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344)
- 作品数:11 被引量:60H指数:4
- 相关作者:郭晓钟徐建华刘民培任丽楠张巾超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意义被引量:10
- 2004年
- 任丽楠徐建华郭晓钟刘民培
- 关键词:胰腺癌动物模型细胞培养肿瘤转移
- KAI1基因抗胰腺癌细胞转移的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将pCMV KAI1重组质粒转染入人高转移胰腺癌细胞株PANCⅠ和MiaPaCaⅡ中 ,观察转染前后KAI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探讨KAI1基因抗胰腺癌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 pCMV KAI1重组质粒成功转染到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Ⅰ和MiaPaCaⅡ中 ,采用MTT比色法、细胞集落形成和流式细胞术 (FCM )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和生长周期的变化。结果 pCMV KAI1重组质粒转染PANCⅠ和MiaPaCaⅡ人胰腺癌细胞株后 ,细胞增殖能力较转染前分别降低 4 0 .5 9%和 6 5 .84 % (P <0 .0 5 )。转染KAI1基因的细胞集落形成率 (14 .0 0 % )较转染前 (4 9.5 6 % )明显减少 (P <0 .0 1)。转染后比转染前胰腺癌细胞数量在G0 /G1期明显增加 (PANCⅠ细胞由 4 0 .97%± 1.34%增加到 6 5 .36 %± 1.2 3% ,MiaPaCaⅡ细胞由 2 4 .10 %± 1.0 0 %增加到 4 3.18%± 1.0 6 % ) ,M/G2 期数量降低 (PANCⅠ从 2 1.4 6 %± 0 .96 %降至 13.35 %± 0 .2 2 % ,MiaPaCaⅡ由 2 4 .89%± 1.14 %降至 19.0 6 %± 0 .5 7%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KAI1基因控制胰腺癌细胞转移可能是通过改变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周期 ,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分裂功能来实现的。
- 徐建华郭晓钟任丽楠赵佳钧崔忠敏刘民培
- 关键词:KAI1基因脂质体转染法人胰腺癌细胞株CMV集落形成
- KAI1基因转染的胰腺癌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转染pCMV-KAI1重组质粒人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Ⅱ和Panc1,观察KAI1基因的表达,为进行KAI1基因在胰腺癌中抗转移作用的有关研究提供实验用靶细胞,并为今后利用KAI1基因治疗胰腺癌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从7种胰腺癌细胞中筛选出无KAI1表达的MiaPacaⅡ和Panc1细胞株,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pCMV-KAI1重组质粒转染到MiaPacaⅡ和Panc1中,经G418筛选4周,获得单克隆细胞系,应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系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KAI1基因的MiaPacaⅡ和Panc1胰腺癌细胞克隆;经Westernblot分析显示转染后的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Ⅱ与Panc1有明确的分子质量为29100KAI1蛋白表达,而未转染细胞无KAI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显示,转染的胰腺癌细胞质中可见明显的荧光,而无转染的母细胞无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无转染的细胞呈阴性反应,转染的细胞呈中到强度的阳性反应。结论pCMV-KAI1重组质粒经转染入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Ⅱ和Panc1后可表达KAI1蛋白,从而建立了KAI1蛋白表达的MiaPacaⅡ和Panc1细胞系。
- 徐建华郭晓钟刘民培任丽楠李宏宇吴春燕
- 关键词:KAI1基因转染胰腺癌蛋白表达
- KAI1基因在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中诱导的自噬的机制研究
- 2012年
- 为观察KAI1诱导的自噬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增殖和生存的影响,通过感染AD5-KAI1,使无KAI1表达的MiaPaCa一2细胞表达KAI1,CCK8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感染AD5KAI1后MiaPaCa-2细胞KAI1蛋白表达增加、自噬形成增加和凋亡均明显增多,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自噬阻断剂3-MA预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KAII诱导的自噬,同时加强KAI1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的诱导。结论:KAI1诱导的自噬拈抗KAI1诱导的凋亡,保护细胞,促进生存。
- 吴春燕郭晓钟
- 关键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自噬胰腺癌
- KAI1基因抑制人胰腺癌细胞转移的体内实验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体内直接注射KAI1基因抗胰腺癌转移作用。方法MiaPaCa胰腺癌细胞裸鼠皮下接种后,随机分为2个大组(接种后第10天和第21天治疗组),每组再分别瘤内注射pCMV-KAI1重组质粒100μg,pCMV-KAI1-脂质体(50μg∶50μg)和生理盐水,每7d注射1次,共注射3次。于第50天观察KAI1对胰腺癌生长转移影响。结果接种后10d进行基因注射组中,KAI1治疗组和脂质复合物治疗组肿瘤体积、瘤重、肺重、肝重和肺表面转移结节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体积抑瘤率分别为63.79%和73.51%,瘤重抑瘤率分别为77.12%和83.26%,肺重分别为(0.33±0.09)g和(0.30±0.09)g,肝重分别为(1.01±0.27)g和(0.99±0.21)g,对照组肺肝重分别为(0.45±0.09)g和(1.62±0.39)g,对照组肺表面转移结节数平均为(2.33±1.63)个,治疗组结节数仅为(0.5±0.83)个。pCMV-KAI1治疗组与脂质复合物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种后21d进行基因注射组中,治疗组肿瘤体积、瘤重、肺重、肺转移灶和肝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KAI1基因瘤内注射具有抑制MiaPaCa胰腺癌生长及转移作用,KAI1基因对已成瘤的胰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与瘤内给药时间密切相关。
- 徐建华任丽楠邵丽春郭晓钟刘民培
- 关键词:胰腺肿瘤KAI1基因
-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OGTT对其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初发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糖负荷对瘦素分泌的影响 ,进而探讨瘦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4 0例正常对照者 (肥胖与非肥胖各为 2 0例 )及 5 0例初发 2型糖尿病者(肥胖者 2 0例 ,非肥胖者 30例 )空腹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后血清瘦素、胰岛素、血糖水平 ,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结果 ( 1)对照组和初发 2型糖尿病组肥胖者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非肥胖者 (均P <0 .0 0 1) ,但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 2 )不论是对照组 ,还是 2型糖尿病组 ,糖负荷后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 ,而瘦素水平呈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3)相关分析显示 ,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 初发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变化 ;短期血胰岛素水平升高对血清瘦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 丛丽李强张巾超刘凤晨孙予倩梁玮
- 关键词:血清瘦素OGTT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
- 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质量浓度及短期胰岛素治疗对其影响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新诊断 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质量浓度变化及胰岛素治疗对瘦素质量浓度的影响 ,进而探讨胰岛素和瘦素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1999- 0 7~ 2 0 0 0 - 0 7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和病房 2 9例新诊断的 1型糖尿病患者和 2 0名正常对照者彻夜空腹 14h后 ,第 2天早晨 8时采血检测血糖、HbA1c、甘油三酯、胆固醇、胰岛素、C肽及瘦素 ,然后对 1型糖尿病患者行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 ,2周后检测血糖、胰岛素、C肽和瘦素。结果 新诊断的 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者 (P <0 0 5 ) ,胰岛素治疗 2周后 ,瘦素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相关分析显示 ,对照组空腹血清瘦素质量浓度与性别、体重指数 (BMI)和胰岛素浓度具有相关性 ,新诊断 1型糖尿病组血清瘦素质量浓度仅与性别、胰岛素浓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新诊断 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前血清瘦素质量浓度低于对照者。短期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血清瘦素质量浓度无明显影响。
- 丛丽李强张巾超孙予倩刘凤晨
- 关键词:1型糖尿病血清瘦素皮下注射
- 瘦素抵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03年
- 肥胖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在人类肥胖中瘦素基因突变和瘦素受体基因突变发生的机率都很少。肥胖者普遍存在着高瘦素血症 ,因此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与肥胖有关的瘦素抵抗现象。本文从瘦素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瘦素进入下丘脑的转运系统。
- 李静宜
- 关键词:瘦素抵抗肥胖发病机制基因突变发病率
- 体重指数及OGTT对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观察肥胖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糖负荷对瘦素分泌的影响 ,进而探讨瘦素在人类肥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2 0例非肥胖及 2 0例肥胖者空腹及OGTT后血清瘦素、胰岛素、血糖水平 ,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结果 :(1)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 (P <0 .0 0 1) ;(2 )与空腹状态相比 ,糖负荷后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 ,而瘦素水平呈下降趋势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3)相关分析显示 ,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体重指数 (BMI)和胰岛素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 :人类肥胖的发生可能与瘦素抵抗而不是瘦素缺乏有关。
- 丛丽李强张巾超刘凤晨孙予倩梁玮
- 关键词:体重指数OGTT血清瘦素糖负荷放射免疫分析法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长型和短型瘦素受体的表达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肥胖者和正常体重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长型瘦素受体(OB-R_L)和最短的膜结合瘦素受体(OB-R_S)的表达。方法从30例肥胖者(体重指数>25 kg/m^2)和20名正常体重者(体重指数<23 kg/m^2)中获取单个核细胞,利用 TRI_(ZOL)等分离试剂提取细胞内的总 RNA。应用RT-PCR 定量研究 OB-R_S 和 OB-R_L 的表达水平,用放免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瘦素的水平。结果在所有受试者中都存在 OB-R_S 表达;38例受试者存在 OB-R_L 表达,12例肥胖的受试者(BMI>39 kg/m^2)不存在 OB-R_L mRNA 表达。所有受试者的 OB-R_S 表达均高于 OB-R_L,至少4倍以上,无男女差别。肥胖者 OB-R_S 和 OB-R_L 表达水平比正常体重均显著下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6.08 ng/ml or 31.21ng/ml)。瘦素受体表达水平与体重指数及血清瘦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存在 OB-R_L 和 OB-R_S 的表达,无性别差异,并且 OB-R_S 具有显著的优势性。
- 李强李静宜吕冰杰李钰张巾超
- 关键词:瘦素受体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