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08XWB018)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尹华站李丹黄希庭李祚山李波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科研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1秒以上时距判断的ERP研究
- 2012年
- 以视觉呈现时距信号,采用时间泛化范式要求被试判断5种探测时距(1~4秒)与标准时距(2秒)之间的长度关系,并记录11名大学生在时距判断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继而探讨不同探测时距条件下CNV波幅特征变化以及左、右侧额叶在时距判断中的功能。结果发现:1秒、1.42秒以及2秒条件下,CNV波幅峰出现在探测时距结束点,2.84秒、4秒条件下,CNV波幅峰出现在大约2秒处(标准时距);CNV负性翻转至基线位置在1秒、1.42秒、2秒条件下随探测时距的增长而延后,而在2.84秒、4秒两种条件下无显著差异;左、右侧额叶处诱发的CNV波幅峰潜时在2.84秒、4秒探测时距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且均在2秒附近。这说明在1秒以上视时距判断中CNV波幅峰反映了基于记忆中标准时距的时距判断的决策过程;CNV负性翻转至基线位置与时距判断的决策阶段存在共变关系,CNV负性翻转至基线位置相当于负荷解脱过程中的一个由负翻正的转折点;左、右侧额叶均参与了时距脉冲累加过程。
- 尹华站柳昀哲李丹李波
- 时距加工的记忆负荷效应被引量:6
- 2012年
- 为了探索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影响是否一致,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操纵时距编码阶段的短时记忆加工负荷,以平均复制时距为因变量指标,考察了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1-6秒时距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秒、2秒及3秒的平均复制长度不随记忆负荷的大小而变化,4秒、5秒及6秒的平均复制长度随着记忆负荷变大而缩短。这意味着非时间短时记忆对时距加工影响具有选择性。
- 尹华站黄希庭李丹苏琴李波
- 从语音工作记忆视角解析特殊言语损伤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首先简介了语音工作记忆(pWM)的本质及其与特殊语言损伤(SLI)的关系,指出pWM是用来对SLI表现型进行量化的一种认知指标,pWM任务中得分越低,表明存在SLI的可能性越大,然后从pWM角度阐述了SLI的心理机制模型,即自上而下简单模型和危险因素理论模型,以及SLI的相关遗传学研究,最后,指出SLI的产生是pWM缺陷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pWM得分低也只是作为遗传表现型的一个显著标志之一。迄今为止人们对表现型的理解,是不可能在认知缺陷和基因型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未来有关SLI及其他发展性言语障碍的病因学理论,是需要遗传学者和心理学家共同努力来完成的。
- 尹华站李丹李祚山
- 时距加工“长度效应”研究述评被引量:9
- 2010年
- 所谓长度效应指随着加工长度的变化,时距加工机制在认知或神经层面会表现出不一致。近20年来,关于时距加工是否会出现长度效应存在共同机制假设和差异机制假设两种观点。共同机制假设主张不同长度的时距加工认知或神经机制相同,且该机制可被标量计时模型解释;而差异机制假设主张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认知或神经机制存在差异,2~3s、1s、1/2s及1/3s等是区别不同机制的分界位置。文章还指出四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已获证据的可靠性问题、判定标准的多元化问题、分界位置的确定性问题及理论模型的适用性问题。
- 尹华站李祚山李丹黄希庭
- 工作记忆影响时距加工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工作记忆会影响时距加工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该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选择1~6秒为考察对象,操纵时距编码阶段的工作记忆负荷,以平均复制时距、比率分数及差异系数为因变量指标,旨在探讨不同工作记忆负荷对时距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秒、2秒、3秒平均复制长度、复制准确性及变异性不随记忆负荷的大小而变化,4秒、5秒及6秒的平均复制长度随着记忆负荷变大而缩短、复制准确性随着记忆负荷变大而降低、复制变异性随着记忆负荷变大而增大。这意味着工作记忆对时距加工影响具有选择性,可以由时距加工分层机制假说得以解释。
- 尹华站李丹黄希庭
- 系列顺序短时记忆任务中时间分离效应及理论解释被引量:1
- 2009年
- 时间分离效应是指在系列顺序短时记忆任务中,时间间隔越长的项目越容易被一起回忆的现象。介绍了时间分离效应的两种相反理论解释:事件理论和时间理论。前者认为对项目的回忆依赖过去项目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认知操作,与项目时间属性无关;后者则强调项目在时间维度上分离性会影响项目回忆成绩。剖析了在整合了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SIMPLE理论对时间分离效应的拟合,拟合结果表明系列顺序短时记忆并不包含时间信息表征。
- 尹华站李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