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攀登计划(PDB673)

作品数:7 被引量:174H指数:7
相关作者:董双林李德尚王吉桥田相利刘国才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海洋大学大连水产学院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对虾
  • 3篇养殖
  • 3篇中国对虾
  • 3篇罗非鱼
  • 3篇混养
  • 1篇氮利用
  • 1篇氮利用率
  • 1篇对虾养殖
  • 1篇盐度
  • 1篇养殖模式
  • 1篇幼贝
  • 1篇扇贝
  • 1篇施肥
  • 1篇石莼
  • 1篇实验围隔
  • 1篇水质
  • 1篇水质研究
  • 1篇同密
  • 1篇综合养殖
  • 1篇缢蛏

机构

  • 4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盘锦职业技术...

作者

  • 5篇董双林
  • 4篇李德尚
  • 4篇王吉桥
  • 3篇田相利
  • 2篇靳翠丽
  • 2篇刘国才
  • 1篇王克行
  • 1篇齐振雄
  • 1篇卢静
  • 1篇李德尚
  • 1篇张欣
  • 1篇刘国才
  • 1篇姜静颖
  • 1篇刘革利

传媒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03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降盐度方式对海湾扇贝幼贝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0
2001年
采用 3种降盐度梯度研究海湾扇贝 (Argopectenirradians)幼贝的耐盐极限及其组织学性状。幼贝壳长 (3.7± 0 .2 )cm ,水温 2 1~ 2 3℃。结果表明 ,盐度每天降 1时 ,幼贝的耐盐性最强 ,其下限为 8;盐度每天降 3的耐盐性次之 ;变梯度降盐度 (盐度 19以上时每天降 3,19以下每天降 1) ,幼贝耐盐性最低。盐度胁迫下幼贝的鳃和肝脏受损伤最严重。对虾与扇贝混养池塘的适宜盐度应在 10以上 ,降盐驯化的日变化不宜超过 3,最好为 1。
王吉桥靳翠丽姜静颖
关键词:海湾扇贝存活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统浮游细菌的呼吸与生产被引量:7
2003年
The study on the respi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bacterioplankton in five shrimp cultural enclosure ecosystems showed that the production and respiration fluctuated from 90 to 909 and 248 to 1785 μgC·L -1 ·d -1 , respectively. There exist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on and respiration. The daily P/B ratio of bacterioplancton averaged 0.93 d -1 , and its production efficiency averaged 0.34.
刘国才李德尚董双林
关键词:对虾养殖浮游细菌
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底泥细菌的数量动态被引量:43
2000年
1997年5~9月于山东海阳市黄海集团公司养虾场,用5个实验围隔研究了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底泥细菌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底泥细菌数量波动在4.10×108~12.36×108cells·g-1之间,平均为8.09×108±2.17×108cells·g-1.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底泥细菌数量逐渐增加.底泥细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表层1cm之内,2~3cm以下泥层。
刘国才李德尚董双林王坤
关键词:实验围隔
对虾-罗非鱼-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水质研究被引量:51
2001年
研究了对虾、罗非鱼和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环境状况 .结果表明 ,混养各组环境状况总体要优于单养组 .实验期间混养组DO的波动幅度略小于单养组 ,最低值则高于单养组 ;各混养组COD值和水层细菌数量相互差异不显著 ,但各混养组均显著低于单养组 (t 检验 ,α <0 .0 5 ) ,混养围隔水体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单养 ;混养各围隔组中浮游生物生物量、Chl.a均低于单养组 ,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压制作用明显 .在底泥中 ,混养组N、P的积累量比单养组低 39.76 %和 5 1.2 6 % ,混养组细菌总数则比单养组低 7.6 3 % .本研究表明 ,封闭式综合养殖可以大大减少注入近海的养殖污水的排放量 ,从而降低对近海水质的污染 .
田相利李德尚董双林刘国才齐振雄卢静
关键词:对虾罗非鱼缢蛏水质
不同密度的石莼与中国对虾的混养实验被引量:60
2001年
在 10个水族箱 ( 5 3cm× 2 4cm× 2 3cm)中各放养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 4尾 ,混养孔石莼 (Ulvapertusavar) 0、4g、6g、8g和 10g ,采用投饲精养。结果表明 ,孔石莼能有效吸收N、P营养盐 ,提高对虾对饲料中氮的利用率 ( 42 .7%~ 2 12 .9% ) ,水质状况也优于单养对虾。混养的综合养殖指数高于单养对虾。对虾密度为32 0~ 480g·m-3 ,石莼密度为 40 0~ 6 0 0g·m-3 时 。
王吉桥靳翠丽张欣刘革利
关键词:石莼中国对虾混养成活率氮利用率
鲈—中国对虾—罗非鱼混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7
2000年
1996年 5~ 10月在 1.7hm2 池塘中设 6个 5.0m× 5.0m× 2 .0m陆基围隔 ,研究了鲈 (Lateolabraxjaponicus)、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和台湾红罗非鱼 (Oreochromismossambicus×O .niloticus)投饵混养的养殖模式。鲈和罗非鱼放养在围隔内的浮式网箱中 ,对虾散放在围隔中 ;鲈在围隔中设 3个放养密度 ,分别为 0 .76、1.52和 2 .2 8尾 /m2 ;对虾 ( 2 .2 8尾 /m2 )和罗非鱼 ( 0 .2 4尾 /m2 )均为单一密度 ,每个处理 2个重复。给鲈投喂冻杂鱼 ,对虾不投喂。实验结果表明 ,鲈出塘体重 ( 2 14.2~ 34 8.3g)和成活率 ( 2 6.3%~ 10 0 .0 % )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净产量为 174 3.3~ 2 4 68.7kg/hm2 ,生产力为 3.2 6g/d·m2 ,负荷力 2 50 0~2 80 0kg/hm2 。鲈的密度为 1.52尾 /m2 时 ,对虾的出塘体长 ( 10 .2 5cm )、产量 ( 58.35kg/hm2 )和成活率( 17.55% )最高 ,生产力为 0 .4 3g/d·m2 。鲈的适宜放养密度为 38尾 /m2 ,与对虾和罗非鱼的适宜数量比为 1∶( 3~ 4 )∶0 .2 4。还讨论了 3种生物调节水质的生态作用。
王吉桥李德尚董双林王克行田相利
关键词:中国对虾罗非鱼混养养殖模式放养密度
海水池塘中国对虾与罗非鱼施肥混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1997年
利用 8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 ,进行了封闭式施肥混养中国对虾与罗非鱼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对虾放养密度为 0 .92~ 2 .36尾·m- 2 的条件下 ,对虾成活率为 75.72~89.98% ,平均为 82 .40 % .产量在 1 1 .4~ 2 4 .1 g·m- 2 之间 (养殖期为 91d) .生产力为0 .2 39g·m- 2 .d- 1 .在罗非鱼放养量为 0 .2 4尾·m- 2 (体重 1 0 0 g左右 )的条件下 ,鱼虾的数量最适配比为 1 :1 0 ,中国对虾 (体长 3.0 0cm左右 )的最适放养量约为 2 .40尾·m- 2 .
田相利王吉桥李德尚董双林
关键词:海水池塘中国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