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114405)

作品数:28 被引量:119H指数:6
相关作者:孙金生刘逸尘张亦陈宋晓玲黄倢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篇对虾
  • 15篇凡纳滨对虾
  • 7篇免疫
  • 6篇蛋白
  • 6篇中国明对虾
  • 6篇基因
  • 5篇益生菌
  • 5篇弧菌
  • 4篇肠道
  • 3篇养殖
  • 3篇中华绒螯
  • 3篇中华绒螯蟹
  • 3篇绒螯蟹
  • 3篇消化酶
  • 3篇免疫基因
  • 3篇克隆
  • 3篇副溶血弧菌
  • 2篇蛋白酶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机构

  • 18篇天津师范大学
  • 11篇天津市水生动...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市水产养...

作者

  • 13篇孙金生
  • 9篇刘逸尘
  • 8篇张亦陈
  • 5篇宋晓玲
  • 4篇战文斌
  • 4篇黄倢
  • 3篇唐小千
  • 3篇邢婧
  • 3篇张盛静
  • 3篇郝彤
  • 2篇左志晗
  • 2篇耿绪云
  • 2篇赵小金
  • 2篇张晓静
  • 2篇王春迪
  • 1篇万晓媛
  • 1篇孙妍
  • 1篇宫磊
  • 1篇谢国驷
  • 1篇赵海龙

传媒

  • 10篇水产学报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天津农学院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副溶血弧菌与Hela细胞表面蛋白结合相关外膜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2018年
为了从副溶血弧菌(VP)中筛选出可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互作的外膜蛋白,并研究其与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以Hela细胞株为宿主,将其表面蛋白生物素化后作为靶蛋白,利用层析技术从VP中垂钓到可与之结合的外膜蛋白,对重组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纯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考察重组蛋白对Hela细胞的黏附能力.从VP中共筛选出5种可与Hela表面蛋白相结合的外膜蛋白,质谱鉴定结果表明:5种蛋白分别为Peptidase、PLP、Omp W、Omp N和Chaperonin,均为胞外蛋白.Omp W、Chaperonin和Peptidase对Hela细胞的黏附作用很强,Omp N的黏附能力次之,PLP的黏附能力最弱.
王婧婷陈萌陈萌袁增智孙金生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外膜蛋白
凡纳滨对虾泛素交联酶E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首先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应用RT-PCR方法获得了凡纳滨对虾泛素交联酶E2(UE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序列长为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量为16.84 kD,等电点为4.90。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不同物种的UE2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凡纳滨对虾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同源性最高并聚为一支。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UE2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UE2基因在肝胰腺和肠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心脏、鳃、胃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略低,在血淋巴中的表达量最低。原核表达分析结果显示,PCR?T7/NT-Topo TA-UE2表达载体在1.0 mmol/L IPTG、37℃诱导3 h条件下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分子量约17 kD的蛋白。利用亲和层析的方法将蛋白进行纯化用以制备抗体。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UE2基因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李传香薛淑霞刘逸尘耿绪云孙金生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原核表达
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的组织器官分布特点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对实验室前期研制的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蓝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特性分析,并以该单抗为第一抗体,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血蓝蛋白在中国明对虾鳃、心、胃、中肠、淋巴器官、卵巢和肝胰脏等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血蓝蛋白在鳃丝小叶边缘的微血腔、心肌束间隙、淋巴器官的淋巴腔中以及肝小管中阳性信号较强;在卵巢卵母细胞之间的血窦、胃内壁环肌层结缔组织的血窦和中肠结缔组织血窦中有阳性信号。结论认为,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阳性信号大多来自血淋巴而非实质组织,且在血淋巴含量多、血流量大的部位含量丰富,在某些血淋巴无法到达的部位(肝小管内壁)也有血蓝蛋白分布,血蓝蛋白含量的这种组织特异性与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卢君辉邢婧唐小千战文斌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单克隆抗体
凡纳滨对虾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Lv-STA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是生物体内重要信号通路JAK/STAT的关键组分,在机体免疫、生长、发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实验从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克隆获得了STAT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Lv-STAT,GenBank accession number:KC779541),其ORF区全长2 373 bp,编码790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90.68 ku,等电点为5.91。利用SMART在线软件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结构域由STAT_int、STAT-α、STAT-β和SH2 domain 4部分组成,但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将Lv-STAT与来源于其它物种的STAT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后发现,该基因家族中的关键位点在Lv-STAT中同样保守。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显示,Lv-STAT与斑节对虾、中国明对虾的STAT亲缘关系最近。在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基因应答WSSV感染的表达变化特征,发现在感染后早期(0.5、1和3 h),该基因在血细胞中均呈显著上调表达趋势,上述研究表明该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凡纳滨对虾体内由WSSV引发的先天免疫应答过程。
张铃刘逸尘张亦陈孙妍耿绪云孙金生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STAT先天免疫
中华绒螯蟹免疫蛋白互作网络提取及分析
2017年
为了研究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蛋白作用机制,在已构建的中华绒螯蟹蛋白互作网络基础上,采用邻接节点注释方法对其全局网络进行细胞组分注释,为网络的903个未定位蛋白中的830个添加了GO注释,占未定位蛋白的91.9%.从中华绒螯蟹蛋白互作网络中提取了包含142个蛋白和158条蛋白互作关系的免疫互作网络,并且结合GO细胞组分注释信息,得到了其中62个免疫蛋白的细胞组分定位.通过对细胞定位的分析发现,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蛋白多位于膜结构、细胞核和细胞骨架中.
王彬宁黔冀王彬宁黔冀郝彤王倩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免疫蛋白
凡纳滨对虾营养需求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凡纳滨对虾是目前世界上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物种。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量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课题。综合现有关于凡纳滨对虾营养学的研究,从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生物和矿物质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凡纳滨对虾生长的营养需求。对凡纳滨对虾营养需求的分析能够为改善和控制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营养物的消化利用率,从而进一步研究凡纳滨对虾生长所需的最佳营养素配比、构建营养更加均衡的饲料提供重要参考。
郜晨晨郝彤杨佳睿孙金生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水产养殖营养需求
中华绒螯蟹蜕皮激素受体基因(Ers-EcR)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蜕皮激素受体(ecdysteroid receptor,EcR)介导调控甲壳动物蜕皮生长、附肢再生等重要生命活动。为了解EcR在人工控制甲壳动物的繁殖和生长中的作用,采用RACE方法结合同源克隆技术,首次从中华绒螯蟹Y-器官中克隆得到蜕皮激素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Ers-EcR,登录号:KF736985),并进行了结构解析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发现,Ers-EcR编码基因全长2 176 bp,开放阅读框为1 638 bp,编码545个氨基酸,具有DNA结合域(DBD)和配体结合域(LBD)等典型的核受体超家族结构域,但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其中,DBD含有8个保守的Cys残基,可以形成2个锌指结构(C156-C159-C173-C176、C192-C198-C208-C211),是典型的DBD特征。多重序列比对分析表明,Ers-EcR氨基酸序列与拳手招潮蟹同源性最高,达到9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成体中华绒螯蟹ErsEcR基因在Y-器官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血液、肠道、卵巢、眼柄、心脏和肝胰腺中有一定表达,在鳃、胸神经节和精巢表达量较低。这表明Ers-EcR基因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不具有典型的特异性,提示Ers-EcR基因可能参与体内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
宫磊张亦陈孙妍刘逸尘耿绪云孙金生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克隆
中国明对虾和中华绒螯蟹EST的Blast2GO注释及其在免疫基因分布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以dbEST数据库中公布的中国明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EST序列作为数据源,利用CAP3对其进行聚类拼接,采用Blast2GO软件进行功能注释,并通过查找免疫相关的GO注释和检索免疫关键词的方法寻找免疫相关基因,经与不同物种免疫基因的比较,推测可能的免疫基因序列,并进一步分析免疫基因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通过注释和关键词进行筛选这2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互补性;预测了位于中国明对虾头胸部的60个可能的免疫基因以及位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hemocyte、haemocyte、肝胰腺、性腺和精巢中的250个免疫基因,这些基因包括模式识别受体、抗氧化蛋白、抗菌肽、凝集素等,其中部分参与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Toll信号通路等重要免疫过程.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中具有种类丰富的免疫基因,与已有的甲壳动物免疫系统相符合.肝胰腺中发现了模式识别蛋白、蛋白酶以及数量众多的凝集素种类,提示肝胰腺在免疫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曾铮张亦陈刘逸尘郝彤孙金生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中华绒螯蟹免疫基因EST
Isolation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es of Phenoloxidases (POs) in Three Cultured Mollusk Species
2022年
Phenoloxidases(POs)are a group of copper proteins including tyrosinase,catecholase and laccase,which play crucial roles in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of mollusks.In this research,POs were studied in cultured mollusk species,including scallop Chla-mys farreri,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and clam Scapharca subcrenata.The POs were isolated from hemocytes using linear-gradient native-PAGE combined with catechol staining.The PO activities and their characters were investigated.The molecular mass of PO in C.farreri was 576 kDa,and it was 228 kDa in H.discus hannai.In S.subcrenata,four POs were detected and their mole-cular masses were 391 kDa,206 kDa,174 kDa and<67 kDa,which were named as 391-PO,206-PO,174-PO and s-PO,respectively.Ki-netic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 POs,except for 391-PO had higher affinity to L-DOPA and catechol than to hydroquinone and dopamine.However,all of the POs failed to oxidize tyrosine.The effects of divalent metal ions on POs’activities were assayed,in-cluding Fe^(2+),Mg^(2+),Zn^(2+),Mn^(2+),Cu^(2+)and Ca^(2+)from FeCl_(2),MgSO_(4),ZnSO_(4),MnCl_(2),CuSO_(4)and CaCl_(2).The POs were inhibited by Fe^(2+)at all determined concentrations.Additionally,the inhibition assay showed that all of the POs were inhibited by cysteine,ascorbic acid,sodium sulfite,citric acid,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EDTA)and sodium diethyldithiocarbamate(DETC).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critric acid and EDTA are dose-dependent.H.discus hannai PO and 391-PO were slightly inhibited by sodium azide,and H.discus hannai PO,391-PO and 174-PO were slightly inhibited by thiourea.In conclusion,the POs in the three cultured mollusks are copper-containing laccase-type phenoloxidases with similar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ven though their molecular masses are different.
SONG XiangdiJIANG JingweiXING JingZHAN Wenbin
关键词:PHENOLOXIDASEINHIBITORS
副溶血弧菌与肝素结合相关黏附蛋白的鉴定
2017年
黏附因子在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鉴定新的黏附因子是了解病原菌致病机制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中首次发现游离肝素能够竞争性抑制副溶血弧菌与Hela细胞的黏附,表明细胞外基质中的肝素可能是细菌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受体。进一步利用肝素亲和层析技术垂钓到6种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并通过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技术成功获得重组的外膜蛋白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组蛋白IMPDH、EF-Tu和Opp A可黏附Hela细胞,并可以显著抑制副溶血弧菌与Hela细胞的黏附,说明这3种蛋白可能是其重要的潜在黏附因子。
杨娅楠王婧婷陈萌耿绪云袁增智孙金生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肝素外膜蛋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