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E01B14)

作品数:36 被引量:169H指数:8
相关作者:郭伟玲张建华崔德胜崔碧峰俞鑫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电子电信
  • 8篇电气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发光
  • 11篇LED
  • 9篇二极管
  • 9篇发光二极管
  • 8篇功率
  • 8篇GAN
  • 6篇热阻
  • 5篇大功率
  • 4篇照明
  • 4篇可靠性
  • 4篇光电
  • 4篇光效
  • 3篇氮化镓
  • 3篇电特性
  • 3篇荧光粉
  • 3篇热分析
  • 3篇结温
  • 3篇静电放电
  • 3篇控制系统
  • 3篇光电特性

机构

  • 16篇北京工业大学
  • 10篇上海大学
  • 7篇信息产业部电...
  • 3篇教育部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光电国家...
  • 1篇代尔夫特理工...

作者

  • 15篇郭伟玲
  • 10篇张建华
  • 7篇杨林
  • 7篇申中鸿
  • 7篇蒋春旭
  • 7篇崔德胜
  • 6篇崔碧峰
  • 6篇朱彦旭
  • 6篇俞鑫
  • 6篇樊星
  • 5篇杨连乔
  • 5篇白俊雪
  • 5篇闫薇薇
  • 5篇殷录桥
  • 4篇韩禹
  • 4篇吴国庆
  • 4篇刘建朋
  • 3篇刘群兴
  • 3篇翁菲
  • 2篇杨道国

传媒

  • 9篇发光学报
  • 4篇光学学报
  • 3篇光电子.激光
  • 3篇物理学报
  • 2篇半导体技术
  • 2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中国照明电器
  • 1篇电声技术
  • 1篇电气自动化
  • 1篇光子学报
  • 1篇激光技术
  • 1篇电源技术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仪表技术与传...
  • 1篇照明工程学报
  • 1篇电子产品可靠...
  • 1篇半导体光电
  • 1篇计算机测量与...
  • 1篇伺服控制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伪失效寿命的LED可靠性快速评价方法被引量:8
2013年
提出一种快速评价LED可靠性的有效方法。通过测试LED样品的伪失效寿命,结合Minita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全部样品的伪失效寿命服从二参数的威布尔分布。通过计算威布尔分布尺度参数,比较不同样品的尺度参数来评价产品的可靠性。该方法对LED的可靠性评价和寿命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伟玲樊星崔德胜吴国庆俞鑫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定时截尾试验威布尔分布
LED照明控制系统模型研究
2013年
对LED照明控制系统的整体传递函数模型进行了研究,并据此建立了控制系统的整体模型;分析了系统实现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与传统的LED照明系统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与研究方向,对LED照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申中鸿杨林蒋春旭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LED照明控制系统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分析LED照明控制系统模型。主要研究了LED照明控制系统各典型环节的状态空间模型,并据此建立了控制系统的整体模型;分析了系统实现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与传统LED照明系统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与研究方向,对LED照明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申中鸿杨林蒋春旭
关键词:控制系统
人体模式静电对GaN基蓝光LED载流子运动及其可靠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对GaN基蓝光发光二极管(LED)分别施加-400,-800,-1 200,-1 500 V的反向人体模式静电打击,每次静电打击后,测量LED样品电学参数和光学参数的变化,从理论上分析了静电对LED可靠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对GaN基蓝光LED进行人体模式下的静电打击后,其I-V特性曲线发生变形,光通量减小,老化时性能衰减的速率加快,这是由于受静电打击后在LED芯片内部产生了二次缺陷和熔融通道。对LED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I-V特性曲线的测量。实验结论认为未受静电打击的LED中浅能级离化占主导地位,受静电打击的LED中深能级离化占主导地位。静电引起的失效机理可以概述为二次缺陷和熔融通道的产生、深浅能级载流子的运动和辐射复合、非辐射复合之间的转变等因素引起的LED性能退化。
吴国庆郭伟玲朱彦旭刘建朋
关键词:LED静电可靠性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热分析与热设计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热学模拟仿真与瞬态热学测试技术分析了OLED的热学特性,研究并讨论了输入功率、面板取向、风速等实际应用变量对OLED面板结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LED的结温与衬底及封装盖表面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且此温度梯度随输入电流增加大幅增大。OLED的热学特性与面板取向、气流速度密切相关。
杨连乔付美娟魏斌张建华曹进
关键词:OLED结温热阻
大功率集成封装白光LED模组的散热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对基于均温基板和金属芯印刷电路板结合太阳花散热器的100 W的大功率集成封装白光LED进行了热分析。结果发现:(1)相比金属芯印刷电路板,均温基板提高了LED芯片的均温性,可使每个LED芯片的温度分布一致,且每个芯片的最高温度比最低温度仅高1.1℃,避免了局部热点,从而提高了大功率集成封装白光LED的可靠性,保证了它的寿命。(2)太阳花散热器非常适合大功率集成封装白光LED模组的散热。因此对于大功率集成封装白光LED模组而言,均温基板结合太阳花散热器是一种有效的散热方式。
侯峰泽杨道国唐红雨崔在甫贾红亮
关键词:LED集成封装可靠性
基于TEC的小型快速高精度恒温系统设计被引量:7
2015年
为研究半导体器件的瞬态热学特性,研制了基于半导体加热制冷片(TEC)的小型快速高精度恒温系统;论述了基于STM32F103RBT6的加热制冷恒温系统设计,系统以微控制器STM32F103RBT6,恒温驱动电路,TEC和温度采集电路为硬件,用数字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算法实时调整输出脉宽调制信号PWM(pulse-width modulation),直到温度在预设精度范围内,从而实现恒温控制;系统采用H桥电路实现快速加热制冷,恒温驱动电路采用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构成的混合滤波器大大降低了电流纹波,提高了系统控温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恒温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控制精度高,可快速加热制冷,在微小型恒温系统研制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阙秀福陈伟杨连乔张建华
关键词:快速响应MAX6675MAX6675
人体模式静电放电对GaN基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对GaN基大功率蓝光发光二极管(LED)分别施加了-200,-400,-600,-800,-1100和-1500 V的反向人体模式静电打击,每次静电打击后,测量样品电学参数和光学参数的变化,研究了静电对LED可靠性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相关衰减机理。结果表明,在-200,-400,-600和-800 V的打击后,有明显的软击穿,这是因为在有源区和限制层中产生了缺陷;在-1100 V和-1500 V的打击后,漏电很大并且光通量衰减为打击前的50%,这是因为大的静电使得有源区产生熔融细丝,导致小电流时LED不发光,大电流时光通量明显下降,致使LED失效。同时还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抗静电保护电路。
崔德胜郭伟玲崔碧峰丁天平尹飞闫薇薇
关键词:光学器件静电放电发光二极管
基于DC-LED构建的AC-LED光效及光衰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传统的LED是以直流电驱动,在AC/DC转换过程中,有高达15%~30%的电力耗损。为避免该部分耗损,可直接用AC驱动的LED成为目前一个研究热点。通过对DC-LED器件进行AC驱动连接,并以一组DC驱动器件为参考,对三组不同连接方式AC-LED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分别在相同的电流、电压和功率条件下,AC-LED的发光效率均低于DC-LED器件的发光效率,并从低电压驱动和周期性电压对效率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其效率低的原因。最后对AC-LED与DC-LED器件进行350 mA和60℃条件下的老化实验,经过750 h的光通量维持率老化实验后,AC-LED器件的光通量维持率明显低于DC-LED器件。
杨卫桥黄帆张建华殷录桥
关键词:发光效率光衰
荧光粉比例对白光LED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用黄色和橙色硅酸盐荧光粉制备了白光LED,调整黄粉和橙粉的比例得到不同的色温。对样品进行光学测试,发现黄粉与橙粉的比例小于7时,黄光部分的峰值约590nm,比例大于7时,黄光部分的峰值约570nm;显色指数和流明效率都足随色温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5521K时达到最优值,这是由于低色温时,荧光粉的浓度大导致不能有效激发,光谱中红色成分过多导致显色指数低,高色温时,荧光粉浓度小导致蓝光不能有效利用,光谱中红色成分过少导致显色指数低。对样品进行10-80℃的变温测试,发现流明效率降低并且幅度不同,除了芯片本身的俄歇复合外,还说明黄色和橙色荧光粉随温度上升激发效率下降程度不同,橙色荧光粉的温度特性要优于黄色荧光粉。
郭伟玲崔德胜崔碧峰闫薇薇刘莹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荧光粉光谱显色指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