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49)

作品数:15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亓利剑邢莹莹钟倩周征宇邵慧娟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光谱
  • 7篇红外
  • 6篇红外光
  • 6篇红外光谱
  • 5篇谱学
  • 3篇谱学特征
  • 3篇结构水
  • 3篇矿物
  • 2篇蛋白石
  • 2篇硬玉
  • 2篇致色机理
  • 2篇谱学表征
  • 2篇琥珀
  • 2篇矿物学
  • 2篇矿物学特征
  • 2篇光谱学
  • 2篇宝石学
  • 1篇淡水
  • 1篇淡水有核珍珠
  • 1篇硬玉岩

机构

  • 11篇同济大学
  • 7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国家珠宝玉石...
  • 1篇浙江天使之泪...

作者

  • 8篇亓利剑
  • 5篇邢莹莹
  • 4篇周征宇
  • 4篇钟倩
  • 2篇周彦
  • 2篇廖宗廷
  • 2篇邵慧娟
  • 2篇赖萌
  • 1篇杨如增
  • 1篇招博文
  • 1篇向长金
  • 1篇朱晓芸
  • 1篇谢明慧
  • 1篇王含

传媒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宝石和宝石学...
  • 2篇岩矿测试
  • 2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高压物理学报
  • 1篇宝石和宝石学...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与人工辐射绿色钻石中晶格辐射损伤的差异性及其光谱学表征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绿色金刚石的人工辐射实验研究结果,针对近年来面市的天然与人工辐射绿色钻石在检测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光致发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光谱学测试方法,拟就天然与人工辐射绿色金刚石样品的宝石学和光谱学特征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以吸附态形式附着在金刚石表面的次生铀矿物为天然辐射源,由其^(238) U同位素链上原子核自发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射线是导致金刚石表面绿色辐射斑点或绿色薄壳形成的主要缘由。金刚石表面绿色辐射斑点由外向内随着晶格辐射损伤程度的增强,其蜕晶化程度依次递增直至趋于非晶态。与此相对应,由其表面绿色辐射斑点内晶格振动导致的1332 cm^(-1)附近拉曼峰强度自外向内依次递减,直至湮灭。反之,1625 cm^(-1)附近拉曼峰强度及其半高宽值自外向内依次递增。鉴于天然与人工辐射源产生的放射性强度与辐射剂量的差异性,故在金刚石中诱生的GR1心浓度及与之对应的光谱学特征亦有所不同。依据绿色钻石中GR1心(741nm)PL峰的分裂程度和半高宽,UV-Vis光谱中GR1心的ZPL、声子伴线(边带)和电子-声子耦合谱带的组合特征,并配合由H1a、H1b、H1c心振动导致的1450、4936、5165 cm^(-1)附近特征红外吸收峰等综合检测参数有助于区分天然与人工辐射处理绿色钻石。
亓利剑周征宇招博文曾春光向长金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在琥珀检测与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红外光谱分析是矿物材料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表征手段,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FTIR)由于其快速、无损且能够进行微区检测等优势在而被广泛使用。以不同产地琥珀、柯巴树脂和覆膜处理琥珀为研究对象,通过BRUKER LUMOS独立式红外显微镜对样品的ATR-FTIR光谱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v(C=C)伸缩振动在1 643 cm^(-1)和δ(芳C—H)弯曲振动在889 cm^(-1)两处的红外吸收谱带均出现在多米尼加和俄罗斯琥珀中;由v(C—O)伸缩振动在1 300~925 cm^(-1)范围内的红外吸收谱带对于琥珀的产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v_(as)(=CH_2)不对称伸缩振动在3 080,1 643和887 cm^(-1)三处的红外吸收谱带为柯巴树脂所特有,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覆膜琥珀显示琥珀和人工树脂混合红外光谱,除琥珀特有的红外光谱之外,760和702 cm^(-1)红外吸收谱带为人工树脂中γ(芳X—H)面外弯曲振动所致。ATR-FTIR在琥珀的成因、产地及优化处理品种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邢莹莹
关键词:琥珀
贫碱结构水类型祖母绿红外光谱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探究被引量:8
2019年
祖母绿红外吸收主要与其硅氧骨干、通道内结构水、相关碱性金属离子和大分子振动有关。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峰位归属及谱峰特征对比方面,认为与分子振动和不同类型结构水相关,对更深层的成矿或化学控制因素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选取典型4个矿区样品,针对贫碱结构水(Ⅰ型)特征为主的祖母绿进行了近、中红外光谱测定,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同为Ⅰ型水主控的不同矿区祖母绿呈现一致特征,若干与结构水、碱性离子及大分子相关吸收具有稳定峰位、近似的相对峰强和峰形的特征。分析发现:祖母绿红外谱带特征直接受控于通道中结构水的占位方向和比例,进一步与祖母绿成矿元素Al^(3+)的类质同象替换相关,主要受(Mg^(2+)+Fe^(2+))离子浓度影响,当其浓度较低时,类质同象替换程度较低,祖母绿结构水占位主要表现为Ⅰ型水特征,其相关元素特征表现为高Si、Al,低Mg、Fe,总体贫碱,对应相应的典型红外特征,指示化学离子浓度与红外谱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过程表明红外光谱可以辅助对Ⅰ型水祖母绿产地的鉴定和成矿环境的认知。
乔鑫周征宇农佩臻赖萌赖萌郭恺鹏钟倩钟倩王含
关键词:祖母绿红外光谱
俄罗斯富铁型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针对近期市场上出现的俄罗斯富铁型水热法合成祖母绿,采用电子探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测试分析方法,从化学成分、宝石学特征及谱学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富铁型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内部有特征的红棕色假六方片状金属固体包裹体,化学成分以贫碱富铁含铜为特征,环状分子通道内I型水和Ⅱ型水同时存在,在760nm处有由Fe3+的d-d电子跃迁导致的特征吸收峰。除此之外,笔者对比分析了俄罗斯富铁型、传统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桂林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及天然祖母绿样品在谱学上的差异。
邵慧娟亓利剑钟倩周彦
关键词: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
秘鲁蓝色蛋白石矿物学性质及致色机理初探被引量:7
2017年
近年来蓝色蛋白石的研究仅限于矿物成分及致色机理,并未对其化学成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开展较为深入的分析。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电子探针分析(EMPA)、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对样品的振动光谱、官能团表征、矿物组成及呈色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蓝色蛋白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非晶态蛋白石,且振动光谱与天然蛋白石存在一定程度的频率位移。EMPA分析结果显示蓝色蛋白石主要元素为Si和Cu,且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表征为742 nm附近一吸收强度较高的宽谱带。综合电子探针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结果得出,蓝色蛋白石的致色元素为Cu,在其内部呈典型平面正方形结构的[Cu^(2+)(H_2O)_4]^(2+),且Cu含量与其蓝色的体色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即随着Cu含量增加蓝色体色更加浓艳。
邢莹莹邢莹莹亓利剑
关键词:红外光谱矿物组成致色机理
淡水有核珍珠拉曼光谱特征及致色机理探讨
2021年
珈白丽珍珠属于近年来研发出的三角帆蚌外套膜位淡水有核珍珠。本文以该类珍珠为研究对象,辅以类胡萝卜标样(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为参照物,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及显微红外光谱仪重点针对该类珍珠的致色机理进行研究,旨在为该类珍珠的品质评价和养殖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淡水彩色有核珍珠的珍珠层,由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的ν_(1)(CC)和ν_(2)(C—C)伸缩振动引起的拉曼较强锐峰分别出现在1509 cm^(-1)和1126 cm^(-1)附近,1017 cm^(-1)处的拉曼弱峰与CH_(3)的平面摆动振动(ν_(3))有关,在2100~3800 cm^(-1)拉曼位移范围内出现的强弱不等的5组拉曼峰是由ν_(1)、ν_(2)、ν_(3)的倍频和组合频振动引起的。类胡萝卜素分子中共轭双键的数量及其结合蛋白复合体与淡水有核珍珠颜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是导致该类有核珍珠颜色多样性的缘由之一。
杨萧亦周征宇戚筱曼张志伟廖宗廷
关键词:光谱学激光拉曼光谱淡水有核珍珠三角帆蚌致色机理
高温高压合成翡翠的谱学特征初探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合成翡翠矿物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进行系统的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合成翡翠与天然翡翠外观、矿物成分、拉曼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表征基本一致,但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光谱以及化学成分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较低的Fe含量导致可见光区域内437nm吸收谱带缺失;由于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形成环境差异,导致红外光谱表征中ν(M/Cr—O)和ν_(as)(M—OH)伸缩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谱带表征出与天然翡翠较大的差异。
邢莹莹何涌
关键词:高温高压谱学表征矿物学特征
企鹅贝珍珠层生物表界面ACC析出与相变及多级自组装生长
<正>珠母贝珍珠层生物矿化作用区别于一般无机矿物矿化的显著特征是,通过生物表界面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基因的表达与诱导,从分子水平调控生物矿物前驱体(ACC)纳米球粒的析出与相变,从而使生物矿物具有特殊的生...
亓利剑朱晓芸钟倩周征宇马婷婷杨建平
文献传递
不同产地琥珀FTIR和^(13)C NMR谱学表征及意义被引量:17
2015年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并配合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不同产地的琥珀和柯巴树脂的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3 C NMR)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由C—H饱和键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强谱带致2 930,2 870cm-1红外吸收强谱带,与之对应的CH2—CH3弯曲振动致1 460~1 443cm-1和1 384~1 375cm-1红外吸收中强谱带,为不同产地琥珀的特征红外光谱;与琥珀相比较,柯巴树脂所特有的吸收谱峰为由C═CH2反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弱谱带3 080cm-1,C═C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1 645cm-1和C—H面外变形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890cm-1;分析不同产地琥珀的FTIR和13 C NMR谱学表征,其相对石化成熟度亦有差异,缅甸琥珀、辽宁琥珀、多米尼加琥珀、墨西哥琥珀的相对年龄依次变新,且δ=14×10-6~18×10-6和δ=215×10-6~220×10-6处的13 C NMR共振谱峰仅出现在柯巴树脂中,表明其石化成熟度相对偏低。文中对不同产地琥珀的谱学表征差异与其石化程度的关系及其意义一并给予了分析。
邢莹莹亓利剑麦义城谢明慧
关键词:琥珀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
巴西绿欧泊的宝石学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近期国内珠宝市场上出现一种产自巴西的绿欧泊,该类绿欧泊表现出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传统的欧泊有着明显差异。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并结合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测试分析方法,就其化学成分、物相、微结构、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等问题展开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巴西绿欧泊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蛋白石,含不等量的α-方石英和α-鳞石英等次要矿物,整体呈不规则胶束状结构,局部微波纹理发育;该类欧泊主要由直径约10~30nm的SiO2球粒聚集而成;由H2O和M-OH倍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位于7 000cm-1处,由H2O合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分别位于5 200,5 612cm-1处,由M-OH与[SiO4]合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位于4 600~4 100cm-1范围内。笔者还对巴西绿欧泊的呈色机理一并给予了探讨。
钟倩亓利剑邵慧娟周彦
关键词:微结构红外吸收光谱呈色机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