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08NZ0001)

作品数:20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游年顺吴志源蔡巨广雷上平谢美珠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杂交
  • 9篇水稻
  • 8篇杂交水稻
  • 4篇杂交稻
  • 3篇性状
  • 3篇选育
  • 2篇稻瘟
  • 2篇稻瘟病
  • 2篇杂交水稻新组...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水稻新组合
  • 2篇脱毒
  • 2篇种薯
  • 2篇种子
  • 2篇作物
  • 2篇槟榔芋
  • 2篇瘟病
  • 2篇马铃薯
  • 2篇抗稻瘟病

机构

  • 10篇福建省农业科...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宁德市农业科...
  • 2篇龙岩市农业科...
  • 1篇华侨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州国家水稻...

作者

  • 7篇游年顺
  • 5篇吴志源
  • 5篇蔡巨广
  • 4篇谢美珠
  • 4篇雷上平
  • 4篇黄利兴
  • 3篇卓敏
  • 3篇梁康迳
  • 3篇潘祥华
  • 3篇谢祖钦
  • 3篇张以华
  • 2篇谢华安
  • 2篇蔡建荣
  • 2篇李毓
  • 2篇王乃元
  • 2篇郑家团
  • 2篇林丛发
  • 2篇王少华
  • 2篇胡荣华
  • 2篇杨惠杰

传媒

  • 4篇福建稻麦科技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杂交水稻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稻米垩白和粒形的主效QTL定位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本研究用珍佳B(佳辐占/珍汕97B//珍汕97B的回交重组自交系F11,即BC1F11)×珍汕97B的F2群体,对稻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结果表明,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均属于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粒长受一个主效基因控制。共检测到13个控制糙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的QTLs。其中,在第3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16-RM411区间同时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9.8%、12.6%、39.3%和5.3%;在第5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7118-RM3683区间同时控制垩白粒率、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3.9%、44.5%、28.0%和15.0%;同时,在RM169-RM289区间也同时控制垩白粒率、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但各性状的遗传贡献率均较RM7118-RM3683区间的小。
王情英江良荣郑景生黄荣裕王侯聪黄育民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座位粒形
福建省粮食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成效与管理措施
2013年
福建省科技厅设立了"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科技重大专项(第二期),专项实施以来,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专项合同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取得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介绍了该专项的主要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效以及采取的管理措施、实施情况。
杨惠杰郑家团谢华安
关键词:科技重大专项粮食作物育种技术
种芋质量对槟榔芋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分别以汀芋1号和长汀白芽2个槟榔芋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种芋对植株生长量及母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种芋对槟榔芋植株生长量和母芋产量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其中150 g以上的种芋种植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蔡建荣
关键词:槟榔芋种芋
闽南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09年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的重要作物。我省属南方马铃薯鲜食优势区,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近年来.闽南地区种植马铃薯的冬闲田面积剧增.每年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上市.通过南菜北运,填补北方蔬菜淡季的空档,市场大、利润高。
凌永胜
关键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种植业结构冬种脱毒种薯冬闲田
马铃薯泉云3号和泉引1号叶片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马铃薯品种泉云3号和泉引1号叶片光合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泉云3号的SPAD值高于泉引1号,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补偿点等光合参数均高于泉引1号,泉引1号的表观量子效率高于泉云3号,泉云3号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泉引1号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泉云3号的Pn日变化曲线与气孔导度(Gs)日变化曲线相似,气孔导度的变化在Pn的变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凌永胜李锦泉林金秀林涛陈朝文刘建福
关键词:马铃薯
甘薯新品种福宁薯14号的选育被引量:1
2015年
福宁薯14号是以福薯13号为母本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较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11-2012年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2年平均每hm2鲜薯产量55665.75kg,比对照增产28.38%;薯干产量12011.55kg,比对照增产11.29%;淀粉产量6910.95kg,比对照增产4.20%。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2014006。
潘祥华林丛发卓敏王少华魏如翰曾瑞柳
关键词:甘薯新品种淀粉产量鲜薯产量农作物品种审定兼用型食味
杂交水稻新组合全优2689的产量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对全优2689的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简单相关分析,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应用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6个因子中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等4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是正效应,穗长的影响是负效应。在栽培中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注意追施穗肥,增加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上的粒数及着粒密度,从而增加每穗总粒数,同时协调好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蔡巨广方珊茹吴志源谢祖钦谢美珠游年顺
关键词:杂交水稻
水稻系列不育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以10个水稻系列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配制一套包括16个亲本和60个F1为研究对象,采用苗期室内喷雾接菌和稻瘟病重发区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供试亲本及其F1的抗性特征.结果表明:除连丰A外的9个不育系及其配制的54个F1,对2003-2006年福建省流行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2006年上杭茶地田间稻瘟病菌的群体毒力都表现抗病反应,抗性频率100%,抗谱广,抗性评价均为抗(R);同时这9个不育系均含有显性主效抗瘟基因.连丰A的抗性频率为4.8%,抗谱窄,抗性评价为感(S).蜀恢527的抗性频率为76.2%,抗谱较广,中抗(MR);明恢77、晚3、福恢13和福恢5138的抗性频率均为4.8%,明恢86的抗性频率为14.3%,抗谱窄,抗性评价均为感(S).本研究反映了亲本抗性遗传背景,避免育种中同一抗源反复使用以延长品种使用寿命,并提出当前亟需引入新抗源,以丰富水稻抗性遗传基础.
梁康迳黄利兴游年顺吴志源郑燕黄姗
关键词:杂交水稻抗稻瘟病抗性分析
磷化铝熏蒸杂交水稻种子对其发芽率影响的探讨
2012年
用3种浓度的磷化铝熏蒸两优816、谷优5138、全优2689、天优2075和Ⅱ优356为代表的5个杂交水稻品种种子,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在9%~14%范围内,库温20℃时,按库容每立方米投放4~12 g磷化铝熏蒸6 d,种子仍保持原有的活力,发芽率不受影响。
蔡巨广张丹谢祖钦吴志源谢美珠游年顺
关键词:磷化铝熏蒸杂交水稻种子
全丰A特征特性及种子生产技术初探被引量:5
2010年
全丰A不育性稳定,开颖习性好,异交率高,抗稻瘟病,配合力强,米质好。高产种子生产技术,根据父本生育特性合理安排差期,选择适宜的抽穗扬花期,构建丰产苗架,适时适量巧喷"九二○"。
吴志源雷上平张以华谢美珠蔡巨广谢祖钦黄利兴游年顺
关键词:杂交水稻不育系种子生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