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733500) 作品数:12 被引量:49 H指数:4 相关作者: 陆小华 周健 吕玲红 朱育丹 常华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不同调理剂对厌氧石化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以厌氧消化后的石化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聚合硫酸亚铁(PFS)、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Fenton试剂对厌氧石化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再对调理后的厌氧污泥通过板框压滤机压滤脱水,考察其脱水难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无机絮凝剂PFS、PAC和有机絮凝剂PAM,Fenton试剂(七水合硫酸亚铁加到15,20,25 g/L时,H_2O_2溶液投加量为5 m L/L)的调理效果较好,调理后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分别降低至36.82,18.3,27.28 s,污泥比阻分别降低至4.22×1011,1.23×1011,2.45×1011cm/g;采用FPS、PAC、PAM、Fenton(H_2O_2溶液投加量为5 m L/L,Fe SO4·7H2O加到15,20,25 g/L时)调理后的污泥,经过板框脱水后的泥饼含水率分别为68.65%、64.19%、67.21%、57.46%、55.83%、59.36%。由此可见,最优的厌氧石化污泥脱水调理剂为Fenton试剂(Fe SO4·7H2O、H_2O_2投加量分别为20 g/L、5 m L/L),该研究对厌氧石化污泥的高干脱水和减量化具有参考价值。 沈蔚然 周俊 李想 曾勇 张雪英关键词:FENTON试剂 用于生物气提纯的促进传递膜 被引量:7 2014年 由生物气提纯获得的生物甲烷具有高热值,可作为天然气的替代品。生物气中除主要成分甲烷以外还含有大量的CO2和少量的水、H2S以及其他痕量杂质组分,需经过净化提纯方可获得高纯度的生物甲烷。膜分离技术用于生物气提纯具有绿色、高效、能耗低等特点,特别地,促进传递膜因其特殊的传质机制,对于生物甲烷系统提纯具有显著优势。综述了促进传递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讨论了生物气中水、H2S杂质对膜过程的影响,同时尝试对膜法生物气提纯的经济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田志章 李奕帆 姜忠义 王少飞关键词:生物能源 硫化氢 Bacillus sublitis JH-1木聚糖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1 2016年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litis JH-1胞外木聚糖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NH4)2SO4分级沉淀法、透析除盐、DEAE-Sepharose FF弱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litis JH-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的木聚糖酶,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5×10^4,比活力为75 899.68 U/mg。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p H为6.0,在最适p H条件下保温2 h后仍能保持75%的活力,而p H越高,活力下降越快,表明为酸性木聚糖酶;最适温度为55℃,在50-60℃保温2 h后仍具有70%左右相对较高的活性,说明该酶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Fe^2+、Mg^2+、Ca^2+、Zn^2+、Ba^2+和低浓度(5 mmol/L)的Fe^3+对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而Mn2+和高浓度(10mmol/L)的Fe^3+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邵婷婷 王春明 李蘅香 钟超 雍晓雨 贾红华 周华 韦萍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 木聚糖酶 纯化 酶学性质 总固体浓度对猪粪中温连续厌氧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7年 以猪粪为原料,在中温(35℃)连续厌氧发酵的条件下,研究总固体浓度(TS)对产甲烷的影响.采用5L自制厌氧发酵装置,设置总固体浓度分别为4%、6%、8%、10%、12%进行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以日产甲烷量、日产甲烷浓度、氨氮和挥发酸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随着TS浓度的递增,日平均产甲烷量分别为2.38L、3.80L、2.35L、2.68L、2.04L;产甲烷浓度均维持在56%左右,只有TS浓度为12%时低于50%;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与TS呈正比,且TS浓度大于6%时,丁酸和乙酸会在系统内累积,抑制产甲烷菌的活动.综合各项指标,当TS浓度为6%时,厌氧发酵体系运行最稳定,产气性能最好. 常华 李海红 闫志英关键词:猪粪 厌氧发酵 甲烷 面向生物甲烷分离的不同金属配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分子设计 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巨正则Monte Carlo法(GCMC),对CH4/CO2混合气体体系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吸附分离进行了模拟研究。吸附分离材料涉及3个系列(M-MOF-74、M-MIL-53和[M(atz)(bdc)0.5])(M=Mg,Co,Ni,Zn,Al,Cr)不同金属配位的8种MOF材料。研究表明,Mg-MOF-74的CO2吸附性能在高压下优于其他材料;在低压时,拥有大量氨基官能团的[Zn(atz)(bdc)0.5]和[Co(atz)(bdc)0.5]材料有更高效的CO2分离性能。通过径向分布函数和CO2吸附构型快照重叠图进一步分析发现,各个系列材料不同金属配位对CO2吸附构型的影响造成了材料吸附分离性能有较大的不同。研究结果能够为实验上设计和开发新型高效CO2和CH4吸附分离MOFs材料提供启发。 乔智威 杨仁党 王海辉 周健关键词:分子模拟 葡萄糖氧化酶在修饰碳纳米管上的电化学 被引量:1 2014年 将葡萄糖氧化酶(GOx)分别固定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氨基化碳纳米管(AMWNTs)和羧基化碳纳米管(MWNTs-COOH)修饰的电极表面,电化学测量表明固定在羧基和氨基碳纳米管上的GOx式量电位基本没变,而峰电流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氨基化碳纳米管上的GOx的峰电流是未功能化碳管上GOx的4倍多。进一步研究Nafion/GOx-AMWNTs/GC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固定在AMWNTs上的GOx可进行直接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固定在AMWNTs上的GOx有良好的稳定性。氨基改性碳纳米管电极载体材料有望显著提高GOx生物燃料电池性能。 王佳 李俊华 周健关键词:固定化 电化学 蛋白质 生物燃料电池 介孔TiO_2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非模板软化学法制备了一种孔径均一的介孔TiO2材料(m-TiO2)。XRD测试结果表明其晶型为锐钛矿,且结晶度高,通过N2吸-脱附曲线可看出存在规整的介孔结构且具有高比表面,从FESEM和TEM可以看出制备的m-TiO2由许多纳米粒子构成微米级大颗粒,且存在均匀分布的介孔。将此种TiO2材料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GOx)后,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可知m-TiO2材料可以有效固定化GOx。将m-TiO2作为固定化材料固定化GOx制备成Nafion/GOx/m-TiO2/GC电极并进行相关电化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m-TiO2作为固定化材料固定化GOx后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无电子媒介体存在下能够实现反应电子与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传递,检测线性范围为0.1~1.2 mmol·L-1葡萄糖,灵敏度为3.44μA·mmol^-1·L·cm^-2,在葡萄糖传感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邬新兵 蒙萌 庄伟 吕玲红 陆小华关键词:介孔TIO2 多孔介质 葡萄糖氧化酶 生物传感 MESOPOROUS 面向生物能源的酶固定化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酶固定化技术来对生物质发酵获取生物能源已显得日益重要。酶与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强烈影响固定化酶的取向,进而影响催化效率。本文采用并行退火蒙特卡洛(PTMC)方法对三种生物能源用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氢化酶)在不同的带电表面和离子强度下的吸附取向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发现三种酶的吸附主要由静电吸引力主导,并且很大程度上与蛋白表面带电氨基酸的分布和溶液离子的静电屏蔽有关。脂肪酶和氢化酶在带负电表面上吸附,其活性位和电子转移通道分别为朝向溶液和靠近表面,而纤维素酶则在带正电表面上取得较优的吸附取向。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工业用酶以合理的取向在载体材料表面固定化提供一定的指导。 赵道辉 彭春望 廖晨伊 周健关键词:分子模拟 酶固定化 生物能源 蛋白质吸附 多目标P系统仿生优化算法 2016年 为了更加高效地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系统的仿生优化算法.算法结合P系统的动态膜结构以增强算法的适应性,同时结合经典的NSGA-Ⅱ拥挤距离选择策略和膜内仿生自噬机制提高算法所得最优Pareto解的多样性.此外,算法内循环中的动态变异、交流及交叉等规则使得所提算法获得的Pareto最优边界与真实Pareto最优前沿的逼近度更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处理多目标优化问题时所得解集具有更好的收敛度和多样性.将该算法应用于非最小相位对象的PID控制器的多目标优化设计,获得了较好的系列非劣控制器组,基于搜索结果的PID切换控制策略具有满意的控制效果. 杨世品 陆小华 薄翠梅 李丽娟 徐启关键词:多目标优化 P系统 自噬 PARETO最优 材料化学工程科学内涵及方法初探:从介观尺度界面流体行为出发认知材料 被引量:9 2013年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材料化学工程科学内涵的进一步凝练和方法论的建立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介观尺度下界面流体的研究对于材料化学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化学工程的科学内涵在于通过认识介观尺度下界面处流体行为来'认知'材料,以期建立材料结构、性能(应用)与制备(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弄清介观尺度下复杂作用和复杂结构对界面流体行为的影响,是'认知'材料的关键。分子模拟技术作为单因素遴选介观尺度各影响因素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大难点:如何同时获得界面流体反应和传递两个方面的信息;如何实现分子层面认识在材料应用层面的转化。基于此,初步讨论了材料化学工程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朱育丹 陆小华 郭晓静 吕玲红关键词:分子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