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142)

作品数:18 被引量:128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旭张振华郜玉峰邹桂舟张亚飞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乙型
  • 14篇肝炎
  • 13篇乙型肝炎
  • 12篇慢性
  • 9篇慢性乙型
  • 9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病毒
  • 5篇乙型肝炎患者
  • 5篇纤维化
  • 5篇肝炎患者
  • 5篇HBV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转归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肝纤维化
  • 4篇肝炎病毒
  • 4篇感染后
  • 4篇感染者
  • 4篇不同转归
  • 3篇抗原

机构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阜阳市第二人...
  • 1篇六安市人民医...
  • 1篇蒙城县第一人...

作者

  • 14篇李旭
  • 9篇张振华
  • 8篇郜玉峰
  • 6篇邹桂舟
  • 5篇叶珺
  • 5篇张亚飞
  • 4篇潘高峰
  • 4篇谢琴秀
  • 3篇李芳
  • 3篇江晓平
  • 2篇李卫
  • 2篇苏倩
  • 2篇李家斌
  • 2篇胡向阳
  • 2篇尹华发
  • 2篇魏少峰
  • 2篇王长泰
  • 2篇蔡群
  • 2篇饶建国
  • 2篇俞舒

传媒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HBV感染转归人群外周血PD-1拷贝数分布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调查HBV感染不同转归人群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基因拷贝数(CN)分布频率的差异。方法在300例HBV感染恢复者、43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49例肝硬化(LC)和123例肝细胞癌(HCC)患者,采用AccuCopy法检测外周血PD-1基因拷贝数。选择5个可能影响慢性HBV感染结局的指标,即HBe Ag滴度、年龄、性别、HBV DNA和PD-1拷贝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发现影响感染结局的指标。结果 HBV感染恢复者、CHB、LC和HCC组外周血PD-1单倍体检出率分别为11.7%、9.6%、6.0%和10.6%,多倍体检出率分别为89.3%、90.4%,94%和89.4%,显示LC组多倍体检出率显著高于HBV感染恢复组或HCC组(P<0.05);以CHB组作为估计参数,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血清HBV DNA载量为影响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影响HBV感染转归的因素还是病毒本身和患者年龄,而外周血PD-1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李芳邹桂舟叶珺郜玉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拷贝数变异
中国慢性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Meta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万方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检索有关中国HBV基因型分布的研究论文,将中国分为不同HBV感染流行区,分析不同地区、民族和肝脏疾病类型人群HBV基因A、B、C、B/C、D型和其他基因型(非A^D基因型和非B/C混合型)分布。采用Meta分析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在我国,HBV基因型主要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为主,区域1(北部地区)HBV基因A、B、C、B/C、D型和其他型分别为0.1%、22.2%、69.1%、3.8%、0.5%和1.5%,其中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区域(P<0.05);区域2(中部地区)HBV基因A、B、C、B/C、D型和其他型分别为0.2%、62.6%、27.4%、3.8%、0.5%和2.4%,其中B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区域(P<0.05);区域3(南部地区)HBV基因A、B、C、B/C、D型和其他型分别为0.6%、36.3%、49.4%、2.8%、2.6%和3.4%,其中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区域2的27.4%(P<0.05);区域4(青藏高原)感染HBV B基因型、C基因型、D基因型和其他基因型分别为6.0%、22.5%、11.7%和59.3%,其中C/D混合型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藏族人群C/D混合型比例(49.3%)显著高于其他民族(P<0.05),哈萨克族D基因型比例(58.1%)显著高于其他民族(P<0.05);C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癌显著相关(OR=1.979、OR=3.888、OR=4.399,P<0.001)。结论不同地区和民族HBV基因型分布显著不同,B基因型可能是中国HBV起源基因,而感染C基因型更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肝脏疾病。
伍宵魏少峰徐楠苏倩李旭张振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基因型民族
原研和仿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配对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原研拉米夫定和仿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HBV DNA配对,分别给予仿制拉米夫定(49例,试验组)和原研拉米夫定(49例,对照组)进行抗病毒治疗,疗程1年。选择24周和52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HBV DNA和HBe Ag/抗HBe血清转换水平等作为评价抗病毒疗效的指标,并检测耐药位点。结果:治疗5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5.71%和81.63%,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1.84%和89.80%,HBe 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1.74%和22.73%,HBV DNA未转阴的病例数分别为4和5,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1例YMDD变异。结论:原研和仿制拉米夫定均可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且有效性相当。
杨万荣张振华俞舒周琴李旭尹华发
关键词: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疗效
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S)评估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方法313例慢性HBV感染者在B型超声引导下,用“1s快速切割组织法”获取肝组织,FS检测肝硬度值(LSM),同时检测血清HBeAg、肝功能和留取人口学资料,并分析这些指标与LSM的相关性。两组资料比较采用f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U检验(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S或Pearson’s相关系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判断LSM诊断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的效能。结果LSM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HBeAg阳性组,值分别为0.428和0.402;HBeAg阴性组,值分别为0.296和0.283,P值均〈0.001);LsM与性别、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总胆红素(TBil)水平间的相关性受HBeAg状态和AIJ水平影响,LSM与TBil只在HBeAg阴性组二者呈正相关(r=0.298,JD〈0.001);无论是HBeAg阳性还是阴性组在ALlT≥2×正常值上限(ULN)组FS诊断肝纤维化≥S2的效能均低(AUG〈0.75,P〉0.05);FS诊断肝纤维化≥S2的截点值随ALIT水平和HBeAg状态不同而异,在ALT〈1XULN和1~2×ULN组,FS诊断肝纤维化≥S2的截点值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中分别为5.85kPa、7.3kPa和6.35kPa、8.5kPa;只在ALT〈2×ULN的HBeAg阳性者中,LSM与年龄呈正相关(r=0.278,P=0.014),且对年龄〉30岁的诊断效能较高(AUC=0.867,P〈0.001),而对年龄≤30岁者诊断效能低(AUC=0.632,P〉0.05)。结论LSM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FS评估明显肝纤维化的截点值要结合年龄、ALIT水平、HBeAg状态,对年龄≤30岁者诊断效能低。
谢琴秀徐楠江晓平张亚飞张振华李家斌胡向阳李旭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43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43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31例患者分为4组,观察不同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组肝脏GS分期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组患者GS分期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不同ALT水平患者组间GS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ALT在20~40 U/L和40~80 U/L的患者中G2~4的比例分别为30.62%和35.47%,S2~4的比例则为49.24%和49.42%。不同G分级患者组间球蛋白(globulin,GLB)、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S分期患者组间年龄、白蛋白(albumin,ALB)、AST、PLT、HBV DNA、APR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HBV DNA水平和APRI指数是肝纤维化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即使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但部分患者仍有明显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展,这些患者必须结合年龄、AST、GGT、APRI、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进行评估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必要时须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
郜玉峰邹桂舟叶珺潘高峰殷宏娟李芳魏艳艳夏国美李旭
关键词:肝硬化生物学标记
APOBEC3B基因拷贝数变异与HBV感染后不同转归的关系
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后的临床转归具有多样性,与病毒,宿主免疫和宿主基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围生期感染HBV的人群有90%会转变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而婴幼儿时期...
谢朋飞
关键词:拷贝数变异临床转归
IL-10R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 IL-10R 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1例慢性HBV 感染患者和301例急性自限性 HBV 感染患者外周血标本,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地区来源均相互匹配。 Snapshot方法检测 IL-10R 两个 tag SNP(rs2228055、rs2256111)的基因型;χ2检验用于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IL-10R 基因 rs2228055、rs2256111多态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均符合 Hardy-Weinberg 平衡。 IL-10R 基因 rs2228055位点 G/ G 基因型频率(7.2%)明显低于急性自限性 HBV 感染患者(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 基因型在 HBV 感染慢性化的风险是 AG + AA基因型的0.52倍(OR =0.52,95% CI:0.32-0.84)。结论IL-10R rs2228055位点 GG 基因型在 HBV 感染后的慢性化中发挥保护作用。
郑亢郜玉峰潘高峰殷宏娟邹桂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单核苷酸多态性易感性
应用慢性HBV感染者家系探索HBV基因变异率差异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变异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组慢性HBV感染者家系共6对母子为研究对象,PCR扩增HBV全长序列,分析其基因变异率并探讨其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结果 6对母子均为B基因型HBV感染,不同患者间HBV核苷酸变异率分别为6.67×10^-5、2.83×10^-5、2.33×10^-5、1.48×10^-4、1.83×10^-4、1.24×10^-4个变异/位点/年,差异可高达7.85倍,其中家系内HBV变异率差异分别为2.36和6.35倍。免疫耐受期HBV基因变异率2.83×10^-5和1.24×10^-4个变异/位点/年,非免疫耐受期HBV基因变异率2.33×10^-5~1.83×10^-4个变异/位点/年。各编码区变异率亦有所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核苷酸=2.812,P=0.422;x^2氨基酸=2.344,P=0.504)。结论不同患者HBV基因变异率有较大差异,且可能与患者所处HBV感染自然病程有关。
施毅张振华孙秋林魏少峰苏倩张亚飞李旭
关键词:碱基序列流行病学方法
回顾性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方案调整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抗病毒方案调整情况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5年8月接受PEG-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98例,分别依据抗病毒方案调整情况及时间、干扰素治疗时间等进行分组,了解各种治疗方案调整的人数、原因,并比较各组基线情况及累计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98例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使用时间为平均12个月,随访时间为平均24个月,累积HBeAg血清转换率达到51%;在12个月内单用干扰素,改用或者联用NAs的患者分别有56例、15例及27例,其中3例为干扰素副作用而调整,改用和联用核苷(酸)类似物(NAs)的种类多样;无论按照是否改用或联用NAs分组、干扰素使用时间长短分组、更改为NAs时间分组或开始联合治疗时间分组,各种分组的基线指标(ALT、HBeAg和HBV DNA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经生存曲线分析后发现,各种分组患者治疗随访期间累计HBeA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阳性CHB的各抗病毒调整方案存在且随意性较大,各种调整方案的血清学转换率差异较小。
李卫李丽军李永华王长泰刘雯谭林李铭张振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分析HBV感染者PBMC中HBV cccDNA与血清HBV DNA、HBsAg、HBeAg、肝组织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8例HBV感染者,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PBM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HBV cccDNA和血清HBV DNA,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eAg,其中59例慢性HBV感染者行肝活组织检查.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108例HBV感染者PBMC中HBV cccDNA阳性59例,占54.6%,其中15例肝功能衰竭患者HBV cccDNA阳性11例,明显高于8例急性乙型肝炎中2例阳性(x2 =4.960,P<0.05).根据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分为>5 lg、3~5 lg和<3 lg拷贝/mL组,其PBMC中HBV cccDNA阳性率分别为76.1%(51/67)、5/18和13.0%(3/23),HBV DNA高载量组与中、低载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51、28.384,均P<0.05).PBMC中HBVcccDNA与血清HBV DNA载量和HBsA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4、0.497,均P<0.05).PBMC中HBV cccDNA在肝组织学≥G2和(或)S2组检出率明显高于<G2/S2组(x2=9.159,P<0.05).结论 HBV感染者PBMC中存在HBV cccDNA,且与血清HBV DNA和HBsAg呈正相关,也与肝组织学损伤相关.
朱圣涛谢琴秀张亚飞江晓平胡向阳柯晶李旭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