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985工程”(cun985-2-3)

作品数:23 被引量:123H指数:6
相关作者:滕星宝乐日海路马效义李素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美国福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 6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新创文字
  • 7篇民族
  • 6篇教育
  • 4篇羌族
  • 4篇文化
  • 4篇乡土
  • 4篇乡土教材
  • 4篇民族地区
  • 4篇教育人类学
  • 4篇课程
  • 3篇少数民族
  • 3篇双语
  • 3篇校本
  • 3篇校本课程
  • 2篇语言
  • 2篇少数民族地区
  • 2篇双语教学
  • 2篇土族
  • 2篇文字
  • 2篇校本课程开发

机构

  • 11篇中央民族大学
  • 5篇内蒙古财经学...
  • 2篇北京教育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5篇滕星
  • 5篇宝乐日
  • 4篇海路
  • 4篇马效义
  • 2篇李素梅
  • 2篇何璇
  • 2篇罗吉华
  • 1篇罗银新
  • 1篇欧群慧
  • 1篇崔英锦
  • 1篇张霜
  • 1篇罗正鹏
  • 1篇朱麟

传媒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阿坝师范高等...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民族教育研究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河池学院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当代教育与文...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族群认同视野下的侗文教育被引量:2
2009年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生存和发展的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根据在贵州省侗族聚居地区开展田野调查的材料,从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的"原生论"和"工具论"的角度,对当前侗文在侗族地区扫盲教育及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情况以及人们对它的不同态度及评价进行了描述,探讨了侗文作为族群标记和交际手段的双重性。
海路
关键词:族群认同侗族双语教育教育人类学
文化变迁中新创文字的不可替换性意义分析——以哈尼、傈僳和纳西族为例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是在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制定并实施的,曾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作用,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和扫盲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有些功能逐渐被其他文字符号或其他文化形式所替换,但有些功能仍具有不可替换性的意义。
马效义
关键词:新创文字文化变迁文字符号
乡土教材开发与实施中的教师专业发展被引量:3
2011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实施逐渐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从黑龙江省23所中小学校的现状调查来看,乡土教材开发与实施有诸多制约和影响因素,其中作为乡土教材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教师因素更为凸现出其关键地位。
崔英锦
关键词:教材开发乡土教材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专家学者教师因素
文化差异与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一种教育人类学的视角被引量:39
2009年
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教育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介绍了地方性校本课程开发项目的成果、经验及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同时还提出了在民族地区建立一种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课程的设想。
海路滕星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文化差异校本课程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批判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应以实现个体的解放为目标,其中包括实现教师的解放和学生的解放两个方面;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应加强"局内人"的自主权;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应加强对弱势群体和非主流文化的关注。
欧群慧
关键词: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自主权非主流文化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与民族地区地方性校本课程的建构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系统梳理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指出民族地区在建构地方性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以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基础,努力实现地方性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当地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罗吉华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现状研究——汶川县、茂县中小学调查个案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分析汶川县、茂县等地中小学教师、学生使用羌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二者使用羌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的情感态度、行为倾向态度及其差异等方面较全面地描述了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的使用现状。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的角度提出: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有利于满足羌族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在5.12灾后重建工作中,政府部门应当启动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和发展的保护政策。
宝乐日
关键词:新创文字
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使用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08年
羌族的语言及新创文字研究是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和梳理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使用的相关研究文献,不仅对今后羌族语言及其新创文字的使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为制定羌族双语教育政策方面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
宝乐日
关键词:羌族
中国百年乡土教材演变述评被引量:23
2008年
依据大量散见的史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将中国百年乡土教材的发端、演变脉络总结为三个时期五次高峰期,认为中国乡土教材源于舶来成于传统;伴随于乡土教育运动;适应于教育改革运动,普及面广而作用为补充;存在着有发展空间无实施保证、体系上与学校教育的其他内容相对脱节、其功能作用或被夸大或被忽视、缺乏相应的师资、相应理论建设不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总结等局限。
李素梅滕星
关键词:乡土教材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百年发展历史与文化功能述略被引量:5
2010年
乡土教材是学校整体教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乡土教材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全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变迁过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也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根据我国近百年历史变迁的顺序,从乡土教材的内涵入手,集中阐述了清末至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发展过程,并简要讨论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文化功能。
李素梅滕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文化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