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YY038)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为民张楚郎瑞萍范晓琴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音韵
  • 2篇音韵结构
  • 2篇韵图
  • 2篇律吕
  • 2篇北京话
  • 1篇等韵
  • 1篇形制
  • 1篇异化
  • 1篇音位
  • 1篇音系
  • 1篇阴阳
  • 1篇语音
  • 1篇语音史
  • 1篇元音
  • 1篇元音音位
  • 1篇入声
  • 1篇审视
  • 1篇十二律
  • 1篇重新审视
  • 1篇字母

机构

  • 7篇山西大学

作者

  • 7篇王为民
  • 1篇范晓琴
  • 1篇郎瑞萍
  • 1篇张楚

传媒

  • 3篇语言科学
  • 2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中国语文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从满汉文献对比看北京话前后中元音合并的年代被引量:6
2017年
以往学术界基本认为,北京话前后中元音音位/e/与/o/的合并是在19世纪末《官话萃珍》时代完成的,但清代的汉文文献与满文文献表现出不同的演变轨迹。清代的汉文文献一直显示中元音音位未合并,直到清末传教士富善《官话萃珍》才显示出合并的现象。早期的满汉对音文献显示,当时的中元音音位还未完全合并;中期的满文文献显示出两种不同的现象:没有对音的满文文献显示当时的中元音已经完全合并,有对音的满文文献显示还未完全合并;晚期的满文文献显示当时的中元音在撮口呼前还存在对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满文对音自康熙末年以来陈陈相因,不足以表现语音演变的实际。北京话前后中元音很可能首先在内城完成,然后扩散到外城。这是由内外城人口结构的差异造成的,内城居住的是满族人,外城居住的是汉族人。
王为民
关键词:北京话
“透视分离法”的产生、发展及理论价值
2012年
"透视分离法"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理论背景和过程,其目的是把叠置音类分开,以复原音类的系统性,并将附加的音类剥离出去。这些叠置音类具有不同的类型。运用该方法分析韵书,必须在研究过程中设置一个检验阶段,检验有没有音类叠置的成分,再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王为民
《黄锺通韵》韵图的构造原理与音系解析被引量:5
2012年
《黄锺通韵》的作者都四德利用律吕之学对《黄锺通韵》韵的次序进行了特别的安排,这种安排暗示了《黄锺通韵》所反映的汉语北京音系的元音音位结构。《黄锺通韵》和《音韵逢源》一样是依据满文标音框架来列字的。《音韵逢源》有明确的满文标音,而《黄锺通韵》是通过韵图的特别构造来暗示它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架。《黄锺通韵》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架与《音韵逢源》有所不同,因此要理解《黄锺通韵》的音系性质,必须先了解它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架。《黄锺通韵》反映的是十八世纪中期的北京话音系,而不是东北官话音系。
王为民张楚
关键词:律吕
“支微入鱼”的演变模式及其在晋方言中的表现被引量:12
2011年
文章从音韵结构上分析指出"支微入鱼"产生的基础是/jwij/,因异化而丢失腭化介音/j/是多数官话方言uei韵母的源头,而因异化而丢失腭化韵尾/j/是导致"支微入鱼"产生的音变。止摄合口三等和蟹摄合口三、四等字甚至包括某些方言中的蟹摄合口一等字在不同的阶段都曾具备/jwij/这样的基础,故都产生这一变化。这一变化是与知庄章组字丢失腭化介音交织在一起的,故产生了不同的类型,文章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变化在晋方言中的表现。
王为民
关键词:音韵结构异化晋方言
满文文献与尖团音问题被引量:8
2017年
《圆音正考》区别尖团音是适应满汉双语规范化的结果,这种规范化标准是康熙中后期开始制定的。在《圆音正考》之前,就出现了类似的专门教人们辨析见精组细音字的著作,如《清音辨》。从整体上看,满族入关之前的《旧满洲档》及入关之后的顺治乃至康熙初年的满汉对音文献一直反映出见精组细音字相混的现象,这当是当时满族人所操非标准汉语口语的语言实际,是满族人在学习汉语时受母语干扰出现的结果。清初北京外城汉族人所操标准汉语是尖团有别的,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北京外城汉族人的口语才完全出现尖团相混的现象。在清代尖团有别一直被视为汉语官话正音的标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读音统一会"制定的官话标准。
王为民
关键词:满文文献北京话尖团音
重新审视《李氏音鉴》在清代北京语音史研究上的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以往学者在研究《李氏音鉴》音系时多以其中的"字母五声图"为主要依据,而辅以《李氏音鉴》其他各卷的论述,结果多认为《李氏音鉴》所反映的北京音系"尖团合流",但"果"摄与"拙"摄尚存在对立。但仔细分析"北音入声论"我们会发现,它不但"尖团合流",而且"果"摄与"拙"摄也合流。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字母五声图"的列字尤其是入声是作者根据《等韵》列字的,是作者作为一个学者的素养,而"北音入声论"则是作者口语的反映。由《李氏音鉴》来看,现代北京话至少在19世纪初期已经具备雏形。
王为民郎瑞萍
关键词:等韵口语
“律吕”与语言的结构——基于《黄锺通韵》的认知解构被引量:1
2013年
明清以来出现了不少从音律角度研究等韵的著作,历来治等韵者皆认为其中的律吕成分皆无稽之谈、穿凿附会之作,无甚深义。然通过详细分析发现,以往学者之所以有这种观点是未能正确理解"律吕"的真实内涵所致。"大阴阳"十二律是《黄锺通韵》韵图构造的基本原理,都四德在18世纪中期基于满语元音的阴阳之分利用律吕阴阳二元思维对北京话音韵结构的分析与现代学者在20世纪中期利用音位学方法对北京话音韵结构的分析颇为接近。《黄锺通韵》利用律吕之学研究等韵,并非是无稽之谈,其实大有深意。
王为民范晓琴
关键词:音韵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