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6045)

作品数:22 被引量:176H指数:7
相关作者:姚春德姚广涛宋金瓯段峰王艳霞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机械工程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汽油
  • 8篇汽油机
  • 8篇燃烧
  • 7篇添加剂
  • 7篇柴油
  • 6篇发动机
  • 6篇柴油机
  • 5篇生物添加剂
  • 5篇燃油
  • 5篇燃油经济性
  • 5篇甲醇
  • 3篇组合燃烧
  • 2篇乙醇汽油
  • 2篇预混
  • 2篇增压
  • 2篇喷油
  • 2篇汽车
  • 2篇燃料
  • 2篇燃烧过程
  • 2篇燃烧模型

机构

  • 24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 1篇国家农产品保...

作者

  • 23篇姚春德
  • 8篇王艳霞
  • 8篇姚广涛
  • 7篇李琦
  • 7篇宋金瓯
  • 7篇吉庆
  • 6篇段峰
  • 5篇李云强
  • 5篇王银山
  • 5篇程传辉
  • 2篇黄钰
  • 2篇刘增勇
  • 2篇卢艳彬
  • 2篇徐元利
  • 2篇倪培永
  • 1篇卫立夏
  • 1篇张志辉
  • 1篇于浩波
  • 1篇杨昭
  • 1篇杨锐

传媒

  • 5篇内燃机学报
  • 2篇燃烧科学与技...
  • 2篇石油炼制与化...
  • 2篇天津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汽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汽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6
  • 11篇2005
  • 5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车用汽油机燃油空气加热器试验被引量:3
2009年
为减少车用汽油机低温冷起动排放并实现快速起动,采用低压喷射、高压点火的方案,研制了一种新型燃油空气加热器,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油压力对排放影响很大;喷油压力为3.5×10^5~4×10^5Pa时,热风出口温度相差不大;喷油压力为4.5×10^5Pa时,燃烧40S后,热风出口温度上升较快,60S时能达到109℃;结构优化后,加热时间可控制在60S以内,但排气温度较高,燃烧室热负荷加大;采用该燃油空气加热器可实现快速有效的进气预热,为解决发动机低温冷起动排放高和起动困难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措施。
姚春德杨广峰倪培永徐元利冉勇
关键词:汽车工程汽油机空气加热器喷油压力出口温度
汽油机废气滚流分层技术燃烧放热规律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对于采用废气分层技术的发动机,经常需要进行整机性能和工作过程优化。在优化过程中,一般采用经验的燃烧热力学模型。为了能够利用现有的计算软件或程序,并获得较高的模拟计算精度,对新型的燃烧系统,需要进一步发展更合适的计算模型。针对所研究的废气滚流分层技术,提出了一个燃烧比速率的零维单区双曲线模型。该模型采用了单区模型的思想,且采用两条曲线分别描述新鲜气层和废气层的燃烧速率。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废气分层技术的燃烧特点,能够做出有效的预测,且没有增加计算工作量。
宋金瓯姚春德姚广涛刘增勇
关键词:放热率热力学模型汽油机
进气预热降低汽油机冷起动排放的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研究了不同进气温度、加热方式和蓄热箱容积对发动机冷起动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进气温度有利于减少冷起动阶段的HC、CO排放。最初参与缸内燃烧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对冷起动HC排放有重要影响,对发动机进气歧管内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可以大幅度降低HC排放。蓄热箱容积一定时(30 L),存在一个进气温度(70℃)可以使HC、CO排放改善得到最佳效果(分别降低360/0和130/0)。较强的蓄热能力,可以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减少排放。
姚春德倪培永姚广涛
关键词:汽油机进气温度加热器
燃气机热泵系统电子膨胀阀流量控制的研究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测试,研究燃气机热泵系统启动过程和大范围变容量调节过程中系统流量特性,提出了适合于燃气机热泵系统的电子膨胀阀流量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和模糊PID控制方法的控制性能要...
杨昭张金亮胡云峰
关键词:燃气机热泵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模糊PID过热度
文献传递
汽车催化转化器数学模型的修正被引量:1
2005年
催化转化器涂层和孔道之间存在着质量传递,由于涂层和孔道中物质的能量不同,在质量传递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传递。首先对这种伴随质量传递的能量传递进行分析,从理论上研究了这部分能量交换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得出这部分能量交换不可忽视的结论,据此对当前应用的催化转化器模型进行了改进,使计算模型在理论上更加完善,又结合试验对模型改进前后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
宋金瓯姚春德
关键词:催化转化器数值模拟
柴油/含水甲醇组合燃烧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为研究粗甲醇对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纯甲醇中掺入100/0的水以模拟粗甲醇,通过进气管喷射甲醇以形成均匀预混和气,进入气缸由柴油引燃的组合燃烧方式进行了试验,并与燃用纯甲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组合燃烧含水100/0的甲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与组合燃烧纯甲醇的效果相差不多,但前者使用经济性较好.说明采用组合燃烧方式后,发动机对醇类燃料的适用性较强,这种方式可为柴油机燃用甲醇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王银山姚春德段峰李云强
关键词:柴油机甲醇组合燃烧代用燃料
电动增压器减少柴油机加速烟度的试验被引量:19
2008年
柴油机在突然加速或加载过程中,进入气缸中的空气量跟不上加油量的变化速率,使瞬态过量空气系数以及混合气形成质量下降,导致燃烧不良,排放烟度恶化。通过在原进气管并联一电动增压器,改变发动机由自然进气为电动增压进气,从而增加加速时的进气量。试验结果表明,按照车用柴油机加速工况,选择恒转矩加速和恒转速加载两种瞬态工况在台架上进行进气增压试验,电动增压器在两种加速工况能够实现快速补气,改善柴油机燃烧质量,降低排放烟度,并提高其动力性,尤其在低转速和大转矩工况下效果明显。
姚春德刘小平周红秀黄钰李帅
关键词:电动增压器柴油机瞬态
柴油/甲醇的组合燃烧对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排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5
2005年
研究了在4102型废气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方式后对发动机各种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比油耗降低的同时,碳烟、NOx 和CO2 的排放量也得到减少;虽然HC和CO排放有所升高,但是由于排气温度始终高于400 ℃,可以通过催化转换器将其转化。
姚春德程传辉段峰王银山于浩波
关键词:增压柴油机组合燃烧甲醇
改善汽油机燃油经济性的生物基添加剂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将棕榈油的提取物作为添加剂,分别以0.2%,0.4%和0.6%的体积比例加入基础汽油(辛烷值93的市售汽油)、已知成分汽油、乙醇汽油和甲醇汽油中,采用城市路况车用典型发动机转速2000r/min负荷特性下的台架试验,并对基础汽油中添加0.6%的添加剂油品进行道路试验,对加剂前后的汽油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基础油和已知成分汽油,分别添加0.4%和0.2%比例的添加剂,其节油效果最大分别达到8.1%和10.2%;醇类汽油燃油消耗率高于纯汽油,E10和M10汽油分别比基础油的质量燃油消耗率高出3.1%和3.9%;在0.6%的添加比例下,M10和M20汽油燃油消耗率平均降低约为3.7%;道路试验平均节油约7.0%.同时通过定容燃烧弹、缸内燃烧过程分析、同步辐射以及高温摩擦试验等手段,从燃烧特性和摩擦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这种生物基添加剂的节油机理.试验结果反映使用添加剂后可以提高最大缸内压力和增大燃烧放热率、改善排放,并且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摩擦系数.
姚春德张志辉徐元利黄钰
关键词:汽油机生物添加剂燃油经济性
柴油引燃预混合天然气实现准均质压燃着火燃烧方式的理论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重新构建引燃油着火模型和双燃料燃烧模型,对在不同当量比情况下,引燃油雾化、蒸发与着火的特点及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柴油引燃预混合天然气实现准均质压燃着火的引燃油喷油特性。
姚春德姚广涛宋金瓯段峰
关键词:柴油喷油特性发动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