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862)

作品数:12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张伟丽汪道文孙凯廖玉华祝立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管
  • 8篇卒中
  • 7篇基因
  • 5篇血管内皮
  • 5篇血管内皮细胞
  • 5篇血管内皮细胞...
  • 5篇血管内皮细胞...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生长
  • 5篇细胞生长因子
  • 5篇脑卒中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细胞
  • 5篇内皮细胞生长
  • 5篇内皮细胞生长...
  • 4篇多态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生长因子受体
  • 4篇受体
  • 3篇动脉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天津市胸科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1篇张伟丽
  • 7篇孙凯
  • 7篇汪道文
  • 6篇廖玉华
  • 4篇祝立新
  • 4篇秦勤
  • 3篇陈宇
  • 2篇马爱群
  • 2篇汪雪
  • 2篇汪一波
  • 1篇李芝兰
  • 1篇甄一松
  • 1篇何焱
  • 1篇王惠萍
  • 1篇张春玲
  • 1篇陈敬洲
  • 1篇王曙霞
  • 1篇郑毅
  • 1篇郑翼

传媒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风险:一个新的治疗靶标被引量:4
2010年
血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人体内源性和外源性嘌呤在肝脏被尿酸酶(uriease)降解生成尿囊素,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当体内核酸代谢异常和(或)肾脏排泄减少时,血尿酸水平增高。
张伟丽惠汝太
关键词: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治疗靶标尿酸水平增高嘌呤代谢代谢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防治的新契机——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世界范围关注的健康问题。大量证据表明心肌梗塞家族史与CVD危险相关。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及糖尿病等,疾病易感基因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影响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由于不同人群的研究结果未得到重复,基因检查用于临床和人群防治尚未成熟。虽然如此,近年来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为CVD的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提供了广阔前景。本文综述了动脉粥样硬化性CVD的遗传学研究现状,以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基因-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新趋势,以期促进遗传学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步伐。
张伟丽惠汝太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遗传学基因组学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多态与血浆浓度及脑卒中易感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与血浆VEGF浓度以及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和1798例对照者检测了VEGF基因启动子多态-460T/C、-116G/A和+405G/C的频率分布。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分析多态与脑卒中的独立相关性。ELISA法检测血浆VGEF浓度。结果:脑卒中组血浆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1±61.9)ng/L、(225±56.3)ng/L;P<0.01];VEGF基因多态-460T/C,-116G/A和+405G/C与血浆VEGF浓度不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119,P>0.05;r=0.173,P>0.05;r=0.144,P>0.05)。未发现VEGF基因多态与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具有相关性。结论:脑卒中组血浆VEGF水平升高支持VEGF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但VEGF基因5'-调控区多态与脑卒中的易感性不相关。
张伟丽甄一松孙凯秦勤廖玉华汪道文汪雪祝之明万鲁红惠汝太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脑血管意外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编码区变异与脑卒中复发及心血管病死率的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血管发育异常、损伤修复能力下降等将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编码区变异Val297Ile对脑卒中复发风险及心血管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自2000-2001年在全国7个临床中心入选1849例脑卒中患者(35~74岁),进行前瞻性随访4.5年(中位数,范围0.1~6.0年),收集脑卒中复发和死亡事件。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变异与脑卒中复发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长期随访过程中,355例发生脑卒中复发事件,180例死于心血管病事件。携带297Ile等位基因的脑卒中患者4.5年累积复发率为24.3%,心血管病死率为13.6%,显著高于297Val携带者(分别为17.4%和8.4%)。Cox生存回归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297Ile等位基因与增加的脑卒中复发风险(RR:1.40,95%CI1.12~1.75;P=0.003)和心血管病死率(RR:1.64,95%CI1.21~2.23;P=0.002)相关。结论:VEGFR-2基因编码区变异297Ile是一个与脑卒中高复发风险和心血管病死率相关的新的预测因子,其机制与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能力下降有关。
张伟丽孙凯祝立新陈宇廖玉华万鲁红秦勤汪道文马爱群祝之明惠汝太
关键词:脑卒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复发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4.5年(中位数,范围0.1~6.0年),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联性。并在一个横断面队列研究中随机入选1123名无心脑血管病史的参加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观察基因多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长期随访过程中,355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事件。携带-604TC和CC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4.5年累积复发率为17.1%(159/929,复发/总例数),而-604TT基因型携带者的累积复发率为21.3%(:196/920,复发/总例数)。Cox生存回归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604TC和CC基因型与降低的脑卒中复发风险相关,风险比0.71(95%可信区间,0.58~0.89;P=0.002);这种保护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更为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达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604C等位基因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标化回归系数β=0.125;P<0.001)。结论:VEGFR-2基因启动子多态-604TC和CC基因型携带者与-604TT基因型相比,脑卒中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尤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中作用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关。
张伟丽祝立新孙凯王曙霞汪道文惠汝太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脑卒中复发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变异297Val→Ile与受体功能及脑卒中易感性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的编码区变异对受体功能的影响及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在1849例脑卒中患者(血栓形成性脑梗死812例,腔隙性脑梗死530例,脑出血507例)和1798例对照人群中检测VEGFR-2基因编码区变异rs2305948(Val297Ile)与脑卒中易感性的关联,并在另一个独立的病例-对照研究(327例脑卒中和327例对照)中进行验证。放射性受体配体结合实验测定基因变异对VEGFR-2与配基VEGF亲和能力的改变。结果VEGFR-2基因变异297Ile携带者频率在脑出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出血组:Val/Ile,155(30.6%);Ile/Ile,16(3.2%);对照组:Val/Ile,351(19.5%);Ile/lle,18(1.0%);P〈0.01],与脑出血的高发病风险相关(OR 2.25;95%CI 1.70—2.96;P〈0.01),验证研究亦得到相似结果。常见等位基因297Val被替换为297Ile时,VEGFR-2与配基VEGF的平衡解离常数显著增加[分别为(87±9)pmol/L和(195±36)pmol/L,P〈0.01]。结论VEGFR-2基因变异297Ile降低该受体与配基的亲和能力,并与脑出血的高发病风险相关。其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VEGF/VEGFR-2信号通路下调,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稳态和完整性受损,在血压升高等情况下导致血管易破裂、出血。
张伟丽孙凯汪一波郑翼万鲁红秦勤汪道文廖玉华马爱群祝之明惠汝太
关键词:脑卒中内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染色体端粒损耗与心血管病及血管危险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简单的串联重复DNA序列组成,称作细胞衰老的生物钟。端粒长度不断发生动态变化,随年龄增大而进行性缩短,触发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的老化及功能障碍,导致血管壁修复能力下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演进和不稳定,最终引发冠心病、脑卒中。另外,端粒长度也与某些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等密切相关。本文就端粒损耗与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陈宇张伟丽惠汝太
关键词:端粒长度心血管病衰老
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初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初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23例卒中病例队列(包括80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513例腔隙性脑梗死和502例脑出血)进行长期的前瞻性随访,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总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随访0.1~6.0年(中位数4.5年),323例卒中病例死亡,其中183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6μmol/L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16μmol/L组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校正年龄、性别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相对风险为1.47(95%可信区间1.15~1.88)。进一步分析表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卒中患者总死亡的相关性主要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相对风险为1.33(95%可信区间1.06~1.65)。亚型分析显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均显著相关。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卒中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
万鲁虹张伟丽祝立新孙凯廖玉华汪道文惠汝太
关键词:半胱氨酸卒中血管疾病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ystatin C基因与中国人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本文通过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拟探讨Cystatin C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rs2897119(-177C/T)和rs6114208(-1704C/G)与中国人脑卒中和血浆中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脑卒中组520例(血栓性脑梗塞组211例,腔隙性脑梗塞组145例,脑出血组164例),和非脑卒中对照组630例Cystatin C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血浆总Hcy水平。结果脑卒中组和对照组Cystatin C基因rs2897119和rs6114208多态性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平衡。两组rs2897119和rs6114208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各亚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相比差异也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多态性基因型与相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Cystatin C基因多肽位点rs2897119(-177C/T)和rs6114208 (-1704C/G)与中国人脑卒中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不存在关联关系。Cystatin C基因多肽位点rs2897119和rs6114208可能不是中国人脑卒中的遗传影响因素。
何焱陈敬洲王惠萍李芝兰惠汝太
关键词:CYSTATIN基因多态性脑卒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血栓形成性脑梗塞812例,腔隙性脑梗塞530例,脑出血507例)和1798例对照检测VEGFR-2基因启动子多态-604T/C的频率分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突变型多态对VEGFR-2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VEGFR-2基因多态-604TC和CC基因型频率在脑梗塞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塞者:TC36.7%,CC8.4%;对照组:TC41.8%,CC10.3%;P<0.01),脑梗塞者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7%比31.2%,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604C等位基因与脑梗塞的低发病风险相关(OR:0.78;95%CI:0.65~0.95;P<0.05)。多态-604C与野生型-604T相比,降低该基因的转录活性2.93倍。结论:VEGFR-2基因启动子变异-604C降低该基因的转录活性,并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风险相关。其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VEGF/VEGFR-2信号通路下调,降低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化程度,从而延迟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张伟丽汪一波郑毅孙凯万鲁红秦勤汪道文廖玉华汪雪祝之明惠汝太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