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作品数:81 被引量:923H指数:17
相关作者:车越谢冰岳文泽吴阿娜杨凯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建筑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1篇天文地球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城市
  • 9篇土壤
  • 7篇污染
  • 6篇湿地
  • 5篇植物
  • 5篇垃圾
  • 4篇遥感
  • 4篇渗滤
  • 4篇渗滤液
  • 4篇生态
  • 4篇微生物
  • 4篇公园
  • 3篇地质
  • 3篇多样性
  • 3篇水源地
  • 3篇群落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污染物
  • 3篇芦苇湿地

机构

  • 5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0篇上海市城市化...
  • 8篇华东理工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林学院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重庆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上海市园林科...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市环境保...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上海科技馆

作者

  • 10篇车越
  • 9篇谢冰
  • 7篇杨凯
  • 7篇岳文泽
  • 7篇吴阿娜
  • 6篇徐丽华
  • 6篇王开运
  • 6篇朱良峰
  • 4篇梁少博
  • 3篇李辉
  • 3篇徐亚同
  • 3篇孙建中
  • 3篇胡冲
  • 3篇达良俊
  • 3篇王天厚
  • 3篇沈琪
  • 3篇徐建华
  • 3篇高艳娜
  • 2篇李宏庆
  • 2篇蒋锦刚

传媒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长江流域资源...
  • 5篇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红外
  • 2篇上海化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7
  • 3篇2006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河口典型湿地碳库动态研究方法被引量:12
2010年
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碳平衡和全球气候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生态过程敏感区,选择长江河口典型湿地——崇明东滩作为长期碳循环观测和实验模拟的研究对象,针对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研究具体的科学问题,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碳流过程监测、涡度相关法碳通量监测、植物生长控制实验(开顶式气候室,OTC)、"湿地碳循环-气候变化"生态过程模型构建、多方数据源校正等方面,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河口湿地碳库动态的研究方法。旨在了解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特征,探寻湿地碳平衡的主导控制因子,评估中国东部沿海湿地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为提出长江河口湿地碳储备功能的保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葛振鸣周晓王开运Seppo Kellomaki巩晋楠
关键词:气候变化SPAC涡度相关OTC
城市生活垃圾集装箱转运过程中污染物产生状况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集装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 a不同季节中转站集装箱内垃圾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集装箱内产生的主要气体指标中,H2S的变化范围为0.3~10.3 mg·m-3;CH4的变化范围为0.02%~2.97%;NH3的变化范围为0.7~4.5 mg·m-3,浓度峰值都出现在夏季.产生的渗滤液水质指标中,pH值在5.4~6.3之间变化,呈现酸性;SS在9 120~32 475 mg·L-1之间变化,波动较大;有机物COD的变化范围为41 633~84 060 mg·L-1,BOD5在18 116~34 130 mg·L-1之间变化,呈现出冬季高于夏季的特点;氨氮和总磷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37~1 222 mg·L-1和17.98~296 mg·L-1之间,季节变化不明显.极端温度特别是夏季高温对箱体内气体污染物的产生影响明显,警示夏季要谨防在高温暴露和过长的停留时间,以防止易燃易爆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大量产生.
王晓媛刘殷华汪飞黄长缨陆峰谢冰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集装箱转运污染气体渗滤液
城市新规划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上海市世博会会址为例被引量:23
2007年
作者采用野外调查和群落多样性指标数据统计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世博会会址区域内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了解该地区的土壤健康状况,并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采样共获得土壤动物10,765头,隶属于23个类群。中小型土壤动物中蜱螨目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类群,弹尾纲是次优势类群;大型土壤动物中,后孔寡毛目为主要优势类群,等足目、鞘翅目和腹足纲为次优势类群。总体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动物种类丰富,其垂直分布整体遵循随土壤层的加深而递减的趋势;但水平分布因采样点的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
高艳卜云栾云霞杨毅明柯欣
关键词:城市生态土壤动物多样性世博会
上海市人口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空间统计研究被引量:30
2009年
运用空间自相关的全域指标和局域指标,分析1990年和2000年上海市域及中心城区两个年份的人口密度的Moran's I和Getis's G*值。结果表明:从市域的尺度上看,10年间,人口集聚增强,即城市高密度集聚、农村低密度集聚,中心城区及其内部出现的人口密度相对分散的趋势只是表现在城市内部,而市域内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仍在不断扩大,表现为一种从农村向城市的向心型城市化过程,而且城市化还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从中心城区的尺度看,10年间,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不断降低,城区核心人口绝对量持续减少,城区外缘绝对量持续增加,上海市城区具有明显的郊区化特点,空间上表现出一种离心型城市化的特点。研究结果的可借鉴性表明空间自相关的统计分析能更好地揭示出人口的分布模式、人口集聚及其变化的热点和内在机制,对于人口的合理布局方案、城市化政策制定等政府宏观决策具有意义。
徐丽华岳文泽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长江口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对长期模拟升温的响应被引量:5
2017年
为促进气候变暖情景下长江口芦苇湿地可持续管理,以长江口崇明东滩芦苇湿地为对象,采用开顶室生长箱(Open top chamber,OTC)原位模拟大气温度升高,在升温的第8年研究芦苇湿地0-10 cm、10-20 cm土层5种重要土壤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对长期模拟升温的响应.结果显示:长达8年的连续升温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0-10 cm土层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71.9%、84.7%、41.8%、105.7%和18.9%,10-20 cm土层分别提高38.0%、92.6%、46.2%、87.7%和34.0%.升温与季节、土壤深度的交互作用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春季(4月)0-1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但这一土层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夏季(7月)各土层的蔗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秋季(10月)各土层的5种土壤酶活性也显著提高;冬季(12月)各土层的5种土壤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中性磷酸酶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与总磷也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长期模拟升温能显著地改变长江口崇明东滩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进而可能影响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养分循环.
高艳娜戚志伟仲启铖李艳姜楠王开运李沙沙樊同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土壤深度长江口芦苇湿地
围垦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口滩地土壤粒径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1
2009年
土壤粒径分布影响土壤水分、肥力等传输与保持,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崇明东滩滩地围垦后,表层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壤粒径分布受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年限的显著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平均粒径为高潮滩<稻田<菜地<林地。不同围垦年限下,土地利用15 a间土壤平均粒径逐渐增加,但土地利用年限延长至38 a时,平均粒径显著降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植被覆盖和受风蚀程度,以及不同土地利用年限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受风蚀影响程度,改变了粘粒和细粉粒等土壤细颗粒的含量,引起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
周学峰赵睿李媛媛陈小勇
关键词:围垦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
自然坑塘对夏季降雨径流污染的截流净化效果被引量:4
2013年
选取上海市临港新城4种不同类型的自然坑塘,比较其在夏季对降雨径流污染的截留效应以及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场地主要降雨径流污染物为TN、COD,自然坑塘对降雨径流污染具有较好的截留效应,但自然坑塘的截流效率并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自然坑塘对于水质的净化处理效果总体较好,研究期内4个自然坑塘的TP平均净化率分别为:46.4%、4.6%、57.6%、57.4%;TN平均净化率分别为:34.7%、40.7%、46.4%、26.9%;COD平均净化率分别为:21.6%、40.5%、47.3%、-4.3%。在高温少雨、水深过浅的情况下,自然坑塘易出现水华现象,影响水质净化效果。因此,需要对自然坑塘进行优化设计、改造,保持自然坑塘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更新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于城市雨洪调蓄、径流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生态价值。
徐海顺蔡永立张秋卓
关键词:降雨径流污染截流
POI空间密度与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文章在进行精细城市森林斑块提取基础上,利用公里网格空间划分方法,分析POI(points of interest)空间分布密度与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关系,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POI空间密度与城市森林斑块个数NP、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邻接度指数CONTIG、周长面积分维比指数PAFRAC 5种景观格局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斑块面积AREA和聚集度指数AI呈负相关关系;2)POI每平方公里增加1个点,NP,PD和ED将分别增加0.209,0.190和0.118,而AREA和AI分别减少0.001和0.002;3)POI空间密度与森林景观格局的关系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森林效益最大化,以及更高频次地服务城市居民提供新的优化视角。
杨金明周正广刘昭福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POI植物多样性ARCGISGWR
“千层饼”模式在上海世界博览会区域生态规划前期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基于"千层饼"模式,构建了上海世界博览会区域的生态规划方法,并从人体舒适度、生命健康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对上海世界博览会区域建设用地进行了生态要素调查与GIS可视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以"千层饼"模式为原型的生态规划方法应当包括生态规划目标的确定、生态要素的选择与实地调查、数据库构建与GIS可视化综合分析,该方法对上海世界博览会区域生态规划前期研究是不可缺少的;针对研究区土壤污染状况,在既考虑市民对绿色景观的要求又兼顾可持续利用资源以及防止二次污染的原则下,提出了研究区土壤保护与再利用的初步方案;为保护上海世界博览会区域原有重要生境,建议设立植被群落与原有绿色景观的保护区域;为提高研究区亚热带季风条件下的人体舒适度,提出了利用生态景观元素优化温湿度及通风的概念.
徐曦王小明王天厚刘益宁王开运
关键词:生态规划生态要素地理信息系统
短时光照对微囊藻细胞比重与胞内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深入探索微囊藻细胞内糖及比重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光照强度的响应情况,开展了纯培养实验。在温度25~26℃,光照强度O、1000、3000、5000和10000ix条件下培养5h。结果表明,微囊藻细胞内糖含量和比重随光照时间的变化规律均呈现显著的线性特征,在暗光条件下糖含量和比重随光照时间线性减少,在其余光照强度下随时间线性增加;且两者对光照强度均呈现正响应,即光照强度越大,糖含量和微囊藻细胞比重的增加速率也越大。糖含量和比重之间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均在0.78以上。通过对糖含量和细胞比重的变化同步性和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在短时光照条件下胞内糖对细胞比重的调节作用。
钱欣怡陈雪初张蕊高雪瑶安阳何圣兵
关键词:微囊藻光照强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