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475)

作品数:13 被引量:275H指数:10
相关作者:阎恩荣赵延涛史青茹张晴晴许洺山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上海动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浙江天童
  • 8篇天童
  • 7篇常绿
  • 6篇阔叶
  • 6篇阔叶林
  • 6篇常绿阔叶
  • 6篇常绿阔叶林
  • 5篇演替
  • 4篇植物
  • 3篇演替阶段
  • 3篇木本
  • 3篇木本植物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演替系列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库
  • 2篇异速生长
  • 2篇枝叶
  • 2篇植被

机构

  • 1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皖西学院
  • 1篇上海动物园
  • 1篇宁波市农业科...

作者

  • 10篇阎恩荣
  • 6篇赵延涛
  • 5篇史青茹
  • 5篇许洺山
  • 5篇张晴晴
  • 3篇杨晓东
  • 3篇马文济
  • 2篇宋永昌
  • 2篇黄海侠
  • 2篇张志浩
  • 2篇宋坤
  • 1篇仲强
  • 1篇王希华
  • 1篇李光耀
  • 1篇孙宝伟
  • 1篇宋彦君

传媒

  • 8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木本植物的水力结构特征被引量:10
2016年
水力结构是植物应对环境形成的与水分运输相关的形态策略。探索不同演替阶段和群落不同高度层植物的水力结构特征,有助于理解植物的水分运输和利用策略。该研究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前中后期群落的上层木(占据林冠层的树种)和下层木(灌木层物种)为对象,测定了演替共有种(至少存在于两个演替阶段的物种)和更替种(仅存在于某一演替阶段的物种)的枝边材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以及边材疏导面积、末端枝总叶面积和枝条水势,分析植物水力结构在群落上层木和下层木间以及在演替阶段间的差异,及其与枝叶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上层木植物边材比导率和叶比导率显著高于下层木植物(p<0.05);(2)上层木和下层木的边材比导率与叶比导率在演替阶段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层木的胡伯尔值在演替阶段间无显著差异,下层木的胡伯尔值随演替显著下降(p<0.05);(3)上层木共有种仅边材比导率随演替进行显著降低(p<0.05),更替种的3个水力结构参数在演替阶段间无显著差异;下层木共有种水力结构参数在演替阶段间无明显差异,更替种仅胡伯尔值随演替减小(p<0.05);(4)植物边材比导率与枝疏导面积和末端枝所支撑的总叶面积显著正相关(p<0.01),胡伯尔值与枝条水势及末端枝总叶面积显著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各阶段上层木比下层木具有更大的输水能力和效率;随着演替进行,上层木与下层木的共有种和更替种边材比导率的相反变化表明上层木水力结构的变化可能由微生境变化引起,而下层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变化可能由物种更替造成。
赵延涛许洺山张志浩周刘丽张晴晴Ali ARSHAD宋彦君阎恩荣
中国常绿阔叶林8大动态监测样地植被的综合比较被引量:33
2015年
本文通过汇总中国常绿阔叶林8大动态监测样地的植物名录,在规整植物名称的基础上,统计了8大样地的植物种类组成,比较了它们的相似性及其与环境立地的关系。利用生长型和生态指示值,分析了8大样地组成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其与生境的联系。从区系组成和生态特征看,8大样地可分为两组,一组包括天童、古田山、百山祖、八大公山,属于典型常绿阔叶林;另一组包括黑石顶、鼎湖山、福山、莲花池,属于季节常绿阔叶林和适雨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雨林)。另外还讨论了动态观测样地的群落类型划分问题。最后提出的建议是:增加草本和藤本植物调查,重视植物分类和生态指示值及种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制定长期的协作研究计划。
宋永昌阎恩荣宋坤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区系组成生态特征群落分类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阶段共有种的树木构型被引量:17
2013年
树木构型是木本植物为响应光照变化在其空间建造结构上的配置模式和形态体现。研究演替不同阶段共有种构型的变化可以剔除植物谱系的影响,反映植物构型特征与光资源供给性的关系。该研究在浙江宁波天童、南山和北仑3个次生演替序列上选择了5个演替共有种,分4个群落高度层级,对照分析了树高、冠幅深度和面积、枝条伸展方向、基径、叶片盖度和聚集度构型性状随演替的变化,并分析了与冠幅曝光指数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进行,冠幅厚度和面积、叶片盖度、叶片聚集度和基径逐步增加,但在个别相邻演替阶段增加不显著;2)随着演替进行,植物的垂直枝比例降低,水平枝比例增加;3)演替过程中植物冠幅曝光指数在各层级内都呈现出减小趋势;4)构型性状和植物冠幅曝光指数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01)。总之,随着常绿阔叶林演替进行,演替共有种构型的变化反映了物种功能类群由阳性先锋植物向耐阴植物的转化,其中,植物对光资源的适应是导致构型变化的主要原因。
杨晓东 Ali ARSHAD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
浙江天童木本植物Corner法则的检验:个体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Corner法则反映了植物枝叶大小和数量配置的构型策略,但是,对于个体密度如何影响枝叶关系的理解仍不够深入。该研究选择浙江天童的25个植物群落,通过比较枝大小(横截面积)-叶大小(总叶面积)关系和枝大小(横截面积)-枝数量(分梢密度)关系,分析个体竞争对植物Corner法则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不同密度区间,枝横截面积和总叶面积均显著异速正相关。2)个体水平上,枝大小-叶大小回归方程的截距在低密度区间显著小于高密度区间,表明在枝大小一定的条件下,高密度群落的植物当年生枝条会支撑更大的总叶面积;而物种水平上,枝大小-叶大小回归方程的截距在不同密度区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枝横截面积与分梢密度显著负相关,且各密度区间也存在显著小于–1的共斜率。4)个体水平和物种水平的分析结果都显示,枝横截面积与分梢密度回归方程的截距在不同密度区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高密度植物并没有比低密度植物在单位大小枝条上配置更多的分枝。总之,植物枝大小-叶大小关系和枝大小-枝数量关系各自在不同的密度区间具有共同的变化斜率,反映了天童地区植物Corner法则不随个体密度变化而改变。但是,枝叶关系回归方程截距的改变表明,个体竞争的加大会使得植物在枝叶大小的配置策略上进行调整,从而可能通过生态位分化促进物种共存。
章建红史青茹许洺山赵延涛仲强张富杰阎恩荣
关键词:异速生长
浙江天童木本植物Corner法则的检验:微地形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枝叶的大小和数量关系表征了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水力结构特征,当前,对其在微生境间的变化规律不太清楚。该研究在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按照地形的凸凹差异,各选择了10个群落,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方法,分别比较了植物枝大小(横截面积)-叶大小(总叶面积)关系、枝大小(横截面积)-枝数量(枝稠密度)关系和叶大小(单叶面积)-叶数量(生叶强度)关系在两类生境的变化。结果发现:1)在两类生境中,枝横截面积和总叶面积显著异速正相关(p<0.001),存在显著大于1的共斜率;其回归方程截距在凹型生境显著大于凸型生境,表明在一定枝大小下,凹型生境比凸型生境的植物枝条支撑更大的叶面积;2)枝横截面积与枝稠密度显著负相关(p<0.001),且在两生境间存在显著小于–1的共斜率;回归方程截距在生境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凹型与凸型生境的植物在单位大小枝条配置的分枝数相同;3)单叶面积与生叶强度显著负相关(p<0.001),且也在生境间存在显著小于–1的共斜率;回归方程的截距在凹型生境显著大于凸型生境,表明在叶片大小相同时,凹型比凸型生境的植物在单位大小枝条上支撑的叶片数更多。综上,与凸型生境相比,凹型生境植物单位大小枝条更倾向于支持数量较多的大叶片。本研究证明,植物Corner法则和叶大小-叶数量的权衡在局域尺度也具普适性。枝叶大小和叶数量配置的调整体现了植物水力结构对凸凹生境不同水分供应的选择偏好。
史青茹许洺山赵延涛周刘丽张晴晴马文济赵绮阎恩荣
关键词:异速生长微地形
浙东常绿阔叶林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9
2015年
研究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功能性状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揭示植物对水分供给变化的响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该研究以浙江东部天童山、南山和双峰山的3个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为对象,旨在探索不同演替阶段常见植物的功能性状与森林群落土壤含水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森林演替中后期的树木高度、树冠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大于演替前期植物;相反,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演替进程而降低。随森林演替,表层土壤(0–20 cm)的含水量显著增加,深层土壤(20–40 cm)含水量随演替进程增加但不显著。表层土壤含水量与树木高度、树冠面积和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负相关;深层土壤含水量与树冠面积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负相关。树木高度、树冠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可解释土壤含水量随演替进程的变化趋势,而冠长比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
许洺山黄海侠史青茹杨晓东周刘丽赵延涛张晴晴阎恩荣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土壤含水量演替系列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植物叶片的凋落节律被引量:1
2016年
叶片凋落节律是植物的主要功能策略之一,探索演替共有种(至少存在于3个阶段)和更替种(各阶段特有种)的叶片凋落节律对于理解森林演替过程中物种的更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4个演替阶段,通过对4个共有种和6个更替种叶片凋落季节动态的调查,探讨了共有种的凋落节律是否在不同演替阶段存在差异,以及共有种和更替种叶片凋落节律的差异。结果显示,演替对共有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的叶片凋落节律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柃木(Eurya japonica)无显著影响。共有种与该演替阶段特有更替种叶片凋落节律的差异在不同演替阶段表现不同。演替第一阶段的马尾松、木荷与石栎(Lithocarpus glabra)、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叶片凋落节律差异显著(P<0.05);演替第二阶段的木荷与山矾(Symplocos caudate)叶片凋落节律有显著差异(P<0.05)。栲树与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叶片凋落节律有显著差异(P<0.05);演替第四阶段的木荷、栲树、柃木与天竺桂(Cinnamomum pedunculatum)、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e)叶片凋落节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无显著差异。综上表明,部分演替共有种叶片凋落节律随森林演替发生改变,而另外部分不发生改变。在同一演替阶段,绝大部分演替共有种和更替种的叶片凋落节律存在差异。演替共有种和更替种叶片凋落节律的变化反映了植物在叶片物候方面对演替过程中微环境变化的多样适应策略。
张晴晴周刘丽赵延涛许洺山阎恩荣
关键词:凋落物森林演替
再议中国的植被分类系统被引量:30
2017年
在《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认知和建议》(简称《认知和建议》)的基础上,参考近期国内外植被分类研究成果,再次讨论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和单位,统一了各级单位划分依据,增补了高、中、低各等级分类的具体建议,并对《认知和建议》一文中相关部分,特别是植被型一级做了修订。将该修订方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植被分类与制图》、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美国植被分类规范》,以及Braun-Blanquet的分类方案进行对比,以便于同行间相互了解和交流。
宋永昌阎恩荣宋坤
关键词:植被分类植被型群系群丛
浙江天童常绿植物当年生与往年生叶片性状的变异与关联被引量:32
2013年
植物叶片性状随叶龄的变化是植物生活史策略的体现,反映了植物叶片的物质投资和分配方式。该研究通过在个体和物种2个水平,比较浙江天童1 hm2样地内常绿阔叶树种的平均叶面积(MLA)、比叶面积(SLA)和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在当年生和往年生叶片间的差异和关联,探究叶片物质分配策略在异龄叶间的变化,并分析叶龄对植物叶片性状,特别是叶片面积建成消耗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个体和物种水平上,MLA变异系数最大(个体:79.5%;物种:66.5%),SLA次之(个体:28.1%;物种:24.7%),LDMC较低(个体:17.0%,物种:14.1%);当年生叶片MLA、LDMC和SLA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往年生叶片;2)往年生叶MLA显著大于当年生叶(t=–38.53,p<0.001),往年生叶SLA显著小于当年生叶(t=45.30,p<0.001),往年生叶LDMC显著大于当年生叶(t=–9.71,p<0.001);3)在个体水平,当年生叶片MLA、SLA和LDMC值分别解释了往年生叶片MLA、SLA和LDMC变异的86%、48%和41%;在物种水平,当年生叶片MLA、SLA和LDMC值分别解释了往年生叶片MLA、SLA和LDMC变异的97%、83%和85%;4)SLA在异龄叶间的变化表明,与往年生叶片相比,投资相同干物质,当年生叶片可形成较大的叶面积,其叶片面积建成消耗较小。研究认为,植物叶性状在异龄叶间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关联性,叶面积形成过程中生物量建成与消耗的协调可能影响植物叶片的发育。
黄海侠杨晓东孙宝伟张志浩阎恩荣
关键词: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
浙江天童森林砍伐对土壤养分库和氮矿化-硝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揭示不同砍伐频率对森林土壤养分库和氮周转的影响,对于理解森林养分循环的干扰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为对象,选择了3个具有不同砍伐频率的群落比对组,分析各组内土壤有机碳和氮磷养分库,以及氮素矿化、硝化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3组群落中,重复砍伐群落的土壤总氮和总有机碳储量显著减小(P<0.05),而土壤总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储量、土壤容重显著增加(P<0.05)。土壤氨化速率和氮矿化速率在比对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硝化速率在重复砍伐后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表明,土壤养分库和氮转化对森林重复砍伐的响应方式不同。森林重复砍伐后,土壤有机碳库和氮库含量降低,磷库和无机氮库含量增加,氮素矿化和氨化速率变化不显著,硝化速率显著提高。
李光耀杨晓东史青茹马文济王希华阎恩荣
关键词:森林砍伐土壤有机碳库土壤氮库土壤磷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