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SH002)

作品数:10 被引量:95H指数:6
相关作者:侯利文徐永祥张宝锋杨艳东范小西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社会治理
  • 2篇社会建设
  • 2篇社区制
  • 2篇城市
  • 1篇学理反思
  • 1篇应然
  • 1篇运行逻辑
  • 1篇社会工作
  • 1篇社会治理创新
  • 1篇社区自治
  • 1篇实然
  • 1篇自治
  • 1篇组织化
  • 1篇网格化
  • 1篇两个命题
  • 1篇逻辑
  • 1篇命题
  • 1篇基层社会
  • 1篇基层社会治理
  • 1篇功能调适

机构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郑州轻工业学...
  • 2篇洛阳师范学院
  • 2篇河南财经政法...

作者

  • 7篇侯利文
  • 2篇徐永祥
  • 2篇张宝锋
  • 1篇范小西
  • 1篇闻英
  • 1篇杨艳东

传媒

  • 2篇学术论坛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社会工作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城市治理困境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与效果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公众参与是城市民主治理的主要形式和核心内容,在中国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时期,城市治理陷入双重困境。作为城市管理的单一主体,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已不能满足公众急速增长的需求,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要求愈发强烈。目前,正式参与机制的形式化难以真正实现公众诉求,公众的非正式参与压力对城市治理产生的正负效应则具有不确定性,中国城市治理模式亟须转型。建构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取决于立法、授权、参与途径等多个层面上的改革和创新,是城市走向善治的基本保证。
杨艳东
关键词:城市管理公众参与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变迁、现状与反思被引量:25
2016年
"国家与社会"作为一个极富张力与效力的研究视角在中国的引入,与中国社会的改革与转型相伴而生。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中国基层社区研究的主导性分析范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近来的研究也明显呈现了一种"边际效应递减"、学术累进趋缓的困境。是"过度消费"之后的"疲软",还是"充分研究"之后的"空白",抑或是"重复生产"之后的"停滞"?带着这些疑惑,文章以"国家与社会"学术脉络的阶段分期为主线,围绕"国家与社会"范式在基层社区中的知识生产过程,追溯过往,系统梳理"国家与社会"引入之后学者结合中国城市社区实际进行的创造性论述;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提炼"国家与社会"研究背后的所呈现的趋同特征与潜在缺陷;最后,通过反思对话,破除"国家与社会"研究的"神话",尝试走向更加开放和日常的"国家与社会"空间。
侯利文
关键词:范式变迁学理反思
社区制研究述评
2012年
文章区分了本体论意义上的"‘社区制’研究"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社区制研究"。前者将"社区制"本身视为建立在社区基础上的城市社会管理模式或制度,把它视为具体的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实体)来进行研究,后者则将"社区制"看作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博弈的特殊社会场域和理解其它更为宏观的理论问题的"透镜"。在这一区分的基础上文章主要从社区制的本质和定义、社区制的两大理论分野、社区制的实践模式、社区制产生的制度背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等五个主题详细梳理了国内有关"社区制"研究的新进展。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深入的话题。
侯利文张宝锋
关键词:社区制本体论方法论
被困的慈善: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及其重建被引量:10
2015年
慈善组织,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慈善组织公信力构成要件的断裂、变异与缺乏,以及在市场牵引、媒体放大与监督缺失等外引力的相互形塑下,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发生了严重异化,呈现当代中国被困慈善的状貌。要重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必须重新定位慈善的本性与推进慈善的现代转型。
侯利文
关键词:慈善组织公信力
基层建设与社会治理: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两个命题被引量:16
2015年
中共十七大以来,社会建设在中国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建设可以概括为结构建设和功能调适的过程。基层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结构建设的过程。但以往关于"基层"的理解存在结构性缺陷。本文提出对基层的认知应该从"单一实体论"转为"多元关系论",与之相应,实践中基层建设应涵括实体建设和关系重构两个方面。社会治理是治理"社会"的过程,重在治理政府的越位、社会组织的无位以及居委会的错位。通过对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居委会的重新定位与功能复位,阐释了社会建设的功能之维。
徐永祥侯利文
关键词:社会治理功能调适
城市基层治理的路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既往学术界对于社区治理的研究大多是采用一种"过程—事件史"的分析方式,秉承的是实践社会学的逻辑,这对于理解丰富多样的社区治理实践无疑作用巨大,然而社区治理作为一种关系和分工,同样需要"结构—制度"分析,以把握其内在理路,为正在进行的社区治理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运用"理想类型"的构型方法,并结合模型的展演,从"社区的组织化程度"和"社区的规范化程度"两个维度建构社区治理的二维分析模型,我们发现现代自治型社区是社区治理创新的未来方向,而政府行政主导型社区只能作为历史消弭于尘埃中,合作型社区也只是在过渡的意义上才具有暂时存在的合理性。只有以此为出发点,才能预设出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和建构社区善治的恰切路径。
徐永祥侯利文
关键词:组织化
关于社区制的再思考——兼论社区自治的单元归属
2012年
文章就社区制理论的两大分野、实践中的三种模式、三大领域以及社区自治的单元归属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作了重点分析与深入思考。
侯利文
关键词:社区制社区自治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求体系的实然与应然被引量:6
2009年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求体系的实然状态是: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层次的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在不同类型社区间存在一定差距;植根于现代社会资本基础上的公共交往阙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的社区公共物品失去了自治的性质,居民难以获得权利、声望和地位。因此应合理界定政府和社区的职责权限、加强社区硬件建设、构建社区安全和保障体系、积极培育社团组织、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性组织,以满足居民的生存、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范小西
关键词:城市实然应然
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制度的建构被引量:2
2012年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制度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制度的建构需要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社会工作人才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培育和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
闻英
关键词:社会建设社会工作
网格化与居站分离:逻辑、困局与反思被引量:15
2014年
网格化和居站分离是转型期界面上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两种样态和范式。文章对网格化管理与居站分离改革的实践过程与做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梳理。网格化与居站分离两种路向存在理念上的差异与实践中的分殊,在改革与完善过程中存在逻辑困局与现实悖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网格化管理和居站分离改革在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的功能神话,在逻辑前提与发展分期向度上进行了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出路想象。
侯利文张宝锋
关键词:网格化运行逻辑社会治理创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