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kqx201208)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安程锡麟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纳博科夫
  • 2篇叙事
  • 2篇语象
  • 2篇纳博科夫小说
  • 1篇意象
  • 1篇语言
  • 1篇如画
  • 1篇入画
  • 1篇图像
  • 1篇诺斯替主义
  • 1篇文论
  • 1篇西方文论
  • 1篇小说
  • 1篇关键词
  • 1篇黑格尔
  • 1篇黑格尔辩证法
  • 1篇《微暗的火》
  • 1篇J.
  • 1篇辩证法
  • 1篇W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王安
  • 1篇程锡麟

传媒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叙事(中国版...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暗的火》的黑格尔辩证法解读被引量:1
2015年
长期以来,评论界对《微暗的火》的分析聚焦于谁才是故事的虚构作者这一问题。对此问题的认知不妨借鉴纳博科夫经常提及的黑格尔辩证法,将其视为一部由正旋金波特、反旋谢德、合旋纳博科夫所构成的和谐整体。读者在正反合的解读中,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审视整部小说,从而获得逐步深入却永无止境的新认识。
王安
关键词:纳博科夫《微暗的火》黑格尔辩证法
西方文论关键词:语象叙事被引量:28
2016年
语象叙事被视为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体裁、隐喻,或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与阐释工具。该词在西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其含义也在近两千年的发展中不断演变,至今仍未有定论。原因之一是它具有跨艺术、跨媒介和跨学科研究的特征,然其最核心的问题乃是词语与意象的关系。今天学界对该词使用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是:这一术语该如何界定?其理论边界有多大?文学研究中的语象叙事与绘画艺术等所使用的该词是否应有区别?语图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本文拟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西方语象叙事的历史与现状、定义与问题做一梳理。
王安程锡麟
W.J.T.米切尔论语言与意象被引量:2
2019年
意象为何?怎样认识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是时下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 J. T.米切尔的论述影响最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米切尔在其系列著述中系统讨论了图像转向、意象与图像、意象X文本、元图像与生物图像、语象叙事的冷漠-希望-恐慌、视觉文化与意象科学等概念,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图像转向强调的是在读图时代应抛弃意象研究的语言学模式,以使意象回归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认识论范式变革。他强调一切媒介皆为混合媒介,因而语言与意象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在借鉴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意象X文本的概念,它与恐龙、多利羊、世贸双塔、金牛犊类似,是关于图像如何成为图像的元图像。在米切尔看来,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语象叙事从本质上讲是一切意象文本的共性,它其实也是一种元图像,在其混合媒介的内部产生了类似主体与他者遭遇时的冷漠-希望-恐慌的三个认知层次。米切尔先后使用过的图像理论、批判图符学、视觉研究、视觉文化和意象科学等术语,说明他理论的实质是反理论、去学科的跨界研究。
王安
关键词:语言意象图像
画入诗,诗入画,诗即画——析纳博科夫小说中的“诗如画”书写被引量:1
2012年
纳博科夫用作画的方式书写小说,将小说视作绘画。这一书写特征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画家画作,它们帮助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二是作家常刻意将故事的讲述融入绘画的框架内,让小说的情节模仿画中的场景,达到"以诗入画"的效果。最后,纳博科夫视理想的创作与阅读为绘画,自觉地用五彩的文字进行着如画般的书写。画入诗,诗入画、诗即画,生动地诠释了纳博科夫小说中"诗如画"的书写特征。
王安
关键词:纳博科夫
语象叙事:历史、定义与反思被引量:1
2015年
语象叙事(ekphrasis)被视为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体裁、隐喻,或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与阐释工具。它似乎一夜之间成了评论界的宠儿,充斥在各种文艺期刊、会议论文与专著文集中。该词在西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其含义也在近2000年的发展中不断演变,至今仍未有定论。在其诸多定义中,以米切尔的影响最大。他从心理认知的角度,阐述了语象叙事的三个认识层次,将其界定为"视觉再现的文本再现"。今天学界对该词使用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是,这一术语的理论边界该有多大?文学研究中的ekphrasis与绘画艺术等所使用的该词是否应有区别?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与ekphrasis有无关联?语图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本文拟从上述方面对西方语象叙事的历史、定义与问题做一梳理。
王安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诺斯替主义被引量:1
2014年
纳博科夫小说中有着神秘的诺斯替主义主题,它强调彼岸与世界、世界与人的二元对立。彼岸完美自足地在人类之上存在,世界则如牢狱,充满荒诞、邪恶、黑暗与暴政。人本质上不属于世界,而是来自彼岸的异乡人。他借助神秘的灵知,摆脱黑暗世界的暴政,实现灵魂的升华,回归自由的彼岸。纳博科夫的小说表现的正是对黑暗世界的鞭挞、对彼岸的向往以及人类凭借灵知获得拯救的诺斯替主义主题。
王安
关键词:纳博科夫小说诺斯替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