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202)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林先贵朱建国张晶胡君利李全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土壤
  • 9篇微生物
  • 7篇土壤微生物
  • 7篇臭氧
  • 7篇臭氧浓度
  • 7篇臭氧浓度升高
  • 5篇近地
  • 5篇近地层
  • 3篇稻田
  • 2篇稻田土
  • 2篇稻田土壤
  • 2篇有机碳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水溶性有机碳
  • 2篇土壤微生物功...
  • 2篇土壤微生物生...
  • 2篇脲酶
  • 2篇脲酶活性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香港浸会大学

作者

  • 12篇林先贵
  • 7篇朱建国
  • 6篇张晶
  • 5篇余永昌
  • 5篇冯有智
  • 5篇李全胜
  • 5篇胡君利
  • 2篇沈标
  • 2篇陈瑞蕊
  • 1篇武术
  • 1篇崔向超
  • 1篇王俊华

传媒

  • 2篇土壤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大气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全球大气正在发生变化,并给陆地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影响。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物质和能量的驱动者,其响应是全面揭示全球大气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简要回顾了当前全球大气变化的国内外研究焦点,以...
林先贵冯有智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文献传递
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下AM真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利用中国唯一的开放式空气组分增高(free-air component enrichment,FACE)稻麦轮作试验平台,研究大气对流层O3浓度升高条件下接种外源AM真菌对小麦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O3浓度升高处理小麦苗期AM真菌侵染率有升高趋势,而从孕穗期起逐渐显示出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收获时植株地上部生物量、株产与千粒重均显著下降(p<0.05),分别降低22%、29%和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也下降了37%,但籽粒全N含量从2.2%显著提高到2.6%(p<0.05).O3浓度升高条件下接种外源AM菌剂对小麦根系AM真菌侵染具有促进作用,孕穗期AM真菌侵染率与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对照(p<0.05),收获时植株受灾程度降低了5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也显著升高(p<0.05),虽然小麦产量没有提高,但籽粒全N含量下降到与当前O3浓度处理没有显著差异的水平上.结果表明,O3胁迫下小麦通过提高苗期AM真菌侵染来增强其抗胁迫能力,接种外源AM真菌可以促进小麦营养生长,并可通过改善根系分泌物等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胡君利林先贵王俊华崔向超武术张晶朱建国
关键词:丛枝菌根小麦养分吸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对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15
2008年
土壤微生物对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是全面评价臭氧浓度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本文简要回顾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概况,介绍了土壤微生物对人工控制微域环境臭氧浓度增高的响应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包括硝化反硝化作用)、群落结构与功能(包括秸秆降解过程)、有益微生物(如菌根真菌)及其调控技术是今后大气臭氧污染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胡君利林先贵朱建国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畜禽粪便好氧堆肥技术在稻田甲烷减排中的应用研究
甲烷(CH)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大气中甲烷浓度的不断上升将对全球气候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稻田和畜禽粪便存放过程中的甲烷排放,是农业领域内最重要的两类甲烷排放源,因而备受关注。在亚洲的许多地...
陈瑞蕊林先贵王一明胡君利
关键词:甲烷堆肥稻田
文献传递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中国臭氧FACE(Free-air O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通过测定麦季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土壤呼吸强度和BIOLOG指标,研究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50%条件下(~70 nmol mol-1),麦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响应.结果发现,臭氧浓度升高下麦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微呼吸强度增加,平均吸光值显著高于对照(P〈0.05).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臭氧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臭氧处理下均一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相对于其它碳源,臭氧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的糖类物质利用能力的影响最大.研究揭示了1.5倍的近地层臭氧浓度增强了麦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特别是非优势微生物.
余永昌林先贵张晶李全胜朱建国
关键词:臭氧浓度升高麦田水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中国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2009年和2010年的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响应规律。结果发现,1.5倍当前臭氧浓度下稻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从100.0~110.9μg g-1降低至81.3~94.5μg g-1。臭氧浓度升高下BIOLOG平均吸光值(AWCD)有低于对照的趋势。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50%对稻田土壤微生物丰富度、优势度及均一度无显著影响。2010年碳源底物利用的主成分分析显示,1.5倍当前臭氧浓度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底物的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本研究揭示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可能对稻田土壤微生物产生积累效应,并通过微生物碳源底物有效性的改变最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
余永昌林先贵冯有智张晶李全胜朱建国
关键词:臭氧浓度升高稻田水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臭氧FACE(free-air O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近地层臭氧浓度(臭氧摩尔分数平均为70 nmol.mol-1)升高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氮吸收量,土壤w(全氮)、w(矿质氮)、脲酶活性、氨氧化细菌数量、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小麦成熟期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臭氧摩尔分数平均为45 nmol.mol-1)相比,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不同生育期氮吸收量总体趋于升高,土壤w(全氮)、w(铵态氮)和w(硝态氮)总体趋于下降,在小麦成熟期土壤w(全氮)和w(铵态氮)分别比对照下降9%和71%(P<0.05),而w(硝态氮)比对照下降36%;臭氧浓度升高使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总体趋于增强,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随着小麦的生长,臭氧熏蒸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也趋于升高,在小麦成熟期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小麦成熟期,尽管臭氧熏蒸土壤单个氨氧化细菌的硝化活性比对照下降57%,但土壤整体硝化强度却比对照提高123%;臭氧熏蒸土壤反硝化作用强度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单个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活性却比对照降低96%,达显著水平(P<0.05)。认为臭氧浓度升高促进了小麦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导致土壤氮素库存量降低,进而加快了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表现为脲酶活性升高,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但它们的代谢活性反而下降。
李全胜林先贵胡君利张晶余永昌沈标朱建国
关键词:臭氧浓度升高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脲酶活性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中国唯一的稻麦轮作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吸收量、土壤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土壤氨氧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成熟期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单株水稻(Oryza sativaL.)的氮吸收量趋于升高,土壤全氮含量趋于下降、脲酶活性趋于增强,在成熟期土壤全氮与对照相比平均下降9%,土壤脲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平均升高13%。在水稻整个生长季节,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开花期达到峰值,但臭氧熏蒸土壤与对照相比趋于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土壤中单个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均趋于下降,土壤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与对照相比也平均下降17%和24%。结果表明,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因为水稻氮素吸收增强而加快,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趋于增多,但它们的生理代谢活性均趋于下降。
李全胜林先贵胡君利张晶余永昌沈标朱建国
关键词:臭氧浓度升高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脲酶活性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中国臭氧FACE(free-air O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通过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脱氢酶、蔗糖转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2009年和2010年两年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响应。结果发现,1.5倍环境臭氧浓度下(≈70 nmol/mol),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上升趋势,土壤脱氢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源利用能力增强和数量的增加势必会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以致在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的一定阶段内可能会增大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余永昌林先贵冯有智张晶李全胜朱建国
关键词:臭氧浓度升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脱氢酶蔗糖转化酶
水稻土中光驱动的微生物食物网络
光合微生物利用光能,同化环境中有机和无机碳源,合成自身生物质以生长,同时被高级营养层所捕食。此光驱动的食物链是大多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此类过程却鲜有报道。本实验利用稳定同位素探针...
冯有智林先贵朱建国贾仲君
关键词:甲酸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