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J1-C0501)

作品数:18 被引量:72H指数:5
相关作者:孙明余林余倩郝志峰李朝圣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理学
  • 7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催化
  • 7篇甲醚
  • 7篇二甲醚
  • 4篇纳米
  • 4篇分子
  • 4篇分子筛
  • 4篇催化氧化
  • 3篇乙二醇
  • 3篇乙二醇二甲醚
  • 3篇模板剂
  • 3篇催化剂
  • 2篇氧化锰
  • 2篇氧化铈
  • 2篇乳液法
  • 2篇碳氢化合物
  • 2篇微乳液
  • 2篇微乳液法
  • 2篇甲基纤维素
  • 2篇甲酸
  • 2篇功能材料

机构

  • 19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作者

  • 19篇余林
  • 19篇孙明
  • 15篇余倩
  • 8篇郝志峰
  • 6篇李朝圣
  • 5篇李永峰
  • 5篇余坚
  • 4篇许洁瑜
  • 4篇王雪涛
  • 3篇张雷
  • 3篇缪飞
  • 2篇刁贵强
  • 2篇向杰
  • 2篇方奕文
  • 2篇吕逵弟
  • 2篇彭兰乔
  • 2篇范方强
  • 1篇江东权
  • 1篇张绮旎
  • 1篇蔡曼钿

传媒

  • 3篇无机盐工业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分子催化
  • 2篇功能材料
  • 2篇精细化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微细加工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材料导报(纳...

年份

  • 3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甲醚在SnO_2/CaO催化剂上催化氧化制备碳氢化合物被引量:5
2007年
考察了SnO2/CaO催化剂对二甲醚(DME)催化氧化制碳氢化合物的催化性能及可能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SnO2负载量为11%时,SnO2/CaO催化剂在275℃~300℃有良好的催化性能;DME转化率在300℃时可达到21.8%,产物甲酸甲酯(MF)和乙二醇二甲醚(DMET)的选择性在275℃时分别可达59.0%和19.1%。XRD结果表明,SnO2/CaO体系催化剂中,活性组分SnO2高度分散于催化剂的表面,仅有少量的SnO2进入了催化剂的体相中。说明活性组分SnO2与CaO载体之间可能形成较好的协同作用,可促进活性氧物种的形成,从而有利于二甲醚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
许洁瑜余林孙明王雪涛
关键词:二甲醚催化氧化碳氢化合物乙二醇二甲醚
反相单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及其形貌和分散性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以六水硝酸铈和氨水为原料,使用单微乳型,在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正丁醇/环己烷/水溶液组成的水/油型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铈微粒。利用XRD,TG-DSC,TEM,UV-VI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TEM表明:体系环己烷含量主要影响产物纳米二氧化铈微粒的分散性;体系中水与OP-10的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对产物微粒的形貌影响显著。当反应温度为25℃,环己烷占3个有机组分的质量分数为60%、水与OP-10的物质的量比为15时,可制备出分散性好的球形纳米二氧化铈微粒,粒径约4 nm。硅烷偶联剂A-1120的表面修饰更加显著地提高了纳米颗粒的分散性。UV-VIS表明:纳米二氧化铈具有优异的紫外吸收性能。
范方强余林孙明刁贵强缪飞
关键词:微乳液法表面修饰纳米二氧化铈
二甲醚氧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估算了甲缩醛和乙二醇二甲醚的标准生成热△fHθm、标准熵Sθm和摩尔等压热容Cp,m。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二甲醚部分氧化和完全氧化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Hm、吉布斯自由能变△rGm和反应平衡常数K,分析了各热力学参数与其温度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反应压力和原料气配比对二甲醚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同时把计算结果与二甲醚在VOx-SnO2/MgO选择氧化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二甲醚部分催化氧化反应合成乙二醇二甲醚、甲缩醛以及完全氧化的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孙明余林余倩郝志峰李永峰
关键词:二甲醚甲缩醛乙二醇二甲醚基团贡献法热力学
空间限制法制备超细分子筛被引量:2
2008年
以甲基纤维素作为空间限制剂,在80℃用空间限制法合成了超细A型分子筛。产物分别用XRD,TEM,BET,TG-DSC,FT-IR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空间限制法与常规水热法合成样品的相对结晶度分别为178%与100%,平均粒径分别约为250 nm与600 nm,外比表面积分别为25.0 m2/g与16.90 m2/g,质量损失分别为19.5%与17.0%。与常规水热法合成的样品相比,用甲基纤维素作为空间限制剂合成的A型分子筛样品的结晶度高,晶面间距小,颗粒小而均匀,粒径分布窄,晶体结构规整,微孔结构丰富,相对吸光强度强,且具有相当的热稳定性。
李朝圣余林李永峰孙明余倩张雷
关键词:分子筛甲基纤维素
二甲醚催化氧化制下游化学品(Ⅰ) HZSM-5催化氧化制碳氢化合物被引量:7
2007年
考察了4种分子筛HZSM-5、Hβ、HY、Al-MCM-41及Mn、Mo、Co、Cu改性的HZSM-5型分子筛催化剂对二甲醚(DME)催化氧化制碳氢化合物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HZSM-5分子筛在275-325℃具有较高活性;二甲醚的转化率在Mn改性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有较大提高,275℃时达到27.8%,甲酸甲脂(MF)的收率可达6.9%。并在生成产物的基础上推测了二甲醚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
向杰余林吕逵弟孙明郝志峰余倩许洁瑜王雪涛
关键词:二甲醚HZSM-5分子筛催化氧化碳氢化合物
二甲醚催化氧化制下游化学品(Ⅱ) V/Mn改性的SnO_2/MgO催化氧化制碳氢化合物被引量:3
2007年
考察了SnO2/MgO催化剂和添加助剂V、Mn对二甲醚(DME)催化氧化制取乙二醇二甲醚(DMET)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锡镁催化剂对DME在275~325℃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添加VOx能较大提高DME转化率和产物DMET的选择性,DME转化率可达23%,DMET选择性可达44%,在300℃收率达9%以上。
吕逵弟余林向杰孙明郝志峰余倩许洁瑜王雪涛
关键词:二甲醚乙二醇二甲醚MGOSNO2催化氧化
利用聚合物的性质制备X型分子筛被引量:1
2009年
以聚合物甲基纤维素作空间位阻剂合成了X型分子筛。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XRD、BET与SEM等表征。结果表明,随甲基纤维素加入量的增加,合成样品的BET、孔体积与颗粒尺寸减小,而且BET与孔体积减小幅度增大,外比表面先增大后减小,但加入甲基纤维素量过多会导致合成样品的相对结晶度下降。与常规水热法相比,加入了空间位阻剂甲基纤维素成功地限制了颗粒的生长,合成样品的相对结晶度与外比表面增大,BET、孔体积与颗粒尺寸都减小,而且15g凝胶加2.5g甲基纤维素合成的样品最好,其相对结晶度为110%,外比表面为24.3cm2/g,BET为600.9cm2/g,孔体积为0.255cm3/g,平均颗粒尺寸为1.5μm,是常规水热法合成样品平均粒径的1/4。
吕逵弟李朝圣李学斌余林孙明余倩李永峰
关键词:甲基纤维素X型分子筛
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阴阳复合模板剂合成及二甲醚催化燃烧性能被引量:11
2008年
以阴阳复合表面活性剂调控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采用TG-DSC、XRD、低温氮气吸附-脱附、TEM、FTIR、UV-Vis、O2-TPD以及H2-TPR等技术对制备的材料的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锰氧化物材料对二甲醚催化燃烧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OMS-2材料属于cryptomelane结构,单独的阴离子或者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模板剂时,制备的材料其外形均不规整,而采用二者按照一定物质的量的比混合时,可以得到均一的纳米棒状结构。O2-TPD和H2-TPR结果说明,制备的OMS-2材料具有丰富的氧物种,低温下易还原,因而在二甲醚催化燃烧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其中采用阴阳复合模板剂制备的样品,具有最低的氧脱附温度和氢气还原温度,因而在二甲醚催化燃烧中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二甲醚燃烧的完全燃烧温度T90为170℃,反应产物仅有CO2和H2O。
孙明余林方奕文余倩余坚
关键词:氧化锰模板剂二甲醚催化燃烧
纳米氧化钇的制备与表征
2009年
以Y(NO3)3为原料,聚乙烯醇为分散剂,采用碳酸氢铵沉淀工艺制备了氧化钇前驱体。用FTIR、TG-DTA分析了沉淀前驱体的成分及其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前驱体为NH4Y(OH)2CO3。对形成前驱体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用XRD、UV-Vis和TEM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煅烧所得粉体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前驱体在750℃保温2h,得到分散性良好、纯度高、立方体型的氧化钇,平均颗粒尺寸20nm左右。实验证明,适量的分散剂和(NH4)2SO4的添加对氧化钇颗粒形貌和粒径有显著影响。
缪飞余林孙明李朝圣张雷
关键词:氧化钇纳米稀土功能材料
离子液体[bmim]PF_6中制备纳米金属Ni及其催化苯乙烯加氢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以化学还原手段分别在水溶液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中制备了纳米金属Ni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热重(TG-DTA)对所制备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XRD表征结果显示:与水溶液制备纳米Ni相比,在[bmim]PF6中制备的纳米Ni具有立方相结构,无氧化峰出现;TEM结果显示:在[bmim]PF6中制备的纳米Ni具有更小的粒径和更好的颗粒分布,团聚现象不明显;FT-IR显示:离子液体不仅仅作为反应的介质,而且和纳米颗粒表面间存在着一定的化学结合,吸附在纳米颗粒的表面,有效的阻止了Ni纳米颗粒的团聚和氧化;TG-DTA及UV-vis结果进一步验证了Ni表明离子液体层的存在。苯乙烯加氢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在[bmim]PF6中制备的纳米Ni催化苯乙烯加氢的活性显著高于常规制备的Ni催化剂。
王雪涛余林彭兰乔孙明许洁瑜余倩余坚
关键词:离子液体催化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