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006C24G2010027)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邱利民甘智华何永林孙贺董文庆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制冷
  • 4篇制冷机
  • 4篇回热器
  • 3篇单级脉管制冷...
  • 3篇脉管制冷
  • 3篇脉管制冷机
  • 3篇管制冷机
  • 2篇性能研究
  • 2篇脉管
  • 1篇低温制冷
  • 1篇低温制冷机
  • 1篇性能模拟
  • 1篇制冷效率
  • 1篇冷机
  • 1篇功率
  • 1篇大功率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何永林
  • 4篇甘智华
  • 4篇邱利民
  • 3篇董文庆
  • 3篇孙贺
  • 1篇唐立
  • 1篇张小斌

传媒

  • 3篇低温工程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0K单级脉管制冷机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20K温区大功率低温制冷机在超导体冷却、液氢无损贮存和低温泵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探索单级脉管制冷机的极限制冷温度同时提高脉管制冷机在20K温区的制冷量,本文开展了计算模拟和实验研究。回热器模拟软件REGEN3.2的模拟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冷端质量流量下,单级脉管制冷机所能达到的最低制冷温度均为9.5K。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台单级脉管制冷机,对回热器冷端10~80K温区的回热材料作了进一步优化。采用由不锈钢丝网、铅丸和稀土磁性蓄冷材料Er3Ni构成的复合式回热器,该单级脉管制冷机获得了10.9K的最低制冷温度,这是目前公开报道的单级脉管制冷机最低制冷温度。该制冷机在20.9K可获得20W的制冷量或在29.9K可获得40W的制冷量,输入功率为7.5kW。
甘智华董文庆邱利民孙贺何永林
关键词:脉管制冷机回热器
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回热器性能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的性能,着重对80 K到300 K温区回热器的效率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通过对不锈钢和磷青铜丝网材料热渗透深度和热导率的分析,指出在这一温区采用不锈钢丝网的制冷性能优于磷青铜丝网。基于REGEN3.2进行的数值模拟,进一步指出适当增大不锈钢丝网目数有利于提高制冷性能,并由此指导实验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经优化后,取得了11.1 K的最低制冷温度,是当前国内外报道的最好结果;同时该制冷机在20 K和30 K分别可获得17.8 W和40.7 W的制冷量。
唐立邱利民何永林甘智华
关键词:脉管回热器制冷效率
低于11K的单级脉管制冷机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研究了回热器长度以及80 K以下温区不同回热材料布置形式对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适当增加回热器长度,制冷机性能可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对低温区回热材料进行优化,采用Er3Ni、铅丸和不锈钢丝网3层复合回热材料获得了最佳的制冷性能。采用额定输入功率为7.5 kW的压缩机驱动,脉管制冷机最低制冷温度达10.9 K,这是目前单级脉管制冷机达到的最低制冷温度。该制冷机在21 K可获得20 W制冷量。
孙贺邱利民甘智华董文庆何永林
关键词:脉管回热器低温制冷机
大功率单级脉管制冷机回热器性能模拟与实验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提高单级脉管制冷机在20 K-40 K温区的制冷量,对自行设计制作的1台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采用REGEN3.3进行了计算模拟,获得了铅丸直径选择、不同温区回热器材料最佳组合等结果。在此基础上,对该台单级脉管制冷机进行了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脉管制冷机在20.6K和29.9 K可分别获得20 W和40 W的制冷量,输入功率为7.5 kW。
孙贺邱利民甘智华张小斌董文庆何永林
关键词:脉管制冷机回热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