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2004C107)

作品数:1 被引量:43H指数:1
相关作者:方松华张峭巍崔恒武刘海寿依群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针刺
  • 1篇神经影像
  • 1篇神经影像学
  • 1篇健康人
  • 1篇功能性
  • 1篇功能性磁共振
  • 1篇功能性磁共振...
  • 1篇成像
  • 1篇成像研究
  • 1篇磁共振
  • 1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篇章士正
  • 1篇胡兴越
  • 1篇寿依群
  • 1篇刘海
  • 1篇崔恒武
  • 1篇张峭巍
  • 1篇方松华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针刺脑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附14名健康人资料观察被引量:43
2006年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针刺3条不同经络的穴位(三阴交、足三里和阳陵泉)所引起的脑功能区的信号变化,对针刺的神经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对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针刺f MRI,每次磁共振扫描持续5min12s;手法行针30s,静息30s,然后再重复相同的刺激模式,如此反复交替,直至试验结束。结果(1)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相同的脑部激活区为中央后回及右侧额下回;不同的激活区为左额下回、左岛叶、左侧顶下小叶、左小脑山顶、左颞中回及左额中回。针刺阳陵泉穴未发现大脑皮层的信号增高区。(2)针刺3条不同经络的3个不同的穴位均可以出现脑部信号减低区,其共同的区域见于双侧海马旁回、海马、扣带回、楔前叶及小脑。结论针刺不同的穴位可以在脑部特定的区域产生效应。
方松华章士正刘海寿依群张峭巍崔恒武胡兴越
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神经影像学针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