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07ZQ026-113)

作品数:26 被引量:306H指数:11
相关作者:康毅力游利军杜春朝杨建李大奇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储层
  • 10篇气藏
  • 9篇砂岩
  • 8篇致密砂岩
  • 7篇盐岩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7篇碳酸盐岩
  • 6篇孔隙
  • 5篇地层
  • 5篇致密砂岩气
  • 5篇致密砂岩气藏
  • 5篇砂岩气藏
  • 5篇钻井
  • 5篇裂缝
  • 5篇孔隙结构
  • 4篇低渗
  • 4篇低渗透
  • 4篇地层损害
  • 4篇水平井

机构

  • 33篇西南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作者

  • 25篇康毅力
  • 11篇游利军
  • 4篇彭珏
  • 4篇李大奇
  • 4篇杜春朝
  • 4篇杨建
  • 4篇刘大伟
  • 3篇杜新龙
  • 3篇李相臣
  • 3篇李冬梅
  • 3篇杨玉贵
  • 3篇闫丰明
  • 2篇雷鸣
  • 2篇俞杨烽
  • 2篇罗平亚
  • 2篇刘雪芬
  • 2篇张昌铎
  • 2篇张浩
  • 2篇李前贵
  • 1篇张凤东

传媒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5篇钻井液与完井...
  • 4篇钻采工艺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渗流力学与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力学进展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煤层气

年份

  • 1篇2013
  • 7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储层损害对致密砂岩气体传质效率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在致密砂岩储层流体敏感性、工作液损害评价基础上,利用岩心流动仪开展储层损害后致密岩样气体传质实验,探讨储层损害程度与类型对致密砂岩气体传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来液相、固相侵入储层造成不可逆的储层损害,损害程度越高气体传质效率越低,即使增大驱替压差也不能恢复致密砂岩气体传质能力。研究揭示,实现全过程储层保护将是致密砂岩气藏经济开发的重要保证。
杨建康毅力周长林张昌铎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损害敏感性传质效率
特低渗透油层边界层—双电层微流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有效动用并经济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对石油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低渗透油层孔喉细小,流体呈微纳流流动,边界层效应凸显。因此,有必要研究边界层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方式,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改变油层润湿性,提出提高流体渗透率的微流调控方法。综述了特低渗透油层边界层厚度对孔喉有效半径的影响,各种矿物/流体作用模型,双电层模型及其对流体渗流能力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微流调控的物理—化学方法。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为:①边界层层内分子相互作用方式;②相邻不同矿物微粒表面上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及对流体渗流的控制机制;③逐步完善各种微流调控方法,并注重各种调控方法的协同应用。
俞杨烽康毅力游利军彭珏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层边界层双电层
孔隙型与裂缝型储层水平井损害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水平井储层损害极具特殊性。以川西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为对象,在MFC-I多功能组合损害评价仪上,开展了4组12块岩样评价实验。实验中考虑不同渗透率级别的裂缝和基块岩样,每组分顶、底、侧3个方向,测定了滤饼性能和滤饼返排恢复率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累积滤失量、滤失速率和滤液侵入深度一般呈现出顶部和侧面较小,底部最大,而返排恢复率则是底部最小,顶部和侧面较大,损害程不均匀特征;基块岩样和裂缝岩样的返排恢复率都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态势,其大小受钻井完井液中固相颗粒粒度分布与岩样孔喉裂缝尺寸匹配关系的影响;对比基块岩样,钻井完井液对裂缝岩样损害各向异性程度更加严重。
杨玉贵康毅力游利军王永恒
关键词:水平井钻井完井液储层损害各向异性滤失
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气藏水相圈闭损害模式被引量:14
2009年
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低渗、高毛管压力、裂缝发育、水湿性、高束缚水饱和度等地质特征。在钻井完井、增产改造及气藏开发过程中,滤液和边底水等侵入会导致气井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上升,气相渗透率下降,致使发生水相圈闭损害。针对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对裂缝—孔隙网络系统在钻井和开发过程中不同的水相圈闭损害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基块和裂缝系统中工作液和边底水侵入导致水相圈闭损害的形成过程和损害机理,提出在钻井、完井、修井、增产改造及开采过程中,通过屏蔽暂堵及欠平衡等技术减少工作液侵入量、优化工作液、增大返排压差、减少界面张力、蒸发或加热降低含水饱和度以及排水采气、均衡开发等措施防治水相圈闭损害。
张凤东康毅力游利军王永恒
关键词:致密砂岩水相圈闭水侵
低渗透储层微流动机理及应用进展综述被引量:9
2013年
低渗透储层具有孔喉细小、孔隙结构复杂、比表面积大,黏土矿物类型丰富等特点,这些特点致使流体在低渗透储层中流动会产生强烈的微流动效应。微流动效应主要包括稀薄效应和不连续效应、表面优势效应、低雷诺数多流态效应、多尺度多相态效应等,这些特殊效应将影响描述流体流动的微分方程及边界状态。孔隙结构特征、黏土矿物产状、润湿性、岩石矿物荷电性等是低渗透储层微流动的影响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改变流体在低渗透储层中的流动特征,从而控制油、气、水产量。目前已经形成了界面修饰技术、电化学驱油等采油新技术。以微流动机理为基础,结合孔隙结构特征,找出影响低渗透储层流体流动的主控因素,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开采技术将成为高效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有效途径。
杜新龙康毅力游利军俞杨烽刘雪芬杨建
关键词:低渗透微流动孔隙结构表面修饰
裂缝漏失性碳酸盐岩气藏钻井完井损害模式被引量:5
2009年
碳酸盐岩油气藏一直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然而漏失造成的储层损害极大地阻碍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及时发现、准确评价和高效开发。以川东北雷口坡组、嘉陵江组、飞仙关组、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对工区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储层损害模式进行了详尽探讨。工区碳酸盐岩储层多产层多压力系统、裂缝发育、高含硫化氢与二氧化碳,漏失时有发生,储层损害严重。漏失对储层的损害宏观上包括层内损害模式和层间损害模式,层内及层间损害模式可进一步细分为独立裂缝、裂缝网络、裂缝溶洞、溶洞裂缝复合等四种基本模式。针对储层地质特征及漏失损害模式,提出了屏蔽暂堵技术预防储层漏失和保护储层技术,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刘大伟康毅力雷鸣李大奇
关键词:碳酸盐岩裂缝漏失屏蔽暂堵
致密砂岩气藏微观结构及渗流特征被引量:49
2008年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减少,致密砂岩气藏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热点.然而致密砂岩气高效产出机理研究还相对滞后,已经成为目前制约致密砂岩气大规模经济有效开发的瓶颈.致密砂岩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特征,基质微观结构复杂,天然裂缝一定程度发育,投产一般需要水力压裂等增产措施,气体在其中渗流存在跨尺度效应.研究揭示出致密砂岩气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分为解吸、扩散、渗流等几个方式,包括浓度场下的扩散、压力场中的渗流等.综述了致密砂岩存在的非常规地质特征及其研究描述方法,并依据克努森数大小,对致密砂岩气的渗流状态进行流态区域划分,为更好的理解和模拟致密砂岩气的流动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出建立一种高效、简洁的微观结构精细描述方法,以及解决致密砂岩气在多尺度条件下的传质优化等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杨建康毅力李前贵张浩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微观结构渗流
缝洞性碳酸盐岩储层钻井液漏失预测地质—地球物理方法被引量:3
2010年
钻遇缝洞性储层常常发生严重井漏,目前防漏治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前预测漏失概率,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基于碎屑岩欠压实理论的压力预测等方法不适用于碳酸盐岩层系,不能用于碳酸盐岩层系钻前井漏预测。从地质学方法、钻前预测的地震方法、测井资料及邻井资料等方面论述了目前井漏预测方法,重点说明了岩溶作用趋势分析法、地震属性特征分析法、测井响应特征分析法的原理,给出了在塔河油田现场应用实例。分析指出,预测井漏是涉及多学科、多尺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加强对缝洞系统结构参数与漏失响应关系的认识,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建立漏失预测数学模型,提高预测精度。
马骏骐游利军康毅力杜春朝李宗杰
关键词:溶洞碳酸盐岩地球物理
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7
2010年
油气储集层具有应力敏感性,以往研究多关注于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的应力敏感性,而缝洞型储层的应力敏感性研究鲜见报道。以塔河油田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为对象,选取天然缝岩样、人工缝岩样、单孔洞岩样和双孔洞岩样,开展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研究区选取的4组12块岩样的实验结果表明,天然缝岩样、人工缝岩样、单孔洞岩样及双孔洞岩样应力敏感系数分别为0.64、0.75、0.58和0.61,应力敏感程度分别为中偏强、强、中偏强及中偏强。岩样卸载60h后,渗透率最终恢复率分别为69.84%、4.36%、11.86%和38.75%。研究表明,孔洞的存在弱化了裂缝岩样应力敏感程度。孔洞的发育又增加了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的控制难度。
闫丰明康毅力李松杜春朝李冬梅
关键词:应力敏感性弱化渗透率恢复率
煤层分支水平井井眼稳定性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应用分支水平井技术开发煤岩气藏,具有单井产量高、采出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如何保证分支连接处的力学完整性、水力完整性和再进入能力,是煤层分支水平井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根据煤岩力学性质特征,运用有限元力学理论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对煤层分支水平井的井眼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支水平井在井眼连接段出现应力集中;分支井眼与主井眼夹角为15°时,随压差的增大该处应力集中更加严重,同时连接井段随着井筒压差的增大有发生失效破坏的可能性。通过对比夹角为60°和15°时的结果得出,夹角增大有利于井眼稳定。该认识对于煤层气井的保护储层钻井、完井和生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李相臣康毅力罗平亚练章华张浩
关键词:煤层分支水平井稳定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