
嘌呤环类mTOR免疫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构建嘌呤环类衍生物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的分子对接模型,并基于分子对接建立可预测性强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探讨此类化合物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为设计新型嘌呤环类m TOR受体拮抗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实验采用Surflex-dock研究44个嘌呤环类衍生物与m TOR的分子对接模式,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 MSIA)对嘌呤环类衍生物进行3D-QSAR研究,建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模型。结果Surflex-dock结果显示,此类分子与m TOR的ASP2195、TYR2225、VAL2240等活性功能残基具有氢键作用,嘌呤母环占据了活性口袋的连接链区形成疏水和范德华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Co MFA模型的q2=0.8,r2=0.976,最佳主成分为5,立体场和静电场对活性的贡献为59%和41%;Co MSIA模型的q2=0.679,r2=0.965,最佳主成分为6,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氢键供体场和受体场对活性的贡献分别为25.9%、9.5%、28.4%、24.7%和11.4%。结论基于嘌呤环类衍生物所建立的3D-QSAR模型的q2均大于0.5,证明此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3D-QSAR结果分析和分子对接相一致,疏水场、立体场和氢键作用对嘌呤环类分子的免疫抑制活性影响最大,为设计新型靶向性嘌呤环类m TOR受体拮抗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常自超汪斌林治华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分子对接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炔基苯氧乙酸类CRTH2拮抗剂的3D-QSAR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CRTH2拮抗剂的3D-QSAR模型。方法采用比较力场分析(CoMFA)法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法对103个炔基苯氧乙酸类CRTH2拮抗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模型。结果 CoMFA法所建模型的交互验证系数q2为0.763,线性回归系数r2为0.931,最佳主成分数是6。CoMSIA法采用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氢键供体场所建模型性能最佳,其中q2和r2分别为0.644、0.904;最佳主成分数是6。结论 3D-QSAR模型及力场贡献值分析揭示了分子结构和结合常数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炔基苯氧乙酸类化合物的设计改造提供了更直接可行的线索。
姚爽舒茂王远强林勇李秀荣于蕊林治华
关键词:哮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