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B011)

作品数:6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马璐琳崔光芬王祥宁贾文杰段青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野生
  • 4篇野生居群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居群
  • 4篇核型
  • 3篇核型研究
  • 2篇百合
  • 1篇低温胁迫
  • 1篇东方百合
  • 1篇氧化酶
  • 1篇绒毡层
  • 1篇染色体核型
  • 1篇染色体核型分...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观察
  • 1篇相对电导率
  • 1篇胁迫
  • 1篇母细胞
  • 1篇抗寒

机构

  • 7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段青
  • 7篇贾文杰
  • 7篇王祥宁
  • 7篇崔光芬
  • 7篇马璐琳
  • 6篇王继华
  • 5篇吴丽芳
  • 4篇杜文文
  • 3篇蒋亚莲
  • 1篇王玲丽
  • 1篇李璇
  • 1篇王有国
  • 1篇郑洁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科技与信...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中国球宿根花...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低温胁迫对不同百合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2
2014年
本文以12个市场流行的商业品种与2个野生种百合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机制。通过方差分析与隶属函数分析对低温胁迫后的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脯氨酸(Pro)、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14个品种(种)及百合各系列抗寒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的抗寒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其抗寒能力的强弱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控制的结果,而非单纯的单一因素所决定。14个百合品种(种)的抗寒能力大小依次为:‘佳娜’>‘洛宾娜’>‘西伯利亚’>‘黄丝带’>‘蒙特马什’>兰州百合>岷江百合>‘白狐狸’>‘雪皇后’>‘王室落日’>‘王室之歌’>‘发光’>‘里昂’>‘布鲁勒’。百合品种(种)间抗寒性差异较大,而系列内差异较小。
王玲丽贾文杰马璐琳崔光芬吴丽芳王祥宁段青蒋亚莲王继华
关键词:百合抗寒性抗氧化酶相对电导率脯氨酸
云南泸定百合遗传多样性的表型与ISSR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用表型变异分析并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云南境内10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tiae)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云南10个泸定百合居群的7个表型性状的居群间F值在3.26~19.1之间,表型的居群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1.22%,居群间变异(59.92%)大于居群内变异(23.42%),说明居群间表型变异是泸定百合居群变异的主要来源。(2)13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248个多态位点,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率98.80%,Nei’s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65 5和0.413 1;居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175 7,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0.336 7,Mantel检验显示泸定百合居群在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804 4,P=0.009 9)。研究表明,云南泸定百合的居群间表型和分子水平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大,并且分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可选择迁地种植对泸定百合进行有效保护。
段青崔光芬王祥宁王继华贾文杰马璐琳吴丽芳
关键词:表型ISSR
云南泸定百合野生居群的核型研究
2015年
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以便为这些野生居群的进化、遗传变异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12,共有24条染色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且第1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从核型公式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以及10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石坎居群、双河居群、石林居群、马关居群、龙陵居群和泸西居群等6个居群;另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大关居群、旧城居群、扎西居群、文山居群、西畴居群和师宗居群。各居群的随体数为3~6个,主要分部在第1、2、6、8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各居群的染色体长1.64~1.92,臂比6.41~8.24,核型不对称系数较高,在78.66%~82.05%之间,从高到低可以将12个居群排列为:马关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旧城居群〉石林居群=泸西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师宗居群〉大关居群〉文山居群〉扎西居群,都属于不对称性较强的类型。聚类结果表明,当阈值取1.04时,可以将12个居群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大关居群、扎西居群和文山居群,它们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和臂比值相对最低,且它们均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
段青王祥宁崔光芬贾文杰马璐琳王继华杜文文吴丽芳
关键词:居群染色体核型
云南泸定百合12个野生居群的核型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12,共有24条染色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且第1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12个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较高,在78.66%~82.05%之间,说明泸定百合的核型对称性低,进化程度较高。根据核型不对称系数,认为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的进化程度从高到低为:马关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旧城居群>石林居群=泸西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师宗居群>大关居群>文山居群>扎西居群。聚类结果显示,当阈值取1.04时,可以将12个居群分为3类。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变化。
李璇段青王祥宁崔光芬贾文杰马璐琳蒋亚莲王继华吴丽芳
关键词:居群染色体核型
云南泸定百合8个野生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8个野生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野生泸定百合8个居群均为二倍体(2n=2x=24),染色体基数为12,共24条染色体,无B染色体;(2)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形染色体,且第1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3)染色体长度比为1.64~2.26,平均臂比为6.43~8.22,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9.82%~81.77%。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多态性。
段青崔光芬贾文杰马璐琳王继华杜文文王祥宁
关键词:居群染色体核型
东方百合可育品种及其不育突变体花药形成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为从细胞学角度研究东方百合雄性不育的机理,本试验利用石蜡切片法对东方百合雄性可育品种及其不育突变体花药发育过程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不育突变体花药败育时期及方式。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东方百合可育品种的花药,经过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单核花粉粒等时期,获得成熟的花粉粒;在花粉母细胞阶段,不育突变体花药的绒毡层即停止发育开始解体,花粉母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随着花药的发育,花粉母细胞高度液泡化并逐步解体。研究认为:东方百合不育突变体花粉败育可能发生在花粉母细胞时期,与绒毡层的提前解体有关。
郑洁王有国崔光芬王祥宁蒋亚莲马璐琳段青杜文文贾文杰
关键词:东方百合花粉母细胞绒毡层
云南泸定百合野生居群的核型研究
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以便为这些野生居群的进化、遗传变异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
段青王祥宁崔光芬贾文杰马璐琳王继华杜文文吴丽芳
关键词:居群染色体核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