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502)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兴凯孟祥超曹鹏吴文坚梁裕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髓核
  • 5篇椎间盘
  • 4篇髓核细胞
  • 4篇退变
  • 4篇椎间盘退变
  • 2篇低氧
  • 2篇低氧诱导
  • 2篇低氧诱导因子
  • 2篇低氧诱导因子...
  • 2篇腰椎
  • 2篇MICROR...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多糖
  • 1篇型胶原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腰痛
  • 1篇腰椎退行性
  • 1篇腰椎退行性变
  • 1篇腰椎终板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张兴凯
  • 3篇孟祥超
  • 2篇郑涛
  • 2篇王君
  • 2篇梁裕
  • 2篇吴文坚
  • 2篇曹鹏
  • 2篇刘卓超
  • 1篇齐进
  • 1篇周琦
  • 1篇郑月焕
  • 1篇龚耀成

传媒

  • 3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Gillet直接修补技术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2年随访结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Gillet直接修补技术治疗腰椎椎弓峡部断裂的适应证和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1-12采用Gillet技术直接修补的双侧腰椎椎弓峡部断裂21例,行后路峡部断裂椎体双侧峡部瘢痕组织切除,椎弓根钉置入+峡部V形棒内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后21例均获得随访2~3年,平均2.5年。术前VAS评分(4.8±0.9)分,术后6周(2.1±0.6)分,术后24个月(2.3±0.7)分;术前ODI评分(52.6±8.9)%,术后6周(16.6±1.9)%,术后24个月(14.6±1.6)%。术后6周VAS评分(t=13.780,P〈0.001)、ODI评分(t=19.35,P〈0.001)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4个月ODI评分(t=4.899,P〈0.001)较术后6周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VAS评分(t=0.940,P=0.358)与术后2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X线片及三维CT显示19个椎体植骨处在术后1年达到骨性愈合,未愈合患者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患者,可以使用自体植骨+内固定直接修补峡部断裂处,避免后期腰椎滑脱的发生。
张兴凯梁裕曹鹏吴文坚郑涛
关键词:内固定
多次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椎间盘为无血运组织,椎间盘髓核细胞为分化终末细胞,细胞增殖能力较差,体外培养难度较大。目的:探索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方法:取小鼠椎间盘髓核组织,使用多次胶原酶消化的方法,分离培养髓核组织细胞,接种,传代,取第2代细胞,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椎间盘髓核细胞特征性分泌物Ⅱ型胶原和聚合蛋白的分泌量及mRNA的表达,并与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椎间盘髓核细胞贴壁后呈现软骨细胞的形态;Ⅱ型胶原和聚合蛋白染色均为阳性;Ⅱ型胶原和聚合蛋白mRNA表达与软骨细胞相同,与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存在明显差别。说明多次胶原酶消化的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纯净的椎间盘髓核细胞,性状稳定。
张兴凯曹鹏王君梁裕吴文坚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
腰椎终板退行性改变与髓核内炎症因子及下腰痛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终板退变(Modic改变,MC)与髓核内炎症因子浓度及下腰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12月我院骨科4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病人42个髓核组织作为研究样本。手术前记录病人病变椎间盘和正常椎间隙高度、MC高度,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相关信息。根据病人术前MRI影像上有无MC分为无MC组(A组)和有MC组(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人髓核样本IL-1β、IL-6、TNF-α浓度,A组分别为88.94pg/ml、52.88pg/ml、259.33pg/ml,B组分别为136.56pg/ml、75.71pg/ml、338.45pg/ml;A、B组下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21分、6.63分,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率分别为0.23%、0.48%。三项指标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炎症因子浓度与下腰痛VAS评分及MC高度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是腰椎退变程度较严重的表现,退变椎间盘内产生的炎症因子是MC可能病因之一。
郑月焕曹鹏张兴凯梁裕吴文坚龚耀成郑涛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变MODIC改变炎症因子
脊索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研究进展
2016年
椎间盘退变(尤其是其中髓核改变)与腰背痛密切相关。合适的标志物可以准确地将脊索细胞与椎间盘内其他细胞进行区分,以便于对其起源分化及形态结构进行深入了解并探索其在椎间盘退变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发现在脊索细胞内特异性表达且对其生存有重要作用的特异性标志物包括低氧诱导因子-1(HIF-1)、葡萄糖转运因子-1(GLUT-1)、Shh蛋白、Brachyury蛋白、角蛋白(KRT)-8/18/19及CD24。此外,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到可能的脊索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由于其作用尚未被证实,故仅可作为备选标志物。该文就脊索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刘卓超孟祥超张兴凯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软骨样细胞标志物
MicroRNAs在缺氧诱导因子1α缺失椎间盘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被引量:4
2016年
背景:Micro RNAs在椎间盘退变的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缺失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后小鼠椎间盘内micro RNAs的变化情况,探究microR NAs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调控椎间盘退变机制和通路。方法:通过前期构建的条件性敲除髓核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的小鼠,分别取基因敲除组与正常对照组4周龄小鼠的椎间盘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通过提取标本的总RNAs,从中分离microR NAs,荧光标记后与微阵列芯片杂交,扫描检测后数据经分析处理,筛选椎间盘组织中microR NA差异表达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验证在椎间盘组织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表达的micro RNAs。分析差异表达micro RNAs的靶基因及通路,预测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缺失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变小,细胞质着色加深;两组小鼠椎间盘中的micro RNAs的芯片筛选结果中,10个micro RNAs发生了明显的差异表达,其中有7个microR NAs发生上调,3个microR NAs发生下调。结果提示缺氧诱导因子1α缺失后可能引起某些重要的micro RNAs调节失衡,引起椎间盘髓核细胞大量的死亡,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孟祥超刘卓超王君周琦齐进张兴凯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微RNAS髓核细胞MICRORNAS
低氧诱导因子-1α与椎间盘退变被引量:5
2015年
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是一种介导哺乳动物细胞内低氧反应的核转录复合体,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等有重要调节作用,且在椎间盘细胞中明显表达。椎间盘退变是引起临床上颈肩痛和腰背痛的主要原因,其早期主要特征为髓核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与降解平衡紊乱。髓核细胞处于低氧环境中,细胞内合成的HIF-1α对其存活有重要作用,因此HIF-1α可能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该文就HIF-1α与椎间盘退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孟祥超王君张兴凯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髓核低氧诱导因子-1Α
髓核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缺失影响小鼠椎间盘生理和microRNAs表达的机理研究
目的:1、探究HIF-1α在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其缺失对椎间盘生理及退变进程的影响。2、探究HIF-1α缺失对髓核细胞microRNAs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HIF-1α影响椎间盘退变的机理。方法:1、通过免疫染色方法验...
孟祥超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多糖髓核细胞CD24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