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323)

作品数:19 被引量:110H指数:8
相关作者:席贻龙何忠文陈艳黄林杨冬青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皖西学院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毒性
  • 8篇多刺裸腹溞
  • 8篇生命表
  • 8篇生命表统计学...
  • 8篇急性毒性
  • 6篇轮虫
  • 6篇臂尾轮虫
  • 5篇萼花臂尾轮虫
  • 4篇种群
  • 3篇毒性效应
  • 3篇种群增长
  • 3篇草甘膦
  • 2篇有性生殖
  • 2篇日本三角涡虫
  • 2篇三角涡虫
  • 2篇摄食
  • 2篇食物密度
  • 2篇种群增长率
  • 2篇涡虫
  • 2篇艾氏剂

机构

  • 19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皖西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9篇席贻龙
  • 5篇陈艳
  • 5篇何忠文
  • 3篇黄林
  • 3篇张根
  • 3篇温新利
  • 3篇杨冬青
  • 2篇葛雅丽
  • 2篇刘昌利
  • 2篇赵兰兰
  • 2篇查春旺
  • 2篇王金霞
  • 2篇沈鹏
  • 2篇刘晓波
  • 2篇王进
  • 2篇姚胜
  • 1篇宋鑫
  • 1篇刘罗
  • 1篇孙天宝
  • 1篇胡柯

传媒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Curren...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除草剂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1
2005年
采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0.50、3.00、5.50、8.00和10.50mg·L-1)的除草剂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对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幼体阶段历期、生殖期历期、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当草甘膦浓度为3.00和8.00mg·L-1时,轮虫胚胎发育时间显著延长;达3.00mg·L-1时,轮虫的幼体阶段历期开始显著延长;达8.00和0.50mg·L-1时,轮虫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开始显著降低.在各参数中,种群内禀增长率是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监测草甘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储昭霞席贻龙徐晓平葛雅丽董丽丽陈芳
关键词:草甘膦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多刺裸腹溞的毒性被引量:17
2009年
应用急性毒性实验和生命表实验等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对淡水枝角类多刺裸腹溞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BP对多刺裸腹溞48hLC50为9.68mg.L-1;0.05~5000μg.L-1的DBP对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总生殖率和净生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00μg.L-1的DBP显著缩短了多刺裸腹溞的世代时间,提高了种群内禀增长率。
王金霞席贻龙刘晓波陈艳何忠文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多刺裸腹溞急性毒性
艾氏剂对连续三个世代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生命表技术对连续3个世代暴露于不同浓度(20、40、80、160、320μg/L和640μg/L)艾试剂(aldrin)溶液中的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生命表统计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艾试剂对3个世代多刺裸腹溞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浓度高于80μg/L的艾氏剂使多刺裸腹溞母代的生命期望和净生殖率显著降低;浓度高于160μg/L的艾氏剂使母代的世代时间显著缩短,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降低。浓度高于40μg/L的艾氏剂使多刺裸腹溞F1代的生命期望显著缩短,20μg/L和80~640μg/L的艾试剂使F1代的净生殖率显著降低,320μg/L和640μg/L的艾氏剂使F1代的世代时间显著缩短,所有浓度的艾试剂均使F1代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降低。160~640μg/L的艾氏剂使多刺裸腹溞F2代的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显著缩短,160μg/L和640μg/L的艾氏剂使F2代的净生殖率显著降低;除40和320μg/L外,所有浓度的艾试剂均显著提高了F2代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在实验设置的艾试剂浓度范围内,除F2代种群内禀增长率外,3个世代多刺裸腹溞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与艾试剂浓度呈曲线相关诼远拘允匝橹?污染物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因其暴露时所处发育时期和持续暴露世代数的不同而存在着重要的差异。
陈艳席贻龙何忠文
关键词: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
DDT对池塘模型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运用微宇宙实验方法研究了浓度为0.2、2.0、20.0和200.0μg·L-1的DDT对池塘模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4周)中对照组和浓度为0.2、2.0、20.0和200.0μg·L-1的DDT暴露组水体pH均值分别比实验前下降了0.28、0.19、0.15、0.38和0.37,电导率均值分别下降了6.3%、3.1%、4.7%、6.6%和8.6%;对照组和0.2、2.0、20.0μg·L-1组水体溶解氧(DO值)分别上升了27.3%、28.1%、26.4%和14.4%,而200.0μg·L-1组的DO值下降了7.2%.各组中总磷浓度在实验中后期即下降到较低的水平,总氮的浓度也大幅度下降.和对照组相比,200.0μg·L-1的DDT对大型水生植物优势种类浮萍(Lemna minor)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而其它浓度的DDT具有促进作用;DDT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生长影响不明显.DDT可使浮游动物种类减少.2.0μg·L-1的DDT对方形网纹溞(Ceriodaphnia quadrangula)、枝角类和桡足类密度均具有促进作用,20.0和200.0μg·L-1的DDT使轮虫和介形亚纲动物数量在实验后期上升,除此以外,随时间的推移,各浓度的DDT使各类浮游动物密度下降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与实验前相比,对照组以及浓度为0.2、2.0和20.0μg·L-1的暴露组中凸旋螺(Cyraulus convexiusculus)重量分别增加了12.8%、5.3%、102.2%和219.9%,而200.0μg·L-1组中凸旋螺重量下降了33.8%.随着DDT浓度的升高,微宇宙中的细菌总数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整个实验过程中,对照组的群落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P/R比值)的平均值接近于1,表明生态系统成熟稳定;而各暴露组P/R比值均大于1.1,这可能与DDT对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而对水生植物没有明显影响有关.
何忠文席贻龙陈艳张根温新利
关键词:DDT大型水生植物浮游动物毒性
DDT对多刺裸腹溞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采用48h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DDT对多刺裸腹潘的48小时LC50值,采用生命表试验方法研究了暴露于不同浓度(1、8、16、24、32和40μg·L^-1)DDT溶液中的多刺裸腹潘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结果表明:DDT对多刺裸腹潘48小时LC50值为324μg·L^-1;浓度在1~40μg·L^-1的DDT对多刺裸腹潘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世代时间和总繁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种群内禀增长率(rm)影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浓度为8、16和40μg·L^-1的DDT显著地提高了多刺裸腹潘种群rm.在使用多刺裸腹潘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监测亚致死浓度的DDT的生态影响时,rm是较敏感的指标.
刘晓波席贻龙王金霞胡柯
关键词:DDT急性毒性生命表统计学参数
铜和镉对多刺裸腹溞的联合毒性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48h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Cu2+、Cd2+和Cu2++Cd2+对多刺裸腹溞的48hLC50值,采用生命表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Cd2+和Cu2++Cd2+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u2+、Cd2+和Cu2++Cd2+对多刺裸腹溞的48hLC50值分别为0.106、0.117和0.212mg·L-1,Cu2++Cd2+的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Cu2+对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总生殖率、净生殖率、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没有显著影响.Cd2+和Cu2++Cd2+对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总生殖率、净生殖率和世代时间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种群内禀增长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浓度为0.004和0.005mg·L-1的Cd2+以及浓度为0.006~0.010mg·L-1(Cu2+:Cd2+=1:1,下同)的Cu2++Cd2+均显著缩短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降低了其总生殖率;浓度为0.004和0.005mg·L-1的Cd2+以及浓度为0.008~0.010mg·L-1的Cu2++Cd2+均显著降低了多刺裸腹溞的净生殖率,缩短了其世代时间.Cu2+和Cd2+对多刺裸腹溞的慢性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Cd2+和Cu2++Cd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出生时的生命期望、总生殖率、净生殖率和世代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沈鹏席贻龙张烨周彬王敏
关键词:联合毒性半致死浓度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
三氯杀螨醇浓度和食物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3、0.3、3、30和300μg·L^-1)的三氯杀螨醇和不同食物密度(3.0和5.0×10^6cells·ml^-1)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增长影响。结果表明:藻类食物密度、三氯杀螨醇浓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藻类食物密度和三氯杀螨醇浓度对轮虫最大种群密度也有显著影响(P〈0.01),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其却无显著作用(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3.0×10^6cells·ml^-1藻密度下,0.03~30μg·L^-1的三氯杀螨醇显著提高了轮虫种群增长率,3μg·L^-1的三氯杀螨醇显著降低了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而300μg·L^-1的三氯杀螨醇则极显著提高了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在5.0×10^6cells·ml^-1藻密度下,三氯杀螨醇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和最大种群密度均无显著影响;高密度的藻类食物降低了0.03~30μg·L^-1和300μg·L^-1的三氯杀螨醇分别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和最大种群密度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以及3μg·L^-1的三氯杀螨醇对轮虫最大种群密度所具有的抑制作用。
姚胜席贻龙赵兰兰杨冬青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三氯杀螨醇食物密度斜生栅藻
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对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胺磷(0.01、0.1、1.0、10.0、100.0、1000.0和10000.0μg.L-1)和17β-雌二醇(0.001、0.01、0.1、1.0、10.0、100.0、和1000.0μg.L-1)溶液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存在差异.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实验期间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受精率的平均值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均有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则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无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的影响较显著.与对照相比,10.0~10000.0μg.L-1的甲胺磷和100.0μg.L-1的17β-雌二醇均使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显著提高;0.1~10000.0和10.0μg.L-1的甲胺磷分别显著地降低了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1000.0μg.L-1的17β-雌二醇显著降低了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轮虫平均种群增长率(Y,d-1)与甲胺磷浓度(X,μg.L-1)之间的关系为Y=-2×10-8X2+0.0002X+0.3474.种群增长率可用于监测和评价甲胺磷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柯丽霞席贻龙查春旺杨冬青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甲胺磷17Β-雌二醇
敌百虫和敌杀死对日本三角涡虫摄食与再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敌百虫、敌杀死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japonica)摄食和再生的影响。方法每种农药设6个染毒组(敌百虫为0.90、1.10、1.32、1.58、1.89、2.27mg/L,敌杀死为0.83、1.00、1.20、1.44、1.73、2.10mg/L)和1个对照组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每种农药各设5个染毒组(敌百虫摄食0.16、0.26、0.36、0.46、0.56mg/L,再生0.20、0.30、0.40、0.50、0.60mg/L;敌杀死为0.30、0.40、0.50、0.60、0.70mg/L)和1个对照组进行影响涡虫摄食与再生的实验。每组10条涡虫,进行3个平行。结果敌百虫和敌杀死对涡虫的24h、48hLC50分别是1.45mg/L和1.42mg/L、1.34mg/L和1.37mg/L。第1次喂食后,仅0.16mg/L、0.46mg/L敌百虫对涡虫的摄食影响显著(P<0.05),第2、3次喂食各浓度敌百虫对涡虫的摄食影响显著(P<0.05);敌杀死对涡虫摄食的显著影响主要在第2、3次喂食后60min(P<0.05)。术后60h、浓度≥0.20mg/L的敌百虫和术后54h、浓度≥0.40mg/L敌杀死对涡虫再生影响显著(P<0.05)。术后90h,除0.60mg/L敌百虫染毒组和0.70mg/L敌杀死染毒组外,其他各组对涡虫再生影响不显著。结论敌百虫和敌杀死对涡虫摄食的显著影响主要在第2次喂食后,对再生的显著影响主要在术后78h和60h前。敌百虫对涡虫的急性毒性和对其摄食与再生的影响大于敌杀死。
刘昌利席贻龙黄林王进
关键词:敌百虫敌杀死日本三角涡虫急性毒性摄食
Pb^(2+)浓度和藻类食物密度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48h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Pb2+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48h-LC50值,采用生命表试验方法在0.5×106、1.0×106、2.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浓度为0.2、0.4、0.6、0.8、1.0mg/L的Pb2+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对多刺裸腹溞48h-LC50值为10.5mg/L。与各食物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除了0.5×106、1.0×106个细胞/mL下0.2mg/L的Pb2+显著延长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0.5×106个细胞/mL的食物密度下0.4mg/L的Pb2+显著提高了多刺裸腹溞的净生殖率、0.40.8mg/L的Pb2+显著提高了种群内禀增长率外,较高浓度的Pb2+显著缩短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降低了净生殖率、总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且随着食物密度的升高,使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显著降低的Pb2+浓度阈值呈降低的趋势,但使世代时间显著缩短的Pb2+浓度阈值则呈升高的趋势。Pb2+浓度、食物密度以及它们间的交互作用对多刺裸腹溞的各主要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0.5×106、1.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Pb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各主要生命表统计学参数间均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2.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Pb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总生殖率和净生殖率间均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对Pb2+污染的敏感性因食物密度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刘宁席贻龙沈鹏杨胜宋鑫孙天宝
关键词:食物密度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